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衍繹通俗志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周游著,游字仰止,號五岳山人,其里居及生卒年代不祥,大致為崇禎前后時人。凡六卷八十回。主要版本有明崇禎麟瑞堂刻本,清道光刻本等。有偽托鐘惺的評語。
書敘天地渾沌,盤古左手執鑿右手執斧開天劈地。天地既分,天皇氏制天干地支,定歲次四時;地皇氏分白晝黑夜,固定日月星辰。人皇氏分山川九州,教民自擇婚配。繼三皇之后又有五龍諸氏先后治理天下,提紀有巢氏教民架木營室以避禽獸,其子燧人氏教民鉆木取火熟食,作結繩之政。
燧人氏之女諸英,一日入山嬉游,踏巨人足跡,遂生太昊伏羲氏。伏羲氏以共工為相,教民作網罟捕魚蝦,養六畜充庖廚享神祇,又用蒼頡創造的六書文字代替結繩紀事,以龍馬馱來的 《河圖》、《洛書》 畫八卦推算歲月日時。伏羲氏之妹女媧即位后,共工涌水為患,女媧屢征不勝,乃令赤帝祝融以火克之。共工失敗后頭觸不周山天柱而死。于是女媧斷鰲足重立天柱,煉五色石補天。炎帝神農氏即位后,教民種植五谷,又親嘗百草,創立醫學,炎帝死后,蚩尤作亂,軒轅救駕滅蚩尤。在諸侯的推舉下軒轅代替榆罔為政,號稱黃帝。黃帝用六相輔佐天下,制冕旒表示貴賤,作宮室以避寒暑,其元妃亦發明蠶桑,教民紡織。
黃帝死后,九黎作亂,少昊令勾龍領九路諸侯平亂。少昊無嗣,眾人立高陽氏顓頊為帝。九黎聞此再亂,顓頊乃令勾龍領九太子滅殺九黎,從此天下太平,四夷皆伏。顓頊死后,帝嚳高辛氏繼位。帝嚳令人開礦煉銀,從此天下富足。帝嚳死后,其子摯貪財好色,眾諸侯乃起兵廢摯立堯。堯時,十日并出,猛獸為患。堯乃命后羿上射九日,下除猛獸。后洪水泛濫,四岳保舉鯀前往治水。鯀貪賄賂,歷時九年不見成效,于是堯殺鯀于羽山。堯年事已高,遂將天下讓給舜,并以二女——娥皇、女英妻舜。堯死后,舜廣開視聽求賢輔政,命夔為正樂官,以音樂教化天下。不久,洪水再度泛濫,舜命鯀之子禹前往治水救民,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不入,終于治服了洪水。
舜禪位于禹,禹建國曰夏。禹、啟死后,后羿弄權,勾結寒浞弒帝相篡夏。不久,寒浞又殺后羿。帝相之子少康趁機復夏。夏桀即位以后,寵幸妹喜,任用奸佞,濫殺大臣諸侯,囚成湯于夏臺。成湯被釋放歸國后,發政施仁,聘伊尹為相,趁機大會諸侯滅夏,建國曰商。成湯稱帝以后,天下大旱,成湯遂禱告桑林,以六事責己,天神感動,乃降大雨。成湯嫡孫太甲即位,太甲不明,伊尹奏請太后廢太甲自代朝政。太甲改過,伊尹讓其復位。盤庚時,商道衰微,帝作 《盤庚》三篇正法度,改國號殷,商道復興。武丁時得賢臣傅說。紂王受辛即位后,寵愛妲妃,制炮烙之刑,濫殺大臣諸侯,囚姬昌于羑里。姬昌得赦歸國后,廣修法政,三聘子牙于渭水。時三分天下二分歸周。周文王姬昌死后,武王在姜子牙輔佐下伐紂滅商,天下歸周。
馬克思在《 〈政治經濟批判〉導言》中指出:“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在《開辟衍繹》 中,作者首先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博大的神話世界,在這個神話世界里,作品將我們帶到了遠古洪荒時代,無論是盤古的開天辟地給渾沌世界帶來的希望,還是三皇五帝篳路藍縷的創業,作品都旨在用藝術形象向我們說明,我們的祖先在創世紀的生涯中,用他們美麗想象和幻想編織著中華民族的理想花壞,在奇幻的世界中尋找著理性之光,在大自然面前表現出征服自然的自信。天地昏暗,他們幻想著盤古手執巨斧開天劈地; 沒有房屋,他們幻想著有巢氏教民架屋; 沒有火種,燧人氏則教民取火。誠然這并不是歷史進程的本身,但產生于人類童年時代的神話,它畢竟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馬克思 《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也就是說《開辟衍繹》有機地再現了中華民族史前與文明之初的美景。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再現似乎把《開辟衍繹》推到了一部英雄史傳,民族史詩的邊緣。但由于作者個人見識,藝術修養,結構意識等個人素質所限,致使他無法再前進一步去完成一部威武雄壯的英雄史詩,民族史詩。盡管如此,我們從作品濃郁的神話色彩、曲折動人的傳說,以及有序的傳奇故事排列中,還是可以依稀地看到英雄史詩、民族史詩的痕跡的。
