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喻托興《散淡率真》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此詩自一句順說至八句,不事對偶,而未嘗無對偶;不用故實,而自可為故實。散淡率真之態,偶爾成章,而厭世避喧,少求易足之意,自在言外,所以為不可及也。(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九引)
【詩例】
賓至
杜甫
患氣經時久,臨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頗宜人。
有客過茅宇,呼兒正葛巾。
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
【解析】
散淡率真的內涵與平淡自然相近,屬于描述詩歌風格的術語。具體地說,就是將深厚真摯的情感以樸素無華的言語道出,語淺情深,明白如話而又耐人尋味。杜甫的《賓至》一詩,前四句寫卜居景況,臨江建宅,避開塵世喧囂,“疏快頗宜人”,直抒胸臆,如說家常語。后四句寫客人來訪,作者呼兒端正頭巾,并摘取新生的嫩菜待客,對客人之尊重,對朋友之深情皆在不言之中。這首詩表面看來,似乎寫得漫不經意,純用白描,絕無雕飾,但認真推敲,確如論者所說,四聯之中有三聯對仗,但卻使人渾然不覺;八句之中句句用事,如首句從王羲之《重熙帖》的“患氣懸情”句化出,“臨江”句取法《左傳》與庾信的 《哀江南賦》,“喧卑”句來自“古詩”,“疏快”句則融匯江總詩與《詩經》中的句子,“呼兒”句則暗含《語林》中的典故,“小摘”句則有謝靈運與謝莊詩句的影子,正如宋人所說,老杜詩“無一字無來處”。詩中句句說自家生活細事,但卻蘊含著古圣先賢在飽經憂患之后所產生的“厭世避喧,少求易足之意”,也蘊含著詩人對友人的真摯深厚情誼。語語如說家常,淺近明白,毫無雕琢之痕與“掉書袋”之弊,卻包容著詩人深厚的情懷,有高超的藝術技巧,可謂“大巧若拙”。這就是說,散淡率真或平淡自然決不等于平庸膚淺、淡而無味,而是在率真平淡之中含蘊豐厚,耐人尋味。
詩歌的風格千姿百態,每種風格各有其獨特之美。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實際是標舉了24種詩歌風格。其中的“沖淡”一品,與杜甫這首《賓至》相近。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說:“平淡和絢麗的區別,是由話里所用的辭藻的多少而來”,“少用辭藻,務求清真,便是平淡體”。在美學意義上,平淡率真之美是真純美、本色美、樸素美、天然美。民歌出自桑間濮上,感情真摯,樸素自然,如敦煌曲子詞《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彼量诙桑寮兛上?,而情感亦深摯動人。其藝術魅力使文人傾倒,因而唐宋詩詞中平淡率真的佳作頗多。這類詩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率真平淡卻含蘊無窮,實為上乘之作。
蘇軾云:“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葛立方也說: “欲造平淡,當自絢麗中來,落其紛華,然后可造平淡之境”(《韻語陽秋》)。這就是說,散淡率真之詩,是詩人經過長期創作實踐,歷絢爛而至平淡,即所謂“返樸歸真”,是詩人創作成熟的標志。因此,散淡率真之詩,“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擬喻托興《淳古淡泊》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擬喻托興《味在淡易中》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