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答元珍[1]
(宋)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2],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3]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4]。
【注釋】
[1]元珍:丁寶臣,字元珍,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時任峽州軍事判官。
[2]天涯:指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作者時任夷陵縣令。
[3]洛陽花:洛陽牡丹名聞天下。作者曾任洛陽留守推官,寫過《洛陽牡丹記》。
[4]嗟(jiē):嘆息。
【譯文】
我真疑心春風吹不到這地角天涯,二月山城仍然未見開放鮮花。
殘雪壓枝猶有秋時的霜橘懸掛,凍雷驚醒竹筍將要抽出嫩芽。
夜里聽到歸雁鳴叫想起遠方的家,病身進入新年也感受到萬物的菁華。
我曾經是洛陽觀賞牡丹的常客,如今野花遲開又何須傷感嘆嗟!
【賞析】
1.此詩是作者被貶謫為夷陵縣令時,寫給朋友丁寶臣(字元珍)的一首酬答詩。盡管題目冠以“戲”字,全詩抒寫的其實是作者由早春物候而感發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謫居山鄉的抑郁、寂寞,又有排遣內心苦悶的自我寬慰,更有身處逆境而不甘消沉的樂觀、豁達。此詩的首聯寫山城早春的荒寒與冷落,頷聯寫冬去春來之際大自然的盎然生機,頸聯抒發身在山城的孤寂和鄉思,尾聯是詩人自作寬解。
2.此詩的藝術特點:
(1)在寫景抒情中蘊涵著更深一層的象征和寓意,是此詩的顯著特色。首聯明寫春風不至,實際暗寓皇恩不到,透露出詩人的憂郁之情。頷聯中的黃橘與筍芽不懼雪壓、雷鳴的頑強精神,象征著詩人在逆境中的操守與氣節,也暗示出正義的力量不但無法被摧垮,而且必將重新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尾聯也含蓄地傳達出詩人對前途充滿了樂觀的信念。全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2)情感跌宕起落,章法謹嚴有序,是此詩的另一特點。首聯在寫景中流露出失落之意,情緒低沉;頷聯的盎然生機則使人振奮,轉生歡愉之情。頸聯抒寫鄉思,情緒又陡然下落。收尾則包含寬慰、自信等情懷,感情又由低回走向高昂。這樣使詩情抑揚交錯,充分顯現出詩人的復雜情緒。此詩的章法也相當嚴謹,一三聯和二四聯錯落相接、交互呼應,使全詩顯得開闔動蕩,沉著頓挫,精妙之極。
(3)工于發端。首聯一問一答,起得自然超妙。初看首句,似乎太過突兀,令人莫名其妙,及讀下句,方覺問得有理,實在該問。因而歐陽修自己對此聯也頗為自負。同時此聯既破“早春”之題,點出地點、時令和料峭春寒氣象,又為后面寫景抒懷留出充分的余地,實為獨具匠心之筆。
【思考與練習】
1.“凍雷驚筍欲抽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前兩聯描寫的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三、四兩聯作簡要賞析。
上一篇:(西漢)劉向《師曠論學》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唐)李白《把酒問月》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