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無吪。
有兔爰爰,雉離于罦。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覺。
有兔爰爰,雉離于罿,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兇。尚寐無聰。
此詩共三章,各章頭兩句意思相同。“有兔爰爰,雉離于羅”,“爰爰”是緩緩從容的樣子,“雉”是野雞,“離”是遭逢,“羅”是指捕獸之網。二三章的“雉離于罦”、“雉離罿之”“罦”是一種裝設機輪的網,又稱覆車網,“罿”是捕鳥網。這樣看來各章的前二句都是說:兔子自由自在地跑,野雞卻落入網中。各章的三四句的句式結構亦是相同的,首章“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遭此百罹”,“尚”同“猶”、“還”。“無為”,《鄭箋》解為“無所為,謂軍役之事也”,“無為”可以理解為戰亂時代的徭役之事,“罹”指憂患。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我出生那時候還沒有戰亂徭役,我來到世上卻趕上了這許多的憂患。二章的三四句是“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后逢此百憂”,“造”,朱熹解為:亦為作也”。三章的三四句“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兇”,“庸”,勞也,此處也當勞役講,“兇”與“吉”相對,是指不幸的事,可當災難講。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說此詩各章的三四句其意也是相同的。一章最后一句是“尚寐無吪”,“尚者,猶庶幾,表示希望,“寐”是指睡,“吪”動也,這句的意思是希望睡著了不愿再動。二章是“尚寐無覺”,“覺”是知覺。三章是“尚寐無聰”,“聰”者,聽也。
這是一首亂世之音,它產生于西周滅亡,東周建立的大變革大動亂時代,抒發了一種人生失意的感嘆,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壓抑感和對自我價值懷疑與否定的不樂其生的心態。西周盛世是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時代,從昭王到夷王,外患加劇,國內的矛盾也逐漸激化,到了厲王,種種矛盾已成了嚴重的危機。厲王暴虐,令衛巫弭謗,結果終于釀成國人大暴動,西周從此衰落下去。厲來宣王雖號稱“中興”,但各種矛盾仍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幽王更加昏庸,終至于寵褒姒結果其岳父申侯召來犬戎之旅,滅了西周。平王東遷標志著東周與春秋時代的開始,然此時的周天子己難以號召諸侯了,差不多只剩下了個“天下宗主”的虛名。到了桓王,他率領幾個諸侯國去討伐鄭國,居然被鄭軍一位將領射中了肩膀,險些喪生。可見西周時那赫赫在上的天子地位在春秋之初便已成了夕日的美夢了。這是奴隸制向封建制過度的大變革時代,許多昔日的貴族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爵位,失去了奴隸,而正因為他們地位的變化,使他們產生了對于歷史、政治、社會與人生的憂思,《王風·黍離》中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的詩句。這種有感于時事的“黍離”之憂,在那時是有代表性的。《兔爰》也是這些亂世之音中的一首憂歌。《詩序》說:“《兔爰》,閔周也,桓王失信,諸侯背叛,構怨連禍,王師傷敗,君子不樂其生焉。”所謂“桓王失信”,“王師傷敗”,是指《左傳》隱公三年,桓公五年記載平王曾任鄭伯為卿士,平王死,桓王便奪去了鄭伯之權,于是結下仇恨,后桓王率諸侯伐鄭,王師大敗,桓王中箭幾于喪生。《詩序》依《左傳》而立說,有史實根據,但此說只可供參考而不必拘泥。因為《左傳》固然可信,然據之解經則不一定就萬無一失。從此詩所抒發的那種不樂其生之情調看,可能產生于桓王時,也可能產生于幽王,平王時。所以只理能為產生于東西周交替的動蕩之秋就足矣,可不求甚解。朱熹說“周室衰微,諸侯背叛,君子不樂其生而作是詩。”看來他的解說似乎更聰明些。
“有兔爰爰,雉離于羅”,這是用了興的手法。地上的兔子在自由自在地跑著,而天上的野雞卻落入網中。這里的兔與雉是暗喻著得志小人與遭逢不幸的君子。這興的用法既有開頭的作用,亦有比喻襯托的作用,其中也暗含著一種不平之氣。“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這二句是很有概括力的,它把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體驗并列在一起,對比之下把對于“我生之初”時的懷戀與對于“我生之后”時的厭惡之情表現得十分鮮明而富于感染力。根據這兩句,朱熹在《詩集傳》中“為此詩者,猶及見兩周之盛,故日方我生之初,天下尚無事,及我生之后而逢時之多難如此。”可見,詩人可能是親身經歷了這場大動亂的,故其詩句便這樣的有真情,有概括力。各章的最后一句是此詩的核心所在,從“尚寐無吪”到“無覺”到“無聰”,也就是說從不動到不覺不聽,意義是有遞進關系的。既然世間有如此多的災難,自己又無能為力,那么只好躺倒了不動,不覺、不聽了。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說“這首詩表現一個階級動搖的時候,在下位的兔子悠游自得,在上位的野雞反投了羅網。這投了羅網的野雞便反反復復地浩嘆起來。只睡覺吧,管他媽的!——你看他心中還有什么上帝存在。”其實不僅上帝不存在了,就是他自己的價值也被否定了,因為他再也無心于有所作為了,只想一睡方休。——不過,他在沒有知覺聽覺的安睡不妨說是死中找到了自己。這反映了對于戰亂、徭役的一種壓抑與扭曲心理。這雖然是消極避世的,但卻不乏批判精神,而且還格外富有哲理,富有詩意。
在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時代,偉大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曾勇敢地參加了佛羅倫薩人民保衛共和國的戰斗,不幸的是戰斗失敗,封建家族復辟了,他成了階下囚。教皇命令他去完成美第奇家廟的雕塑工作,他創造了《朝》、《夕》、《晝》、《夜》四個作品,凝聚了其國破家亡的悲憤。《夜》是一個肌肉剛健、身體扭曲到變形的女性裸體形象,她側身用手臂支撐著頭部在昏睡著。米開朗琪羅在答友人的一首詩中這樣解釋道:“睡眠是甜密的,成為頑石更是幸福,只要世界上還有罪惡與恥辱,不見不聞,無知無覺,是最大的歡樂,不要驚醒我吧。”這情調與《兔爰》多么相似。人類的心是共通的,不管距離多么遙遠,不管時代相差多么久長,人類總是會在藝術的殿堂上找到共同的體驗,共同的語言。這也就是不論是讀《兔爰》還是觀賞《夜》,我們都會沉浸于它們所表達的情感之中,并獲得一種美感的緣故。
上一篇:《鼓鐘》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關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