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批評專著。西晉陸機撰。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所著文章凡二百余篇,現存詩一百余首。有《陸士衡集》十卷。
《文賦》是魏晉時期著名的文學理論著作。陸機根據自己的創作體會,總結了前人及當時日益豐富的創作經驗。全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細致地描述和分析了文學創作的過程,提出了文學理論中的許多問題。
《文賦》最有價值之處,是對文學創作的構思過程作了非常生動和精確的描述:先是四時變遷和萬物的變化,引發作家的創作動機,然后進入“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鶩八極,心游萬仞”的構思過程。漸漸“情瞳昽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藝術形象越來越具體清晰。與此同時,馳騁豐富的想象,“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然后“選義按部,考辭就班”,亦即是分段布局,遣辭命意。《文賦》對于構思及寫作過程的描述,深刻地寫出了才士們創作的甘苦。
《文賦》對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提出了比較正確的看法。陸機說:“理扶質以立干,文垂條而結繁”;“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認為文學作品應當以“意”“理”為主,辭采為輔,內容與形式有先后輕重之分。
《文賦》還詳細討論了詩、賦、碑、誄、銘、箴、頌、論、奏、說十種文體的風格特征,這比起曹丕《典論·論文》的“四科八體”,區分更細致。特別是認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論精微而朗暢”,正確地概括了魏晉時期詩、賦、論文等三種文體的新特點。
《文賦》又細致討論了文章的運思、遣辭、立警策、剪裁、音律等問題。陸機認為:“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意謂文章立意尚巧,用辭貴美,而音韻尤當和諧。《文賦》的這些觀點,代表著西晉以后的文學追求構思新巧、文辭繁縟、音韻調諧的創作新風尚。對于立警策和剪裁,陸機也發表了比較中肯的意見。他認為應該細致地考較辭句的高下,決定它們的取舍。當文繁理富、意不稱物時,“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借警句以振起全篇文勢。此外,《文賦》列舉了文章的各種弊病,如“唱而靡應”,“應而不和”,“和而不悲”,“悲而不雅”,“雅而不艷”。由此可以看出陸機的審美要求是“應”、“和”、“悲”、“雅”、“艷”,也就是文章應當追求豐富、和諧、感人、典雅、華美這五方面因素的結合。
《文賦》是魏晉文學愈趨獨立的反映,它提出的許多理論問題,給后代文論家不少啟示。劉勰《文心雕龍·總術篇》說:“若陸氏文賦,號為曲盡,然泛論纖悉,而實體未該。”批評《文賦》忽略文學的思想內容而泛論方法技巧等微末之事。這一指責并不公允,因為《文賦》重視的“意”、“理”即屬思想內容的范疇,而文學的表現方法和技巧,也決非是細微小事。
有《文選》本。
上一篇:典論·論文
下一篇:文章流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