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類·翻騰頓挫見寄托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以章法言,(姜夔《翠樓吟》)前遍說足“安遠”,后遍乃高一層立論,翻騰頓挫中示遙深之寄托,然后一轉到題,再轉入興會之語,表里皆一絲不溢。(陳匪石《宋詞舉》 卷上)
【詞例】
翠 樓 吟
姜 夔
淳熙丙午,武昌安遠樓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志。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檐牙飛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解析】這是一首為慶賀武昌黃鶴山安遠樓落成而作的詞,但其寓意卻早已超乎其喜慶應酬的本意。這種感發功能,歸功于詞人“翻騰頓挫中示遙深之寄托”之法。
上片起五句,極言安遠之境與安遠之盛 (安遠,在此指邊塞安定,遠夷撫順之意):月下塞外金邦、邊境護城笆籬一片塵清安謐,朝廷因慶典而犒賜軍民聚飲,帥府中盛大的樂隊演奏著新翻的邊地之曲,載歌載舞——點出起樓的時代背景。宋室南渡之際,武昌為南宋對金的戰守要地,是當時東南前線。后與金人和議達成,形勢安定,遂有前五句所敘寫的安遠之盛。“層樓高峙”以下,正面寫安遠樓景觀。“層樓高峙”是總寫,“看檻曲縈紅,檐牙飛翠”則借曲檻飛檐,縈紅飛翠之狀,刻畫安遠樓壯麗與飛動相兼,使人形色相亂之感。“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極寫樓中宴會之盛,以及冬令細風之中,樓外粉香可傳、歌吹可聞的情景。渲染出一派溫馨承平的安遠氣象。此詞過片假如仍承此意抒感,它將象所有無謂應酬之作那樣,僅以華麗的辭句粉飾危機四伏的太平安遠之世,沒有個人獨特的洞察、感慨和體驗。本詞的單獨之處,正在于它的下片是于 “翻騰頓挫中示遙深之寄托”。“翻騰頓挫”,在此指其過片陡然收頓上意,另翻出一意且層層轉折,使上下片形成相反相成互為表里的翻騰頓挫之勢。
過片“此地,宜有”數句,將上片著意渲染的溫馨承平安遠氣象陡然收頓,翻出與之相反的寥落蒼涼之慨。“此地”,即指安遠樓所在之黃鶴山,它的西北處為著名的黃鶴樓所在。傳說仙人子安曾乘鶴路過,唐代詩人崔顥所作《黃鶴樓》一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為千古絕唱,令詩仙李白亦嘆為觀止。過片三句意為: 值此安遠之盛,應有子安、崔顥李白等 “詞仙”名章俊賞來相慶賀,與人同樂。然而正因為 “宜有”是詞人想象中應有而實際上并非真有、甚或不可能有的,故使詞人生發 “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之慨。這第一層轉折及以實寫虛托出的遺憾,及其所隱含的前不見古人后不來者,名章俊賞之士轉眼成空的蒼涼空虛之慨,與上片的安遠之盛相左,形成頓挫翻騰之勢,傳達出詞人復雜的心境,傳達出表面承平實趨衰颯的時代氛圍和士人心態。“天涯情味”,則將一切天涯漂泊、羈旅愁懷、身世之慨一語括盡,“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以輕筆寫重愁,這種與太平安遠盛不能相容的、靠沉醉排遣的凄涼愁思、借流連光景消磨的英雄志氣,在此已非歲月虛擲之悲,實乃英雄失路之恨。這第二層轉折,與上片的安遠之盛相去更遠,在這種翻騰頓挫中,傳達出詞人深婉沉郁的懷才不遇英雄失路的身世之感。最后以景作結:“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此景非實寫而實乃以情敘景。那一片秋天雨后初晴的暮色,即使還暗寓著某種希望,似乎也已為時晚矣。以景作結,頓然收束于景,使后片言有盡而意無窮,具有“頓挫中別饒蘊藉”之勢。
縱觀此詞,雖為喜慶應景而作,但因詞人久蓄于懷的身世之感和獨特體驗,使其因事感時,融入蒼涼寥落的身世之感,傳達出表面承平而實趨衰颯的時代氛圍。所謂“前遍說是‘安遠’,后遍乃高一層立論,翻騰頓挫中示遙深之寄托”。“一轉到題,再轉入興會之語,表里皆一絲不溢”。
上一篇:結構類·善于拗轉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起結類·托興娟秀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