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陽春白雪
典源出處 《文選·宋玉 〈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 《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 (he) 者數千人; 其為 《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其為 《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引商刻羽,雜以流徵 (zhi),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釋義用法 有人在楚國國都郢城唱歌,唱《下里》《巴人》時,城中有數千人隨之唱和,唱 《陽春》、《白雪》 時只有幾十人隨之唱和了。說明曲調愈高雅,能應和的人越少。后以“陽春白雪”等指格調高雅,超凡脫俗的作品或才能; 以“下里巴人”等指通俗平凡的作品或人物; 以“曲高和寡”等指作品或言行不易為人所理解。
用典形式
【巴曲】 唐·楊巨源:“圣道逍遙更何事,愿將巴曲贊康哉。”
【巴歌】 唐·薛濤:“今日謝庭飛白雪,巴歌不復舊陽春。”
【白雪】 唐 ·李白:“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唐 ·高適:“高才檀白雪,逸翰懷青霄。”唐 ·劉禹錫:“自吟白雪銓詞賦,指示青云惜羽翰。”明 ·浦源:“此去郢中應有賦,千秋白雪待君賡。”
【陽阿】 宋·范成大:“清江韻新引,清絕勝陽阿。”
【陽春】 唐·駱賓王:“不惜勞歌盡,誰為聽陽春。”宋 ·蘇軾:“要知太守憐孤客,不惜陽春和俚歌。”金 ·劉仲尹:“砌臺歌舞陽春后,明月朱扉幾斷魂?”
【和巴】 明 ·李東陽:“道阻遙思越,辭荒強和巴。”
【和寡】 宋·蘇軾:“幼眇文章宜和寡,崢嶸肝肺亦交難。”
【郢曲】 南朝宋·鮑照:“蜀琴抽白雪,郢曲發陽春。”唐·權德輿:“徒然一相望,郢曲和應稀。”
【郢雪】 元 ·燕公楠:“且細酌肝泉,酣歌郢雪,風致美無度。”
【郢唱】 唐·劉禹錫:“久曾聆郢唱,重喜上燕臺。”
【郢歌】 唐 ·錢起:“才子貧難見,郢歌空復傳。”
【思郢】 宋·蘇軾:“曲無和者應思郢,論少卑之且借秦。”
【容巴】 宋 ·劉筠:“逍遙成雅詠,屬和肯容巴。”
【雪唱】 唐 ·孟郊:“雪唱與誰和,俗情多不通。”
【慚巴】 唐·李商隱:“聯辭追許謝,和曲本慚巴。”
【歌郢】 清·黃景仁:“賤子工談俳,群公任歌郢。”
【歌雪】 宋 ·洪瑹:“歌雪徘徊,夢云溶曳,欲勸春住。”
【寡和】 唐·李商隱:“寡和真徒爾,殷憂動即來。”
【巴人調】 元·陳基:“竹枝已聽巴人調,桂樹仍聞楚客歌。”
【白雪唱】 唐·武元衡:“仍聞白雪唱,流詠滿鹍弦。”
【發陽春】 宋·陳與義:“袞袞諸公車馬塵,先生孤唱發陽春。”
【陽春才】 唐·李商隱:“我有苦寒調,君抱陽春才。”
【和陽春】 唐 ·李白:“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宋 ·張元干:“山屐數陪銷暇日,詩篇常許和陽春。”
【郢中兒】 唐·張謂:“山簡醉來歌一曲,參差笑殺郢中兒。”
【郢中唱】 唐 ·孟郊:“聞君郢中唱,始覺知音難。”清 ·黃景仁:“明朝定發郢中唱,敢以寸鐵當雄師。”
【郢中歌】 宋·賀鑄:“一聽郢中歌,陽春回草木。”
【歌白雪】 唐·岑參:“聞道仙郎歌白雪,由來此曲和人稀。”
【一曲陽春】 宋·晏幾道:“一曲陽春春已暮,曉鶯聲斷朝云去。”
【白雪陽春】 元·耶律楚材:“白雪陽春寡和音,誰人解聽沒弦琴。”元 ·盧摯:“想白雪陽春,碧云日暮,別有倚樓處。”
【白雪調高】 唐·武元衡:“白雪調高歌不得,美人南國翠蛾愁。”
【白雪屢傳】 明 ·李東陽:“白雪屢傳新調寡,青云半覺舊人非。”
【曲高和寡】 清·黃景仁:“誰信曲高真和寡,至今延露總難聞。”
【陽春一曲】 唐·岑參:“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陽春白雪】 唐·張祜:“一夜梅花笛里飛,陽春白雪復輝輝。”宋 ·范成大:“陽春白雪雅音希,俚耳冬烘輒笑嗤。”
【陽春和寡】 唐·魏知古:“陽春和已寡,扣寂意徒然。”
【陽春相和】 清·趙執信:“陽春相和一高歌,池上梅花向人落。”
【郢中白雪】 唐·李白:“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吳歌動君心。”宋 ·楊億:“有客郢中歌白雪,幾人天上醉流霞。”
【郢歌白雪】 清·潘其燦:“郢歌白雪誰憐寡,蜀道青天始信難。”
【繞雪追歌】 唐·李商隱:“染筠休伴淚,繞雪莫追歌。”
【唱高和寡】 宋·蘇軾:“唱高和自寡,非我誰當親。”宋·梅堯臣:“唱高仍和寡,公又作長謠。”
【雅曲難和】 唐·駱賓王:“雅曲終難和,徒自奏巴人。”
【楚客歌雪】 宋·范成大:“惜無楚客歌成雪,空有蕭郎眼似刀。”
【楚雪高張】 明·徐渭:“齊風大國誰其解,楚雪高張聽者稀。”
【巴曲和清商】 清·歸莊:“楊駱齊名稱作者,愧將巴曲和清商。”
【宋玉歌陽春】 南朝宋 ·吳邁遠:“宋玉歌陽春,巴人長嘆息。”
【荊人白雪歌】 唐·劉禹錫:“一奏荊人白雪歌,如聞洛客扶風塢。”
【俚曲無白雪】 金·元好問:“俚曲只知無白雪,遺音誰謂有朱絲。”
【高歌空郢市】 清·趙執信:“高歌空郢市,下客滿齊門。”
【篇章欺白雪】 唐·羅隱:“近日篇章欺白雪,早年詞賦得黃金。”
上一篇:詩詞典故《陽關三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雁謀稻梁》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