《金云翹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又名 《雙奇夢》、《雙和歡》,署 “青心才人編次”。版本分繁、簡二系: 繁本大型二十回不分卷,以明末清初山水鄰刊本為宗。簡本中型四卷二十回,以清康熙間嘯花軒刊本為宗。解頤堂刊本,“頤園五種”本、談惜軒刊本。另有后出抄本數種。
書敘北京員外王兩松長女王翠翹,為了解救身陷冤獄的父親和弟弟,毅然犧牲自己和同鄉少年金重的純潔愛情,賣身贖父,身歷薄命佳人各種磨難,兩度身陷煙花,一度為妾為婢,受盡妒婦百般凌辱虐待。幸為盜酋徐海救出火坑,成為壓寨夫人,并靠徐海的武裝力量,對仇人復仇、對恩人報恩,總算雪冤泄憤,重獲人的尊嚴,并大展不讓須眉的才能。正當徐海義軍兵威大盛之計,王翠翹不幸為督撫假招安的詭計所愚,夢想招安后衣錦還鄉,力主投降,導致徐海兵敗身亡。王翠翹備受督撫戲侮后,又被督撫送給永順軍長為妻。翠翹隨土酋乘船到錢塘江,投水自殺,后為女尼覺緣所救。最后翠翹之弟和初戀情人金重已為官,來錢塘尋翠翹,全家重新團圓。
《金云翹傳》近代以來在國內漸趨湮滅,多數小說史家對其忽略不談。但卻名噪日本和越南,影響甚大。日本不僅收藏了近十部舊版原著,并有譯本《通俗金云翹傳》 出版,還有不少小說家對其進行摹仿、改寫,其中最有名的是《風俗金魚傳》。越南詩人阮攸據這部中國小說寫的六八體長詩 《金云翹傳》(《斷腸新聲》) 是越南人引以自豪的經典名著,對越南文化影響巨大。
這部書最值得稱道的,一是對主人公王翠翹美好心靈和悲慘際遇的強烈對比描寫,二是對造反英雄徐海形象的塑造。書中既有纏綿銷魂的情致,又有金戈鐵馬的豪舉,生活容量十分豐富。在藝術上,它是中國文人白話小說由傳統婚戀題材向廣泛的社會寫實題材的過渡,也是由迷醉淺薄的喜劇趣味到震撼人心的悲劇意識的覺醒,為中國古典小說藝術升華提供了經驗。
作者不滿足于流行才子佳人小說女性形象的虛幻蒼白,力爭創造出具有最大藝術概括力的完美的典型形象。作者根據歷史上才色雙全的女性大多數遭際悲慘的事實,得出 “佳人薄命,紅顏天妒”的結論,雖說用不科學的宿命論來解釋封建社會中婦女的悲劇,但畢竟正視了這一事實,并且把真實反映這種悲劇內容當成自己的藝術追求,認為悲劇更能顯示人物內心的美好世界。第一回的開頭,就明白地闡述了作者對悲劇的這種理解……
單道佳人薄命,紅粉時乖,生了絕代的才色,不能遇金屋之榮,反遭那摧殘之苦。試看從古及今,不世出的佳人能有幾個得無破敗!昭君色奪三千,不免塞外之塵;貴妃寵隆一國,難逃馬嵬之死;飛燕、合德,何曾令終; 西子、貂蟬,徒貽話柄。這真是造化忌盈,豐此嗇彼。所以,易安末年抱怨,朱淑貞晚節傷心,蔡文姬悲笳哀咽尤為可憐。大抵有了一分才色,便受一分折磨,賦了一段才情,便增一分孽障。
作者也借“紅顏薄命”來渲泄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不平。這種對社會人生的理解,同一些粉飾現實、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小說的情趣大相徑庭。作者旨在通過悲劇美的創造,表現人物性格的崇高,借以感動讀者心靈。作者還明確論述了悲劇對塑造有深度的藝術典型的巨大作用:
往事休提,即如揚州的小青,才情色性無不第一,嫁了恁般的呆丈夫,也折得夠了,又遇著那般的惡妒婦,生生活活直逼立 [罹] 苦殺了。豈不可傷,豈不可痛! 正惟可傷可痛,故感動了這些文人墨士,替她刻文集,編傳奇,留貽不朽,成了個一代佳人。誰人不頌美生憐,那個不聞名嘆息! 若令小青不遇恁般狠毒的女平章,稍得優游于小星之列,將愁云怨雨,化為雪月風花,亦何能留傳不朽哉! 大都玉不磨不知其堅,檀不焚不知其香。非惟小青為然也,凡天下美女,賦才色而生不遇時,皆小青之類也,則皆可與小青并傳不朽。
在這種自覺的悲劇意識支配下,作者筆下的悲劇女主人公王翠翹,便被寫成眾美匯萃的女性典型。從貌上講,美色無雙; 從才上講,能詩能文而又見識不凡,智勇兼備; 從藝上講,善解音律,彈得一手好胡琴; 從情上講,純情熱烈,足稱情種; 從德上講,潔身自愛,言而有信,恩怨分明,舍己救人,孝親愛弟,仁民愛國……這是作者筆下的女性完人。作者不惜筆墨反復渲染王翠翹的人性之善。這種美主要不是通過作者的介紹,而是通過丑惡環境對主人公美好的人生追求、道德操守一次比一次更無情的毀滅性打擊顯示出來的,從而使這一人物形象成為撕裂無邊封建夜空的一道閃電。盡管作品的最后結局仍未徹底擺脫大團圓的俗套,但作者的主要筆墨則是用于摹寫社會人生悲劇,即使在結尾的勉強團圓中,仍使主人公心靈上留下難以醫治的創傷,雖與原來的有情人重續姻盟,舉行了婚禮,也只是名義上的夫妻而已。雖然人還活著,但青春和生命之水已經枯竭。