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山吐月
【出典】 唐·杜甫《月》詩:“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塵匣元開鏡,風簾自上鉤。”(見《全唐詩》卷二三○)宋·蘇軾《蘇軾詩集》卷三九《江月五首》其三:“三更山吐月,棲鳥亦驚起。起尋夢中游,清絕正如此。”
【釋義】 唐代詩人杜甫詩有“四更山吐月”之句,北宋詩人蘇軾詩化用杜詩有“三更山吐月”語,描繪月升夜空的景色。后人用為典實。
【例句】 ①山吐月千仞,殘夜水明樓。(王以寧《水調歌頭·呈漢陽使者》1062)這里化用杜甫詩句,追憶昔日同友人月夜登山的感受。②華燭炯離觴,山吐四更寒月。(張元干《好事近》[華燭炯離觴]1103)這里化用杜甫詩句,描繪月夜景色。③小待山頭吐月,何妨說劍杯長。(丘崈《西江月》[恰好輕篷短棹]1748)這里用以敘寫泛舟待月。④昨宵醉里行,山吐三更月。(辛棄疾《生查子·山行寄楊民瞻》1886)這里用“山吐三更月”描繪山行所見夜景。⑤山吐月,畫燭從教風滅。(辛棄疾《謁金門》[山吐月]1938)這里用以描繪月亮初升。
上一篇:典故《山割愁腸》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山呼》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