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偁
字孟揚。其先東阿人,宋理宗寶慶(1225—1227)中沒于西夏,元賜姓唐兀氏,被視為西域色目人,其父翰,于元末被薦為潮州路總管,因戰亂道途梗阻,泛海至閩,留永福山中,遂為閩人。明初,有詔征翰,翰自引決死。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偁中舉,乞歸養母。母去世,廬墓六年。成祖永樂元年(1403),詔修《永樂大典》,聘偁至京,待以殊禮,眾皆屬目。自陳愿退處學校,遂授國史院檢討,充《永樂大典》副總裁。英國公張輔征交阯,偁以故官參謀其軍事。在交阯與解縉交好,縉為人讒毀被逮,偁坐縉黨,亦下獄死。偁生長于閩。其詩受閩中學唐風氣的影響,為“閩中十子”之一。偁詩以題贈酬酢及行旅之作為多,內容較為單薄。閩中詩人標榜盛唐,而作品風格卻近于大歷、貞元。如偁《送沙子進赴祿州別駕》詩“客舍酒初香,都門柳色黃。一官仍別駕,萬里赴炎荒。江路猿聲早,山城榕葉涼。遠人勞撫字,且勿厭殊方”,如顧起綸所言,“并是司空、皇甫之馀”(《國雅品》)。其隨意而作的小詩,則往往寫得意味深長,如《題米老山水》:“海岳庵前覓舊蹤,蒼茫云樹米南宮。別來幾片青山影,都付寒鷗一笛風。”偁亦工書法,王兆雲《詞林人物考》稱其“書法遒妙”。有《虛舟集》五卷。《明史》卷二八六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之渙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又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