王翠翹形象同一般才子佳人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的根本區別在于: 一般才子佳人小說中的 “佳人”盡管在婚姻追求中有 “小人撥亂其間”,但都是生活的小波瀾,小考驗,女主人公總會 “遇難呈祥”,不僅保住封建傳統最重視的貞操,不會因嫁二夫而遭受輿論的譴責,也不會失身于自己不愛的丑類,因而結局的團圓必是初嫁才子的新婚之喜。《金云翹傳》的作者偏偏在一個被迫喪失貞操的妓女身上挖掘人物靈魂的美,并讓書中的眾多人物也拋棄片面的僅憑貞操來評價一個女性的傳統偏見。作者和書中人物徐海、金重等對王翠翹抱有喜愛情感的人,都不把王翠翹的失節當作她的污點,而認為她身雖失節,心仍忠貞。這種對貞節的看法,雖仍未跳出封建道德觀念的圈子,但畢竟同“以理殺人”的封建正統思想旨趣不同。封建衛道者認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婦女失節是不可原諒的惡跡,為了維護節操,應當臨難自殺。王翠翹雖也一度產生自殺動機,但為了父母家人的安全,為了將來復仇的需要,她學習 “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處世原則,在落難失節的慘痛打擊下,忍辱負重,無比堅強地活了下來,顯示了強者的抱負和斗爭精神,一改“紅顏力弱”而任人宰割的傳統佳人面貌。初次被拐賣入娼,失身于烏龜馬不進,毀滅了王翠翹視如生命的少女的童貞,算是救父、弟兩條性命的高昂代價。在遭受馬不進無情輕薄之際,她曾后悔當初未把童貞提前獻給自己所愛的人金重。落入煙花之后,她用盡心機要跳出火坑。由于急不擇路,又為無行文人楚卿騙奸,自己意識到貞操已徹底喪失,活下去也失去了社會的同情,喪失了做個普通女子的資格。失節之后再死也難洗丑名,因此,再沒有為維護貞操而自殺的必要。落入火坑后,仍不放棄自我解救的努力,經過深心選擇,終于跟嫖客束生從良,做了小妾。不料束生之妻宦氏驕妒異常,竟靠娘家吏部天官府的權勢,派悍仆劫掠王翠翹為奴,百般凌辱戲侮,從而使翠翹甘為婢妾的可憐希望也落了空,不得不避難逃走,出家為尼。又因藏身尼庵的消息泄露,為防再落宦氏毒手,第二次逃難,失身于人販子薄倖之后,第二次被賣為娼。最后在妓院結識造反英雄徐海,以身相許,終于跳出火坑,享受大王夫人的榮寵,成為徐海言聽計從的高參。雖借徐海之力為自己復仇出氣,但她不愿隨徐海反抗朝廷,幻想通過受招安享受封建榮華富貴,結果事與愿違,封誥未得到,反葬送了起義事業,使丈夫徐海飲恨而死,自己重新成為任人戲侮玩弄的階下囚。本想對徐海感恩圖報,卻無意中害了他,于是翠翹毅然決定為徐海守節,以報答其真心相愛的恩德,在被督撫指配為土酋之妻后,毅然投江自殺; 即使被救后與自己的初戀者重逢,勉強續了姻盟,也不肯與他行房事。這一結局,同其他才子佳人小說的結局迥然不同。這正是作者擺脫公式化才子佳人小說模式的大膽嘗試。這種嘗試秉承的是生活邏輯和人物心理的邏輯,為《紅樓夢》作者“按跡尋蹤,不敢稍加穿鑿致失其真”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出現提供了很好的啟示。在王翠翹的一生中,最輝煌的一段生活就是親自參加徐海造反事業的時期。在夢覺道人所輯明末擬話本《幻影》中的王翠翹故事,題目便是“生報華萼恩,死謝徐海義”。到了《金云翹傳》中,華萼這個人物沒有了,華萼出錢替翠翹贖身的情節換成了徐海出錢替翠翹贖身,從而使翠翹的恩人統一在徐海一個人身上。無論是勸降還是投江以及投江遇救后的守貞,都可視作是翠翹從不同角度感念徐海恩義的行動。“勸降者正道,殺降者不仁。妾自行正道,何必知誤人?殺之非妾心,其死實由妾,所以錢塘江,一死盡于節”。正明確點明了這一點。講究守節本是封建觀念,但能克制同另一個自己所愛男子的情欲,甘心為一個在封建統治者看來是十惡不赦的盜魁守節,又是王翠翹驚世駭俗的奇特品格的體現。
在作者筆下,徐海則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他既講義氣,又有勇有謀,官兵是他的手下敗將。他的造反,是被政府腐敗所逼。他受招安,除了受愛妻影響外,是出于良好的愛國愿望。一個生龍活虎的英雄,在戰場上是無往不勝的勇將,卻含恨死于草包督府假招安的詭計。作者對他的敬佩、同情和惋惜是溢于言表的。這又顯示了作者的驚時駭俗的思想因素。
上一篇:《醒風流》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鐵樹記》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