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浮浮。江漢浩浩蕩蕩。
武夫滔滔。戰士們氣昂昂。
匪安匪游,不茍安、不閑逛,
淮夷來求①。征討淮夷那方。
既出我車,我的兵車出動,
既設我旟。我的旗幟張揚。
匪安匪舒,不茍安、不遲緩,
淮夷來鋪②。兵臨淮夷地方。
江漢湯湯,江漢汪汪洋洋,
武夫洸洸③。戰士們多雄壯。
經營四方,經營好了四方,
告成于王。捷報告訴周王。
四方既平,四方已經清平,
王國庶定。國家才能安定。
時靡有爭,這就沒有戰爭,
王心載寧。周王心里安寧。
江漢之滸④,從那江漢水旁,
王命召虎:周王命令召虎:
式辟四方,你去開辟四方,
徹我疆土。整理我們疆土。
匪疚匪棘,不擾他、不迫他,
王國來極。使他們受王家感化。
于疆于理,整田地、劃田疆,
至于南海。一直到了南海上。
王命召虎:周王命令召虎:
來旬來宣⑤。去巡視、去宣撫。
文武受命,當初文武受天命,
召公維翰⑥。召康公呀是支柱。
無曰予小子,不要歸功于我小子,
召公是似⑦。你要把召公功業承繼。
肇敏戎公⑧,快快計你大功,
用錫爾祉。賜你福祿享用。
釐爾圭瓚⑨,賜你勺兒玉柄頭。
秬鬯一卣⑩。一樽芬芳黑黍酒。
告于文人,告祭你文德的祖先,
錫山土田,賜你山地、土田,
于周受命,到那岐周受命,
自召祖命。用你祖先封典。
虎拜稽首,召虎叩頭行禮,
天子萬年。祝福天子萬年。
虎拜稽首,召虎叩頭行禮,
對揚王休(11)。稱揚周王美意。
作召公考(12),寫下召公頌辭,
天子萬壽。天子萬年永世。
明明天子,清清明明天子,
令聞不已。美好聲譽無止。
矢其文德(13),你的文德布下,
洽此四國(14)。協和四方國家。
[注釋]①來:語氣詞。來求,是求。求,討。②鋪:止。③洸(guang)洸:威武的樣子。④滸:水涯。⑤旬:巡。宣:示。⑥翰:輔翼。⑦似:繼承。⑧肇:謀。敏:疾。戎:大。⑨釐:賜予。⑩秬(ju):黑黍。鬯(chang),香草。卣(you):一種盛酒的器具。(11)休:美。(12)考:成,成辭。(13)矢:施。(14)洽:協和。
[賞析]詩寫宣王命令召虎平服淮夷叛亂,贊揚召虎的武功,并和他作一番對話,君臣互相歌頌嘉勉。詩為宣王中興時之作品,氣勢磅礴,語言剛勁,全詩分為六章,每章八句。首、二章寫召虎兵臨淮夷,接著捷報周王。一、二兩章開頭為疊句,如“江漢浮浮,武夫滔滔”(應為“江漢滔滔,武夫浮浮”。見王引之《經義述聞》),“江漢湯湯,武夫洸洸”,寫來極有聲勢,以江漢水流之浩蕩,襯托出戰士們的威武,有云龍風虎之勢。接著,首章是寫召虎兵車旗幟之出動,二章則寫大功已經告成。詩極富跳躍性,不言戰爭如何如何,而說“淮夷來鋪”、“王心載寧”,實際上,已平定了淮夷,獻上了捷報。三章系補敘宣王之命令召虎。一、二兩句為倒文,即王命召虎自江漢之滸而去伐淮夷。又告誡召虎只要臣服他,開疆到南海即可。四章繼續寫“王命召虎”的一些辭令,追敘周文、武王和召康公遇合之功烈,以勉勵今日君臣之相得,并贊賞召虎的功勞,對他加以賞賜。五章實與四章聯貫下來,具體地寫賜他酒器、美酒以及山地土田,又追念到先王的功烈,六章寫召虎之對答,“作召公考,天子萬壽。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雖以武功告成,實以文德服人,所以能協和四方。這就把詩意又提高到另一境界:以德服人。全詩一起有聲勢,一結富韻味,一番中興氣象。詩為贊揚國家兵戎大事,非以賦的手法鋪陳開來描寫不可。但又非平鋪直敘,其中自三章起,實為對話敘述,以迭起波瀾,而追敘功德又自祖先說起,這種縱的刻畫,以顯示淵源有自。至于實物的賞賜,更是具體形象。在召虎對答的末章,實為頌祝之辭,以文德為核心,勉君王以德服人,則非阿諛之辭,而有歷史意義的。詩,多為四言,僅“無曰予小子”為五言。在四言中,排句與散句交替進行。首章多為排句,而又有聯貫在一起的,如“江漢浮浮,武夫滔滔”,“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又有間隔使用的,如“匪安匪游,淮夷來求”,“匪安匪舒,淮夷來鋪”,聯貫在一起的,有緊迫感。間隔使用的,則舒緩文氣。實是疏密有致,風態多姿。這在本詩中是一個獨特的開端。其他各章則多散句敘事、記言,間有變換、起伏。但為著加強語氣,又以排句出之,如三章之“匪疚匪棘,王國來極。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至于四、五、六章則多為散句,實以大功告成,賞賜有加,娓娓而談,從容不迫,共享勝利的果實,語言的清明朗暢,又是很自然的事。
上一篇:《民勞》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沔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