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兔爰爰,
雉離于羅。
我生之初,
尚無為;
我生之后,
逢此百罹。
尚寐,
無吪!
(羅、為、罹、吪,歌部。)
有兔爰爰,
雉離于罦。
我生之初,
尚無造;
我生之后,
逢此百憂。
尚寐,
無覺!
(罦、造、憂、覺,幽部。)
有兔爰爰,
雉離于罿。
我生之初,
尚無庸;
我生之后,
逢此百兇。
尚寐,
無聰!
(罿、庸、兇、聰,東部。)
〔譯文〕
兔兒慢慢地跑,野雞遭罪被網羅。我初生時天下太平少折磨,我生之后碰上各種煩惱。不如睡覺不知不覺好。
兔兒慢慢地跑,野雞遭罪陷入網羅。我初生時天下太平少災禍,我生之后碰上百禍臨頭。不如睡覺不聞不見好。
兔兒慢慢地跑,野雞卻自投網羅。我初生時天下還平靜,我生之后卻碰上各種兇暴。不如睡覺聽不見的好!
〔評介〕
《兔爰》三章,章七句。這首詩古今學者說法不一。《詩序》:“《免爰》,閔周也。桓王失信,諸侯背叛,構怨連禍,王師傷敗,君子不樂其生焉。”現代研究者或認為是當時奴隸主貴族悲嘆“今不如昔”的詩,表現了對其階級沒落的恐懼。一說小百姓苦于勞役,災禍頻仍,莫可奈何,只求得暫時的安靜。
從詩的內容看,當屬沒落貴族感嘆今不如昔遭受百憂的詩篇。周王朝東遷以后,社會進入變亂時期,階級斗爭日趨尖銳,統治階級內部斗爭也很激烈。這首詩中就是詩人自嘆生于亂世,遭受種種痛苦,抒發其胸中悲憤。全詩各章開頭兩句都以雉兔為喻,言在亂世,像兔一樣狡猾者可以免遭災禍,像雉一樣耿介者則落入羅網。次二句追述初生之時的太平盛世,今昔對比。末尾希望長睡不醒,以求解脫。吳闿生《詩義會通》云:“追溯生初,無限低徊。‘安得山中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時’,即尚寐意”。郭沫若先生以為本篇是破產貴族的詩,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說:“這首詩表現一個階級動搖的時候,在下位的兔子悠游得樂,在上位的野雞反投了羅網。這投了羅網的野雞便反反復復地浩嘆起來。只睡覺吧,管他媽的!”又說:“此破產貴族之詩。其厭世心理為有產者之心理,其兔與雉之取譬,明含上下階級之意義。社會關系之變革,正為詩人所浩嘆之大亂。”其說符合詩的本意。
詩中運用數章重疊的形式,極便于抒情。每章換幾個字,便能使感情不斷深化。一章最后一句為“尚寐無吪”,二章為“尚寐無覺”,三章為“尚寐無聰(聽也)”,詩意層層遞進,逐步深化。意思是說當今亂世有此百禍臨頭,自己又不能擺脫,只好躺下睡覺,不知,不聞,不見了。《黃氏日鈔》云:“人寤則憂,寐則無知,故欲無吪、無覺、無聰,付理亂于不知耳。”詩人抒發的雖是消極避世的思想,但客觀上卻也有一定的批判意識。
清方玉潤《詩經原始》眉評:“詞意凄愴,聲情激越,阮步兵專學此種。”
上一篇:《假樂(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出其東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