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魏公子列傳第十七·魏安釐王二十年[1],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2],又進兵圍邯鄲。》鑒賞
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3],請救于魏。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4],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5],必移兵先擊之。”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6],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7]。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8],讓魏公子曰[9]:“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10],以公子之高義[11],為能急人之困[12]。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13]! 且公子縱輕勝[14],棄之降秦[15],獨不憐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16]。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
【段意】 秦軍進攻趙國,攻下長平,又包圍了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王派將軍晉鄙率領十萬大軍前去救援。因秦王發出威脅,魏王害怕,又令晉鄙停止進軍。魏公子系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舅子,平原君不斷派使者向魏公子求情。但魏公子始終說服不了魏王。
注釋
[1]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2]秦昭王:即秦昭襄王。破趙長平軍:在魏安釐王十七年,即公元前260年。趙將趙括戰死,趙軍40萬皆降,被秦將白起坑殺。長平:在今山西省高平縣西。[3]數遺句:多次送信。[4]旦暮且下:早晚之間就會攻打下來。[5]已拔趙:打下趙國以后。[6]留軍壁鄴:在鄴地停止進軍。壁:駐扎。鄴:魏邑,靠近趙國邊境,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7]實持兩端以觀望:實際上作兩面派,左右觀望秦趙兩國形勢。[8]冠蓋相屬:使者來往不斷。冠,是禮帽。蓋,是車上的大傘。相屬,前后相接連。[9]讓:責備。[10]附為婚姻:結成親戚。[11]高義:崇尚道義。[12]急人之困:解救別人的困難。[13]安在:哪里見得。[14]縱輕勝:即使看不起我趙勝。縱,縱然,即使。[15]棄之降秦:拋棄我,讓我投降秦國。[16]說王萬端:用種種理由勸說魏王救趙。
上一篇:《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虞卿者,游說之士也.》鑒賞
下一篇:《史記·春申君列傳第十八·黃歇受約歸楚,楚使歇與太子完入質于秦[1],秦留之數年.》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