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上天, 日懸中天明又亮,
照臨下土。 光照大地遍四方。
我征徂西,① 我應官差行往西,
至于艽野。② 來到邊地真荒涼。
二月初吉,③ 二月初吉始離家,
載離寒暑。④ 已歷寒暑未還鄉。
心之憂矣, 百憂盤結我心頭,
其毒大若。⑤ 味如毒藥苦難嘗。
念彼共人,⑥ 想那朝中諸同僚,
涕零如雨。 淚下如雨濕衣裳。
豈不懷歸, 早早歸家豈不想,
畏此罪罟。⑦ 唯恐觸法落罪網。
昔我往矣, 憶昔西行路漫長,
日月方除。⑧ 舊歲剛辭新年降,
曷云其還,⑨ 不知何日把家還,
歲聿云莫。⑩ 歲暮時節猶望鄉。
念我獨兮, 念我在外身孤單,
我事孔庶。(11) 公務成堆事繁忙。
心之憂矣, 憂塞心頭愁腸結,
憚我不暇。(12) 勞得啥也顧不上。
念彼共人, 想那朝中諸同僚,
眷眷懷顧。 眷眷懷顧獨悲傷,
豈不懷歸, 早早歸家豈不想,
畏此譴怒。 唯恐觸法遭譴謗。
昔我往矣, 憶昔西行路漫長,
日月方奧。(13) 東風解凍陽氣上。
曷云其還, 不知何時把家還,
政事愈蹙。(14) 公務愈急事緊張。
歲聿云莫, 眼看一年又將盡,
采蕭獲菽。(15) 割蒿收豆家家忙。
心之憂矣, 我心憂傷又悲涼,
自詒伊戚。(16) 自種苦果自家嘗。
念彼共人, 想那朝中諸同僚,
興言出宿。(17) 長夜難眠起徬徨。
豈不懷歸, 早早歸家豈不想,
畏此反覆。(18) 唯恐無故遭罪殃。
嗟爾君子,(19) 唉呀朝中老爺們,
無恒安處。(20) 莫長處優又養尊,
靖共爾位,(21) 謀事恭謹盡職守,
正直是與。(22) 正直賢者要親近。
神之聽之, 上天神明若有聞,
式榖以女。(23) 會降好處于你身。
嗟爾君子, 唉呀朝中老爺們,
無恒安息。 莫長處優又養尊。
靖共爾位, 謀事恭謹盡職守,
好是正直。 要愛正直與賢人。
神之所之, 上天神明若有知,
介爾景福。(24) 大降鴻福于你身。
【注】①征:行。徂:往。②艽(qiu)野:荒遠之地。③二月,指周歷二月,即夏歷十二月。初吉:古時一月分為四分,自一至七、八日稱“初吉”。此句是詩人追述始行之詞。④載:則、乃。離:歷。“歷寒暑”指經歷一年。⑤毒:毒藥。大:同“太”。⑥共人:指同僚,“即下‘靖共’之人。”(范家相《詩瀋》)⑦罪:捕魚的竹網。罟(gu):網。這里“罪罟”二字連用,指法網。⑧除:除舊。這里指舊歲剛除新年來臨。⑨曷:何,何時。云:語助詞。還:指還家。⑩聿:則。云:語助詞。莫:古“暮”字。(11)孔:很。庶:多。(12)憚:通“癉”,勞苦。(13)奧:通“燠”,暖。(14)蹙(cu):急迫。(15)蕭:即艾蒿,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藥。菽:豆。(16)詒:通“貽”,留下。伊:此。戚:憂。(17)興:起,指起身。出宿:指出外過夜。(18)反覆:指任意加罪。鄭《箋》:“反覆,謂不以正罪見罪。”(19)君子:指朝中的權臣,即上文的“共人”。(20)恒:常。安處:與下文“安息”義同,這里有養尊處優,茍自安逸之意。(21)靖:謀。共:同“恭”。位:職位。(22)正直:毛《傳》:“正直為正,能正人之曲曰直。”(23)式:用。穀:善。以:同“與”,給予。(24)介:與“景”義同,大。
