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彼岵兮①,登上那草木茂盛的山,
瞻望父兮。遙望家中的老父。
父曰:“嗟,老父好像正在對我說:“唉,
予子行役,我的兒子從軍在外,
夙夜無已②。日日夜夜不停地打仗。
上慎旃哉③,兒子,你可要謹慎小心啊,
猶來無止④!”這樣也許還可以歸來而不讓敵人擄獲去啊!”
陟彼屺兮⑤,登上那光禿禿的山,
瞻望母兮。遙望家中的老母。
母曰:“嗟,老母好像正在對我說:“唉,
予季行役⑥,我的小兒子從軍在外,
夙夜無寐。日日夜夜都不能睡個安穩覺。
上慎旃哉,兒子,你可要謹慎小心啊,
猶來無棄⑦。”這樣也許還可以歸來而不棄尸于戰場上啊!”
陟彼岡兮,登上那個山崗,
瞻望兄兮。遙望家中的兄長。
兄曰:“嗟,兄長好像正在對我說:“唉,
予弟行役,我的兄弟從軍在外,
夙夜必偕⑧。日日夜夜和他軍營里的伙伴同做同止。
上慎旃哉,兄弟,你可要謹慎小心啊,
猶來無死⑨。”這樣也許還可以歸來而不死在他鄉啊!”
[注釋]①陟(zhi):登。岵(hu):有草木之山。②夙(su):早。已:止息。③上:通“尚”,庶幾、希望。慎:謹慎、小心。旃(zhan):之。④猶:還,還是。無:通“毋”。⑤屺(qi):無草木之山。⑥季:小兒子。⑦無棄:即“毋死”之意,后世把人死稱為棄世。⑧偕(xie):共同,在一起。⑨無死:與“無棄”同義。
[賞析]《魏風·陟岵》是一首反映征人久戍的勞苦以及由此產生的厭戰思歸之情的詩歌。全詩以重章疊句和復沓回環的手法,以通過征人想象中父、母、兄對自己的諄諄叮嚀,表達了懷歸的情緒。
《詩經》中有關征戰、戍邊、行役的詩近二十首。這類詩篇可以說是開后代邊塞詩的先河。就這類早期邊塞詩的內容而歸類的話,本篇沒有《秦風·無衣》中所表現出的戰士的高昂斗志和同仇敵愾的慷慨之情,也缺少《小雅·六月》中“以匡王國”的激昂精神。本篇和《小雅·采薇》一樣,在表現戰事頻繁的同時,主要表現征人久戍思歸的愁懷。
詩中,由中原地區草木繁盛的“岵”到北地邊塞風光的“屺”、“岡”,點明戰事發生的地點。從“夙夜無已”、“夙夜無寐”、“夙夜必偕”的一系列描寫中,一方面點出了戰事的極端緊張、異常勞苦;另一方面,又使人感受到那彌漫在征人們中間的厭戰情緒和怨憤之氣。詩中,老父、老母及兄長的諄諄話語,其實正是征人自己的想法以之托言而已。尤其是那“猶來無止”、“猶來無棄”、“猶來無死”的聲聲呼喚,正是征人們內心的聲聲呼喚,正是他們厭戰情緒的間接表現形式。
《詩序》云:“《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朱熹《詩集傳》亦承其說,將主題歸結為“孝子行役不忘其親,故登山以望其父之所在”。漢儒和宋儒在宣揚儒家“孝”字的同時,恰恰忽視了本篇所表達的最主要的東西。
上一篇:《陟岵》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青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