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論著。明沈德符撰。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又字虎臣。浙江嘉興人。萬歷舉人。精音律,熟諳掌故,所撰《萬歷野獲編》多記明代萬歷以前朝章典故、士人故實及里巷軼聞,還保存了一些有關小說戲曲的史料,另有《清權堂集》傳世。《顧曲雜言》系后人從《萬歷野獲編》中摘錄有關論曲部分而成,凡二十三則,各有子目,其內容主要是對南北曲作家作品、歌舞、小曲、樂器以及小說等的論述和考證,其中對南北曲作家作品的評述最富理論色彩。
《顧曲雜言》評論戲曲作品以元曲為絕調,以“本色當行”為準繩。如評《五倫全備》“填詞尤非當行”,“評《太和記》“齣既曼衍,詞復冗長……雖似出博洽之手,然非當行本色”,認為梁伯龍、張伯起輩“縱有才情,俱非本色”。在《填詞名手》一章,詳細評論了明代的戲曲創作,認為《誠齋樂府》“猶有金元風范”,而對《玉合記》等文辭家作品頗多譏刺,其評《玉合》:“賓白俱用駢語,饾訂太繁,其曲半使故事及成語,正如設色骷髏,粉捏化生,欲博人寵愛,難矣。”對于湯顯祖,沈德符既肯定其“才情自足不朽”,而對其“不諳曲譜,用韻多任意處”的作法提出了批評。《顧曲雜言》中有關考證的文字也較有價值,其中對于音樂的考據更具特色,如對明代工尺譜由來的考證,對鼓板、吹打俗樂的考源,對樂器“火不思”其名之來歷等,都為戲曲音樂史提供了資料和線索。
今有《學海類編》本,《讀曲叢刊》本,《曲苑》本和《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本等。
上一篇:衡曲麈譚
下一篇:弦索辨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