本篇是一位久役遠方官吏的牢騷怨憤之作。詩人被差遣至西部遠荒之地,經年未見召還。歲暮時際,歸期無望,鄉關之思刻骨煎心,使之不堪其苦;沉重繁雜的公務纏身,無片刻休暇,使之不堪其勞。身既困于官事,心為形役,又痛感于仕途多風險,吉兇難卜,憂讒畏譏,心寒膽戰。詩人在詩中自述久役思歸的苦楚,同時也極真實生動地寫出其內心憂憤不平的情懷和復雜的心理。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政治黑暗與官場情勢的險惡。前人多認為它是一篇“亂世”之作,是有道理的。
此詩的四、五兩章,歷來多有爭議,說者紛錯,歧義迭出。如何理解這兩章章旨,是關系到評析全篇詩義的重要問題。
《小明》頭兩句是“明明上天,照臨下土”。它與《大雅·大明》篇頭兩句“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從字面上看,都是說上天昭明,廣照下土,似乎沒有什么不同。然而一聯系到下文,其義顯然有別。《大明》篇是頌揚周文王、武王之詩,頭兩句言上天昭明帶有象征意味,鄭《箋》云:“文王武王施明德于下,其徵應炤皙于天。”而《小明》篇起筆便有微辭,為何這“照臨下土”的“明明上天”獨獨未及“我”所在的“艽野”?莫非天道亦有所不公?鄭玄認為此言帶有“刺”意,良有見他。開篇這兩句出語虛含,似美實刺,領起下文一片憂忿之辭。這種皮里陽秋,反言若正的筆法,是本篇值得留心玩味的特點。看明詩人所用的這種筆法,本篇末兩章的意思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四、五章是意思相同的兩重章。這里“嗟爾君子”句的“君子”,一般認為與前三章“念彼共人”句的“共人”,俱指詩人的“同僚”。詩人要這班“君子”“靖共爾位”,則其人當是居朝為官者而非“處者”,無庸置疑。謝枋得說此“共人”、“君子”是“與詩人志同道合者”,嚴燦解末兩章旨在“以己之所自處告其同志。”(《詩緝》)近人遂沿其說謂本篇有“思友”、“戒友”之意,這些說法皆似是而實非。今觀前三章,言“涕零如雨”,言“眷眷懷顧”、言“興言出宿”,反復申訴自己的憂慮悲苦;接下又言“豈不懷歸,畏此罪罟”、“畏此譴怒”、“畏此反復”,既說思歸心切,復又視歸途為畏途,置嘆不已,凡此種種憂戚恐懼,俱由“念彼共人”引發,可曾有這種“思友”之情理?且三章自表心跡,戚戚怨嗟,一付不堪之窮愁形于言表,更有“自詒伊戚”之悔恨,顯見詩人本無克盡職守之誠,其于職事不敢怠慢,實乃畏“罪罟”、“譴怒”而已。若視末兩章為“正言”規勸其“同志”要“靖共爾位”,豈不陡然間變換出一付道貌岸然的假面目,口出違心之言,自欺欺人?因此,把這兩章看作詩人“勸友”、“誡友”之類的正經話,與前三章文理捍挌難通,亦殊乖文情。如果調換個角度,把它看作反話譏辭,前后詩意即可融通,詩人用心亦昭然若揭。范家相云:“此(指《小明》)與《北山》大旨略同,《北山》直而《小明》婉。”(《詩瀋》)姚際恒云:“此詩自宜以行役為主,勞逸不均,與《北山》同意。”(《詩經通論》)確為揭詩人之心的高見。《北山》是一首揭露統治階級內部勞逸不均的詩作,此詩中“經營四方”、“盡瘁國事”、“慘慘畏咎”者即作者本人,他與《小明》中“我征徂西”、“憚我不暇”、“畏此罪罟”的“我”境遇相同;《北山》詩所抨擊“燕燕居息”、“出入風議”的朝中官僚,與《小明》中的“共人”、“君子”都是指同一類當權的小人。范家相謂《小明》“以在朝燕息之小人稱之曰‘共人’,”甚確。只不過《北山》直言不諱,詞情激憤;《小明》“其詞甚隱”(王先謙語),婉而多諷。在詩人看來,正是這幫在朝燕息的小人當道,壞亂朝綱,致使人心惶惶。