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彼行葦①,叢叢蘆葦長道旁,
牛羊勿踐履。來往牛羊莫踩傷。
方苞方體②,苞兒初吐莖成形,
維葉泥泥③。葉兒柔嫩泛青光。
戚戚兄弟,相親相愛好兄弟,
莫遠具爾④。莫要疏遠共一堂。
或肆之筵⑤,有的忙著鋪筵席,
或授之幾⑥。有的忙把幾送上。
肆筵設席,鋪筵設席送上幾,
授幾有緝御⑦。眾多侍者來相繼。
或獻或酢⑧,主人敬酒客回觴,
洗爵奠斝⑨。洗杯斟酒表敬意。
醓醢以薦⑩,肉汁肉醬齊進上,
或燔或炙(11)。燒的烤的美無比。
嘉殽脾臄(12),肚兒舌兒嘉肴香,
或歌或咢(13)。歌聲鼓聲人皆喜。
敦弓既堅(14),雕弓挽起真強勁,
四鍭既鈞(15),四支利箭調均勻,
舍矢既均(16),閃然發矢都中靶,
序賓以賢。排列賓位以賢能。
敦弓既句(17),雕弓拉開如滿月,
既挾四鍭,四支箭兒持得緊,
四鍭如樹(18),箭箭飛豎靶子上,
序賓以不侮(19)。待賓以禮無重輕。
曾孫維主(20),曾孫自有主人風,
酒醴維醹(21),酒兒清洌味兒濃,
酌以大斗,大杯醇酒斟得滿,
以祈黃耇(22)。祝福老人意謙恭。
黃耇臺背(23),黃發老人年歲高,
以引以翼(24),左右扶持使從容,
壽考維祺(25),長壽之人吉祥多,
以介景福(26)。天賜洪福百歲翁。
[注釋]①敦(tuan):叢生的樣子。行(hang):道路。②方:開始。③泥泥:葉兒茂盛的樣子。④遠:疏遠。具:通“俱”,皆。爾:通“邇”,近。⑤肆:鋪上。⑥幾:筵席上擺酒菜用的矮小木桌。古人也用以憑靠身體。⑦緝:連續。御:侍候。⑧獻:主向客進酒。酢(zuo):客用酒回敬。⑨爵、斝(jia):古代銅制酒器。奠,放置。周人禮節,敬酒時先洗杯,然后斟酒。客飲畢,將杯放于幾上。⑩醓(tan)醢(hai):有汁的肉醬。薦:進獻。(11)燔:燒肉。(12)殽:同“肴”。脾:牛胃。臄(jue):牛舌。(13)咢(e):只擊鼓,不唱歌。(14)敦(diao)弓:即雕弓,弓上有彩飾。(15)鍭(hou):箭名。鈞:通“均”。這句謂較射時四人一組,皆調試均當。(16)舍:放射。均:朱熹,“均,皆中也。”(17)句(gou):通“彀”,張滿弓。(18)樹:豎立。這句謂四箭中的,皆豎立靶上。(19)不侮:不輕視指對發射成績不好的人也不怠慢。(20)曾孫:指宴會主持者。(21)醴:甜酒。醹(ru):酒質醇厚。(22)黃耇(gou):老人。(23)臺背:即鮐背,謂背皮如鮐魚,指老人。(24)引、翼:引導翼輔。(25)壽考:長壽。祺:吉祥。(26)介:佐助。景福:大福。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貴族統治者與族人宴會、較射、尊老祈福的詩,當出自貴族之手。全詩分章歷來有異,現從朱熹《詩集傳》分為四章,每章八句。首章言開筵設席宴會兄弟,為全詩總起。詩的前四句,由道旁蘆葦起興:那叢叢蘆葦,臨春初芽,嫩葉潤澤,一片蔥翠,逗人喜愛,令人關注。主人面對此景,情不自禁地發出內心呼喊:牛羊呵,切勿踐踏這富有生意的新苗。句中道出了仁者之心施及草木,那么他對兄弟族人殷勤藹然之態,也就隱約可見了。于是后四句順理成章地過渡到開筵設席和友愛兄弟之情,洋溢著熱烈而和諧的氣氛。
次章正面展開,寫宴飲歌樂盛況。因屬重點所在,故分四個層次,描寫細致生動。先寫宴會場面的盛大:鋪筵、設席、授幾,侍者忙得不停,來往相繼,多么氣派!繼寫主客宴飲之際的歡暢:主人獻酒,客人回敬,又是洗杯,又是斟酒,情意綢繆,各極其態,給人以目不暇接之感。進而不厭其煩地多方夸飾菜肴的豐美:或作概括敘述,或作具體描繪,從嘉肴的種類到烹調的方式,淋漓盡致地顯示出它的花樣繁多,風味各別。末句突以歌、鼓之聲作結,聲調高亢,將宴會上融洽歡樂的氣氛引向了高潮。
第三章由宴飲轉入較射,續寫主客之樂。按詩意分為兩層,每層前三句皆寫較射過程,四人一組,井然有序。其中,對挽弓、引射、中的之一系列情景,作了形象生動的描繪。到了末句,畫龍點睛,突出真意:主人既“序賓以賢”,對中的之賢能者優禮相加:又“序賓以不侮”,對一時未中的之賓客,也給以相應的禮遇,在態度上毫無怠慢之情。從而顯示出主持者與族人宴射時的團結友愛的情誼,以及不以勝負而厚薄的殷勤待客的心跡。
末章回到宴飲,寫尊老之意,以敬酒祝福作結。”曾孫維主,酒醴維醹,酌以大斗,以祈黃耇。”戴震曰:“古者適孫(嫡出長孫)則曰曾孫………此燕(宴)族人,故稱曾孫,明(表明)祖之適孫,以與同祖之人燕于此也。”詩寫到這里,才補出謙恭好客的宴會主持者高貴的身份。這位主人真有當家做主的風度,在酒酣揖射的歡樂聲中,他正以大杯斟酒,向座中老人祝壽,關懷長者,祈天賜福。詩通過這一動人場面的描繪,進一步深化了主旨,它與首章“戚戚兄弟,莫遠具爾”相呼應,多側面地歌頌了貴族統治者親于兄弟、仁及族人、養老敬老的高尚品德。
《行葦》是一首為貴族統治者所唱的贊歌,它借以宣揚禮義,團結族人,鞏固貴族奴隸主的統治,詩中所體現出來的這種和睦友愛與尊老敬老的精神,卻又是中華民族所固有的傳統美德,具有一定的客觀意義。這首詩內容繁富,場面多變。在表現手法上,或興或賦。或極力鋪陳,或回環跌宕。它寓情于敘事之中,形象鮮明,含蘊深厚。詩的層次清晰,轉折靈動,勾連細密,在結構安排上頗具匠心。這為后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上一篇:《蓼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裳裳者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