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嗟烈祖?、佟 ““?,光榮的烈祖!
有秩斯祜。② 賜給我們莫大的幸福。
申錫無疆, 一再賞賜子孫幸福無疆,
及爾斯所。③ 遍及您廣大的領域。
既載清酤,④ 已經備好獻享的清酒,
賚我思成。⑤ 祈求賜給我們大福。
亦有和羹, 又有美味調和的湯羹,
既戒既平?! ∥逦洱R備而且已經完成。
鬷假無言,⑥ 進言禱告,默默無聲,
時靡有爭?! ∫恢旅C敬,沒有喧爭。
綏我眉壽,⑦ 賜給我們長眉大壽,
黃耇無疆。⑧ 老人長壽無止境。
約軝錯衡,⑨ 紅皮的車轂,飾金的車衡,
八鸞鸧鸧。⑩ 貴賓光臨,四馬八鈴響聲鏘鏘。
以假以享, 于是祝禱,于是獻享,
我受命溥將。 我們受的天命廣大久長。
自天降康, 上天賜給我們安康,
豐年穰穰?! ∥骞蓉S登,豐盛穰穰。
來假來饗,(11) 迎來神靈歆享祭品,
降福無疆。 賜給我們洪福無疆。
顧予烝嘗,(12) 烈祖顧念我們歆享烝嘗,
湯孫之將! 湯王子孫虔誠地奉祀獻享!
【注】①烈祖:見《那》注。②有、斯:皆為語助詞。秩:大貌。祜(hu):福。③爾:您,指烈祖。斯:之。④載:盛,放置。凡酒在尊,牲在俎,皆曰載。⑤賚(lai):賜予。思成:見《那》注。⑥鬷(zong):奏,禱告。鬷假,義同《那》詩“奏假”。⑦綏:見《那》注。⑧黃耇(gou):老人之稱。黃,謂白發落更生黃者也;耇,謂老人面色不凈如垢也。⑨約:緾縛。軝(qi):車轂末端用革纏束作為裝飾的部分?!都瘋鳌罚骸凹s:束。軝:轂也。以皮纏束兵車之轂而朱之也?!卞e:用金涂飾。衡:車轅前端的橫木。⑩八鸞:四馬八鈴(一馬二鈴)。鸞,通“鑾”,結在馬銜上的鈴鐺。鸧鸧(qiang):猶“鏘鏘”,金屬撞擊聲。此處指鈴聲。(11)假(ge):通“格”,到。(12)顧予烝嘗二句:見《那》注。
此詩與《那》詩相次,兩相比較,多有共同之處。如:《那》云:“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贝似疲骸班掂盗易?,有秩斯祜?!薄棒i假無言”,“賚我思成”。兩詩末皆云:“顧予烝嘗,湯孫之將!”據此可以推知,兩詩同是“湯孫”祭祀“烈祖”即成湯之樂歌。所不同的是,《那》詩重在寫樂舞之盛,此篇則重在寫舉行典禮的情況,故多言及酒饌。然則一祭兩詩,何也?《詩經原始》云:周制,大享先王,凡九獻。商制雖無考,要亦大略相同。每獻有樂則有歌,一獻降神,四五獻則酌醴薦熟,以及九獻祭畢。《詩》難悉載,且多殘闕?!赌恰吩妼Q月?,當一獻降神之曲;此詩兼言酒饌,當是四五獻無疑。由此可知,同為一祭之樂而各有專用。此說可供參考。再從兩詩主旨看,均在頌祖祈福一事,而此篇言奉祭祈壽獲福的愿望,比《那》詩多;又同時提到助祭之事;在章句上,均為一章二十二句,每句四言(《烈祖》僅有一句多一字);《烈祖》的排列又正在《那》篇之后,似可助成此說。
全詩可分成三個結構段:首段四句,次段八句,三段八句。末二句為祝詞,與《那》詩同。首段寫托先祖洪福,以見奉祭之由。詩從疊字嘆詞入手,一嘆再嘆,乃溢美之言。繼之以直呼式的呼告修辭法,單刀直入,唱出被祭的對象“烈祖”,感情熱烈飽滿,形式活潑生動,呈現出生活實感,并能吸引聽者讀者的注意力,增強藝術效果。成湯賞賜給“湯孫”的幸福,“申錫”極言其次數之多,“無疆”極言其時間之長,“斯所”極言其范圍之廣,可謂大福。
頌揚先祖賜給大福的恩德,同時又祈求先祖永遠賜福,于是便出現了下面結構并列而內容交錯的兩段樂詞。前者言及酒饌,寫奉祭獲壽;后者言及車馬,寫奉祭獲福。緊扣祭旨,又各有側重。寫祭之以酒饌,緊扣祭禮,行禮如儀。你看,備好了“清酤”,又獻上“和羹”;“和羹”講究味道,因而定要做到五味齊備,調和適口,才能算是“既戒既平”,可見供品的豐盛、講究。再看禱告情景:各就各位,默默肅敬,沒有喧嘩,心氣和平,真是繁文縟節,百禮俱備,從禮合節,渲染出熱烈嚴肅的氣氛。也只有在這種盛大而肅穆莊敬的禮儀之中,才能精誠所至,神明感動,使先祖歆享而賜下福祐,讓“湯孫”獲得長眉大壽,萬壽無疆!接著寫貴賓前來助祭的情景,既顯出商朝的強盛,又借以烘托出場面的熱烈。那助祭人乘坐的馬車,紅亮亮的車轂,金黃黃的車衡,多么華麗高貴;四馬八鈴,小跑而來,發出有節奏的鏘鏘的響聲,多么動聽。寫車馬的整飭在于寫助祭的貴賓,寫助祭的貴賓在于烘托主祭人的身份和迎神祭奠的場面。于是隆重的禮儀開始了,獻享啊,祝禱啊,上承天命得以安康,豐年穰穰;并進而祈求先祖降下的福澤無疆!這樣,兩段文字同是陳述奉祭祈福,卻寫得有主有次,前后交錯,各有側重,井然有序。讀后,兩千多年前,殷商后裔祭祀成湯的情景歷歷在目。作品形象地反映出了“湯孫”對奴隸主統治階級“烈祖”的歌功頌德,以及秉承天意的“天命”觀點。這祥的詩篇,雖系統治階級宣揚德威、粉飾太平的廟堂樂章,但無論在文學、史學、民俗學上,仍具有一定價值。
祭祀樂章的形式受祭祀內容的制約,加之產生的年代較早,因此詩的語言雖個別處也見生動形象,但總的看是質樸,甚至古拙。其中還使用了不少祭祀中的習慣用語,如“申錫”、“賚”、“鬷假”、“綏”、“無疆”、“享”、“饗”、“烝嘗”、“將”等等。這就遠不如《國風》、《小雅》的語言生動活潑,更富抒情韻味。但它卻使整個作品具有另一種藝術風格,就是古樸、莊重、典雅。其次,《商頌》講究用韻,語句音調鏗鏘,讀來瑯瑯上口,歷來也為文人所推崇。以此詩為例,下半篇就句句用韻,又均屬陽部韻,使音調更趨響亮。據《新序·節士篇》載,孔子弟子原憲“曳杖拖履,行歌《商頌》而反,聲滿天地,如出金石?!焙髞碓u論的人,也多稱贊《商頌》為“黃鐘大呂之音”。這些,也不無借鏡之處。
上一篇:《溱洧》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烝民》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