明白了這層“深隱”、“微至”之筆意,再看末尾兩章,好象句句是正言,勸告朝中“君子”要“靖共爾位,無恒安息,正直是與”,其實筆筆含諷帶刺,旨在斥責群小當權,“燕燕居息”,荒誤國政,不與正直。結尾曰:“神之聽之,式穀以女”云云,更以神明有鑒,獎善懲惡以示警告。通章反話正說,詞面上堂堂正正,骨子里滿是嫉憤怨恨,說話得極莊重正經處,“愈顯得世道之乖,人情之妄”(借用林紓評韓愈《進學解》語)。所謂曲達其意,婉而成章。這付筆調與首章頭兩句并無二致,“其旨微而婉矣。”(《詩瀋》)。朱熹云:“此章又戒其僚友”(《詩集傳》),吳闿生云:“末章所謂‘無恒安處’,亦自慰勉之詞,”(《詩義會通》)殆不明詩人用心,反被其狡獪之筆所蒙騙了。
本篇抒寫思鄉之情感人,表現手法極有特色。大凡久役征夫,遠游客子羈旅之愁和思歸之悲,莫過于有感離家時間之漫長和去鄉路途之遙遠。
本篇突出遠役異鄉之人最敏感的時變易,以富于變化的筆觸抒發心中的情感。一章“二月初吉,載離寒暑”兩句,是寫辭家遠役,歷時長達一年之久。接下兩句“心之憂矣,其毒大苦”之思鄉悲情,由此而生。次章以“日月方除”接“歲聿云莫”,亦是“載離寒暑”之意,其間穿插“曷云其還”一句,似問似嘆以表歲暮之際,最是離人盼歸時。詩意自然比前章深入一層。三章寫法又有變化,此章“日月方奧”接“歲聿云莫”,寫二章略同,表示經年未返。而在“曷云其還”句下帶上一筆“政事愈蹙”,便把前章的“我事孔庶”、“憚我不暇”這層意思概括進去,既寫出歲暮盼歸之急切,又寫出流露出歸期無望的苦衷,情意益見深化。此章,之中的“日月方奧”句是追溯昔時征途上所見的情景。時值東風解凍,陽氣初上,草木欲萌。下文的“采蕭獲菽”,則是寫眼下深秋的景象。蕭菽已收,黍稷登場,木葉搖落。這兩句遙相接應,“以驗星移物變”,使人產生觸物驚心,感時生哀之悲緒,物侯的變化暗示時令的更替,春去秋來,亦與首章“載離寒暑”相關合,卻比僅從時間長久一面來寫鄉關思更富有感染力。陳奐評本詩章法云:“三章上六句皆錯綜以變其體,其實一線穿成。”(《詩毛氏傳疏》)所謂“一線”即以“載離寒暑”句所標識的時間為結構線索,詩人以此安排錯綜變化的章法,展開多層次的描寫,將痛苦的思鄉之情抒發得極為深刻感人。其次,此詩還巧妙地通過時令來表現空間距離的遙遠。首章的“我征徂西,至于艽野”兩句,是概言詩人所至之處的荒僻遼遠。詩中直接寫空間距離之長遠僅此兩句。此下“二月初吉”句,是說辭家西行的出發時間,(此言“二月”,是周歷二月,即夏歷十二月)。次章言“日月方除”,三章言“日月方奧”與首章的“二月初吉”相與應承。這兩句是追憶征途中印象最深刻的兩事:一是舊歲剛辭,新年來到;二是節氣的變化,春回大地,由寒轉暖。這三句于義前后蟬聯,“皆本行時次第言之”。(黃焯《毛詩鄭箋平議》)詩人自“二月初吉”始行,及至“日月方除”、“日月方奧”猶未抵達役所,足見旅行之費時,借此暗表去鄉之遙遠,雖未言愁,而愁已隱見于言外。又首章有“我征徂西”句,二、三章起句以“昔我往矣”為疊唱應和,即寓“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長”之意于嘆唱之中,聲情凄惋,運思尤見精妙。然此詩之感人,并非僅僅由于詩人文筆之工巧、技法之高明,更在于詩人融自己的真情實感于篇中,倘無親身經歷遠役之艱辛和體驗過宦海生涯的苦楚,很難寫出如此真摯動人的詩篇來。
上一篇:《小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憂苦》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