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長安不見
【出典】 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見《全唐詩》卷一八○)參見“日近長安近”條。
【釋義】 李白詩化用司馬紹語,有“長安不見使人愁”之句,感嘆奸邪蒙蔽皇帝,自己報國無門。
【例句】 ①悵燕然未勒,南歸草草;長安不見,北望迢迢。(劉克莊《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2594)這里用李白詩語,表現了關切國家而報效無門的惆悵。②悵斜陽芳草,長安不見,誰共灑、新亭淚。(張榘《水龍吟·次韻虛齋先生雨花宴》2678)這里用李白詩語,傷嘆權臣蔽主,報國無人。
上一篇:典故《長頭》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長安亂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