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俗學·禮節·座次
以座位來分別尊卑次序的禮節,即現代所謂 “排座次”。排座次在中國有悠久的傳統,但在古代,主要是以座位的朝向來決定尊卑的。從東西南北四方來說,有 “南面為尊” 和“東向為尊”兩種排座次。這里涉及到古代房屋建筑的結構和朝向。先秦時,貴族住宅和祖廟等重要建筑,一般都采用的 “堂室結構”,前堂后室,座北朝南。堂上不住人,而是舉行社交活動的場所,類似現代的客廳。堂的東、西、北三面有墻,南面臨庭 (院落) 大開,形式仿佛現代的戲臺。顯然,在堂上舉行的活動,座次就以座北向南即南向位為尊,其次是西向位,再其次是東向位,最后是北向位。但室中活動就有所不同,所謂室,類似后代的“里屋” 或寢室,主要是休息起居的場所,但也可舉行小型社交活動。由于室一般是長方形,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位就是東向位,其次才是南向位,再其次是北向位,最后是西向位。簡單地說,由于舉行活動的場所不同,座次方位的尊卑就不同: 凡是在堂上舉行的儀式,座次都以南面為尊,在宮殿中,這就是帝王的尊位,與此對應,北面即背南向北就是臣位,大臣朝拜君王就是向北拜,故古代有“南面稱孤” 與 “北面稱臣” 的說法; 凡是在室內舉行的儀式,則以東向為尊。由于古代平民的居處多有室無堂,各種活動都在室內舉行,因此在民間,“東向為尊” 的觀念比 “南面為尊” 的觀念更加流行。影響所及,社會各階層都接受了這種排座次,只要不是在堂上,大都以“東向為尊”,如鴻門宴上,西楚霸王項羽以尊者自居,東向而坐,其次亞父范增南向坐,再其次是漢王劉邦北向坐,劉邦的謀士張良則西向坐。這一座次安排,說明項羽根本沒有把劉邦放在眼里。又如西漢大將軍周勃不好文學,每次召見儒生時,也總是自居東向的座位。從左右來說,秦漢以前一般以右為尊,叫作 “尚右”,戰國時藺相如被趙王 “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就引起廉頗不滿:“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諸侯國設左右丞相,右相位在左相之上?!白筮w” 就是降級的意思。但在某些場合,又以左為尊,如 “男左女右”。據 《禮記·內則》,當嬰兒誕生后,如果是男孩,就在門左掛一張木弓,象征男性的陽剛之氣; 如果是女孩,就在門右掛一幅佩巾,象征女性的陰柔之德。前后上下的尊卑古今一樣。東西南北、前后左右的尊位既定,那么排座次的傳統規矩,在官場以官品 (級別) 高低為序,品高者坐尊位; 在民間以輩分年齒為序,年高長輩坐尊位;但在師門卻以拜門的先后為序。
上一篇:哲學·人物·莊周
下一篇:政治學·人物·康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