《開辟衍繹》在生動地展示原始先民開創人生的宏偉業績和無窮的智慧的同時,還十分注意給森羅萬象的世界以神奇莫測的色彩,其中不乏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如 《山海經·北山經》關于精衛的最早記載僅有六十來字,主要講炎帝的小女兒到東海游泳,被水淹死后化為精衛鳥銜石塞大海的復仇故事。但是這一神話傳說到了周游手中,則衍化為一個長達二千五百字左右的撲朔迷離的故事。在作品中,周游是這樣結構精衛的故事情節的。炎帝的女兒精衛公主“喜服黃精”,欲求長生不老之術,在西王母的指示下往東海仙山訪仙,炎帝愛女心切,恐其身蹈不測,故再三勸阻,精衛公主不聽,遂辭炎帝遠行,因途遇東萊一美男子,精衛遂萌求婚之想。不料此舉為探望西王母的東王公察訪,怪其求仙凡心不凈,乃令東海龍王在發鳩山興浪淹死精衛。龍王為精衛的嬌貌所動,乃將其救護,欲求婚配。精衛雖感龍王救起,但見龍王面蘭如鬼,回想東萊少年,忽忽有所失,因怨氣感充,遂化為小鳥,衍南山木石填塞東海。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到,周游在保持了精衛填海的故事的基本骨骼后,對其進行了很大的改造。首先他加長了故事情節,寫出了不同人物對精衛訪仙的態度,使故事更富有曲折性和生動性。其次他將原來反映沿海原始部族與大自然作英勇斗爭的悲劇底蘊改造成一曲富有生活氣息的愛情悲歌。直接強調東王公是造成精衛愛情悲劇的罪魁。再次,他在原來就是很迷人的神話故事中又加上了精衛東海訪仙一層絢麗的色彩,使故事更加富有浪漫情調。從不同的價值取向上來看,應該說《山海經》中的精衛與周游筆下的精衛各有其獨立存在的意義。如果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則應該說周游筆下的精衛更具有感染力,更能打動讀者。因為它強調了人的個體意識,以及在自我追求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內心世界與外在事物的沖突。
在 《開辟衍繹》里,作者在抨擊篡逆亂臣賊子,歌頌 “圣主賢臣、孝子節婦”的時侯,還特別注意用儒家的觀點來統帥這一思想內容?!墩撜Z·季氏篇》云: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顯然,孔子的這段話是針對當時的歷史現狀而說出,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著孔子的歷史觀,在《開辟衍澤》 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寫史前神話傳說時代的征伐,還是寫夏商周三代的征伐,作者都是在努力用孔子的 “觀點”來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在作者的筆下,由于蚩尤是炎帝神農氏的臣子,那么蚩尤就必須恪守做臣子的道理,而不能有任何的僭越行為,那么當蚩尤起兵爭帝的時侯,其結局只能是兵敗為軒轅所殺。這樣作者就將神話傳說時代的蚩尤與軒轅部族間的爭戰改造成合乎儒家觀點的歷史,并將孔子“正名”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道德貫串于神話傳說之中?!秱愓Z·述而篇》云:“子不語怪、力、亂、神?!本褪钦f孔子不談怪異、勇力、叛亂和鬼神之事。在作品中這一觀點似乎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在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里,當魯哀公問孔子 “夔一足”是否可信時,孔子則玩弄了斷句的技巧,將 “夔一足”解釋成 “夔有一,足?!敝苡卧趯①绲墓适聦懭胱髌窌r就摒棄了夔的神異性,而是采用孔子認為夔以音樂教化天下的形象,從而將夔這一形象歷史化了。這一改造無疑減弱了作品的神話色澤,表現出作者對神話的困惑。因而使我們在作品中看到這樣兩個截然相反的創作傾向,也就是說當作者對神話采取積極的態度時,發揮神話的想象、幻想、聯想的優勢時,他可以為我們創造一個極其奇妙的神話世界; 當作者站在儒家的立場來閹割神話時,作品中的神話故事就會失去原有的光澤,成為宣揚儒家思想的傳聲筒。
