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臺,① 南山有莎草,
北山有萊。② 北山有野藜。
樂只君子,③ 快樂呀君子,
邦家之基。 國家之根基。
樂只君子, 快樂呀君子,
萬壽無期! 萬歲無窮期!
南山有桑, 南山有桑木,
北山有楊。 北山有白楊。
樂只君子, 快樂呀君子,
邦家之光, 國家之榮光。
樂只君子, 快樂呀君子,
萬壽無疆! 萬壽啊無疆!
南山有杞, 南山有杞木,
北山有李。 北山有李樹。
樂只君子, 快樂呀君子,
民之父母。 民眾之父母。
樂只君子, 快樂呀君子。
德音不已。④ 美名永流布。
南山有栲, 南山有栲木,
北山有杻。⑤ 北山有杻樹。
樂只君子, 快樂呀君子,
遐不眉壽!⑥ 怎不享福長!
樂只君子, 快樂呀君子,
德音是茂。 美名廣傳揚。
南山有枸,⑦ 南山有拐棗,
北山有楰。 北山有苦楸。
樂只君子, 快樂呀君子,
遐不黃耇!⑧ 黃發駐朱顏!
樂只君子, 快樂呀君子,
保艾爾后。⑨ 子孫永綿綿。
【注】①臺:莎草。②萊:亦作黎,草名。③只:語助詞。④德音:令譽,美名。⑤杻(niu):檍樹。⑥遐:通何。⑦枸(ju):枳椇,拐棗。⑧黃耇(gou):老壽。⑨艾:養育。后:后代。
這是一首頌德祝壽的樂歌,或以為“樂得賢”(詩序)、或以為頌天子、或以為祝賓客。但從詩中“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民之父母”等措辭看,壽主既不是天子,也不是一般的賓客,而應是貴族中的頭面人物。據朱熹說,此詩后來成為“燕饗通用之樂歌”,是可信的。因為詩中不涉及具體的人事,而是較抽象的歌功頌德和祈福,這正是通用樂章的特征。
全詩五章章六句,詩不算短,但內容卻單純。因為五章基本上是疊詠,分析一下不過三重意思。其一是各章通用的興語,“南山有臺,北山有萊”等等。以“山有”句格起興本是民歌習語,主要功效在于增強音樂性。而此詩的興語與歌頌的對象仍有較深隱的象征意義。山,本來就是以高大穩固永恒為特征,這與詩中為國柱石(“邦家之基”)的君子能構成象喻關系;而它的化育萬木(詩中列舉樹木達十種之多:臺、萊、桑、楊、杞、李、栲、杻、枸、楰,給人以種類繁多的印象),與“為民父母”的君子能構成另一層象喻。這樣的興語,使樂章開頭就給人以肅穆莊重之感。其二便是對君子的贊美,既贊其功(即對國家的重要作用)如“邦家之基”、“邦家之光”;又表其德,如“民之父母”、“德音不已”、“德音是茂”。這種贊辭是概括性的,似乎有些空洞,卻相當得體。因為頌詩就是要從大處著筆,宜于用最光輝的辭語;說壞一點就是不怕溜須,戴高帽子。唱的高興,聽的才滿意。其三是對君子的祝福,首先祝他長壽:“萬壽無期”、“萬壽無疆”、“遐不眉壽”、“遐不黃耇”,何啻三復斯言。大爺長壽了,好永遠為民作主。其次祝他家族興旺,嗣息延長,這在以家庭為基礎的古代社會,是幸福的基本觀念。但子孫綿綿與個人長壽畢竟還不大相容,既然祝福,不妨揀最好聽的說,又是一場皆大歡喜。這三層就構成了這頌詩的基本內容。而全詩的主詞便是“樂只君子”一句,必須突出他的絕對權威,詩中反復親切地呼喚了十次(!)。
這位無名的頌詩作者真是高明得很啦,他懂得:頌詞不必多,但要入耳;既要突出歌頌的中心,又要造成熱烈的氣氛;有反復可加深印象,有層次可感覺莊嚴;用最精簡的文字材料,可造成最奇妙的頌聲盈耳的感覺。就此而言,他一點也不比后代歌德派詩人遜色。
上一篇:《十畝之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南山有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