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收句相對》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五絕收句,是全題最扼重處,宜清勁淡遠,有余音不絕之概。若用對句,則字字有力,全詩便覺挺而且響矣!茲亦就唐詩中選錄一首于后,學者可依此摹仿也。(劉公坡《學詩百法》)
【詩例】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解析】
如果不糾纏源流先后問題,只從體制格律方面來考察,那么,絕句(七絕、五絕)就是半首律詩。一首律詩,取其首尾兩聯,或取其中間二聯,或取其前半,或取其后半,即為四類不同形式之絕句,分別為:上下聯均不對偶者,上下聯全對偶者,下聯對偶者,上聯對偶者。依王力的考察,“第一類的絕句最為常見:律詩的首尾兩聯都可以不用對仗,而絕句正是不用對仗者居多,尤其是七絕。第二類第四類次之,第二類最少。”(《漢語詩律學》)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屬于第三類,以對句作收。前人作詩與賞詩,尤其是律、絕,很講究起承轉合的章法。詩人作詩,為便于收束,多愿以散行單句來為尾聯,而不喜用對偶。鑒賞家評詩,往往既看韻味,又看結撰,這就容易產生不同的意見。《宿建德江》首二句寫時間、地點,點染氛圍,末二句說,自舟中視之,平野空曠,天低于樹(這是錯覺);江水清澄,則月影近人(這是實感)。通過極其幽美的景物描寫,透露出羈旅孤凄之情。正如王世貞所謂“其景色恒傅情而發”(胡震亨《唐音癸簽》引),能夠體現作者“氣象清遠,心驚孤寂,故其出語灑落,洗脫凡近,讀之渾然省凈,真彩自復內映”的風格特點。“此詩章法與轉變在第三句者異,三四兩句作對結束,其轉變置于第二句末三字。”(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第二句末三字,即“客愁新”。上文說后二句之寫景,正透露羈旅孤凄之情,就是客愁新。表達的方式是含蓄悠遠的,符合劉公坡“清勁淡遠”、“余音不絕”的審美要求。上引劉公坡所論五絕收句,其實是二層意見。“五絕收句,是全題最扼重處,宜清勁淡遠,有余音不絕之概”是一層意思。五絕在近體詩中字數最少,要求高度精練,以少總多;其收句追求含蓄有余韻,就顯得比他體更為“扼重”了。這自然是對的。“若用對句,則字字有力,全詩便覺挺而且響矣”,這又是一層意思,講的五絕收句用對偶的藝術效果。收句只要用了對偶,就一定能夠 “挺而且響”?不一定。我們的結論是:精彩的五絕收句,應該有真情,有遠韻,使全詩篇幅雖短而內容豐富,如王世貞所言:“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緩。”( 《唐音癸簽》 引) 是否“半律”的問題,并不十分重要。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結作折筆》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倒用作結》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