盡管作者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場閹割了一些上古神話的本來面目,但在作品強調的儒家思想內容里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的,特別是作品在歌頌 “圣主賢臣” 的過程中,也有目的地批判了暴君的統治,宣傳了“仁” 的思想價值。在孔子的思想體系里,以 “仁” 為核心的哲學思想就是要使天下安定,保護大多數的生命,就是要提倡“仁者愛人”。在作品中,無論是史前神話傳說還是夏商周三代,作者始終是把“仁”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作為歌頌“圣主賢臣” 與批判暴君逆臣的重要內容,由于摯貪財好色,堯率八元勸諫無效,于是在眾諸侯的擁立下,堯可以稱帝。又由于夏桀商紂殘暴無道,于是具有“仁”之美德的成湯、周文王、武王便可取得天下。
王黌在《開辟衍繹敘》中指出,《開辟衍繹》是“搜集各書,若各傳式,按鑒參演,補入遺闕”之作,也就是說作品是從古代典籍中 “集” 出的。雖是“集”,但也包含著作者個人的選擇和創作的艱辛。僅以共工頭觸不周山故事為例:在共工與誰爭戰的問題上,古代典籍說法不一,主要有五說。《淮南子·天文訓》云:“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淮南子·原道》則又云共工與高辛氏爭戰,《山海經·大荒西經》云: “有禹攻共工國山?!惫弊ⅰ把怨テ鋰?,殺其臣相柳于此山?!薄稇饑摺で夭摺吩疲骸坝矸ス补?。”《琱玉集·壯力》則又云共工與神農爭戰。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云: “當其 (女媧) 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睆墓适碌耐暾潭葋砜?,盡管《淮南子》 中既有共工頭觸不周山之事,也有女媧補天之事(女媧補天的故事見《淮南子 ·覽冥訓》),故事形態較為豐富,但共工與女媧的故事分屬兩處。東漢王充《論衡·談天篇》 中雖有將共工與女媧之事聯在一起的記載,“共工與顓頊爭為天子,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女媧銷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钡痘茨献印芬粯佣际侵v共工與顓頊爭戰,而不是要奪女媧的帝位,祝融出來征討共工。顯然《開辟衍繹》選擇的是《補史記》中的記載,并在此基礎上有所豐富和發展。應該說,作者作出這一選擇,頗費心機。
《開辟衍繹》雜揉了上古神話傳說與歷史史實,在作者的創作意識里是把它當作講史小說來寫的。盡管史前的神話傳說不是信史,但它畢竟也是中華民族幻想著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歷史。王黌與周游是同時代人,對《開辟衍繹》的理解應該更接近于作者的創作意圖。在《開辟衍繹》 中,王黌指出周游創作《開辟衍繹》系有感于歷代均有歷史演義,“然未有開天辟地、三皇五帝、夏、商、周諸代事跡。”接著又進一步指出 《開辟衍繹》的創作動機及其命名的來由,“自盤古氏分天地起,至武王伐紂”止,將天象、日月、山川、草木、禽獸及民用器物、婚配飲食、藥石禮法、圣主賢臣、孝子節婦一一載得明白,知有出處,而識開辟到今有所考,使民不至于互相訛傳矣。故名曰開辟衍繹之?!彼鼈鬟_了作家是以“史”的意識來創作其作品的。《開辟衍繹》作為一部上古通俗演義小說,盡管在思想藝術上不夠精美,文字質木無文,也缺乏優秀章回小說曲折跌宕的情節和扣人心弦的矛盾沖突。在結構上也較為粗糙,不夠嚴謹,如有的章回僅三四百字,近似于提綱。但由于它的出現,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神話傳說,保存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彌補了上古演義的空白,我們從中可以領略到上古世界的綺麗風光。
上一篇:《常言道》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歸蓮夢》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