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先秦·馬蹄》簡析
莊周著。見《莊子》,收于《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此篇闡述社會只有“無為而治”的思想。作者認為,人民本有素樸的本性,耕食織衣,無知無欲,正因為如此,所以以往的社會能處于自由和快樂的狀態。至出了“圣人”,就用“仁義”來危害人的本性,用“禮樂”來約束天下,社會人心都為其所敗壞,這是“圣人”之罪惡。文章從馬與埴、木設喻,領起并貫穿全文。馬本有其真性,經伯樂之治,橫加摧殘,大半因而致死;殘存者因無以忍受,于是產生反抗的舉動,馬的真性隨之也喪失殆盡。陶者之治埴、匠者之治木,也是以外力改變埴、木之性。文中比喻貼切,扣緊正意,使“無為而治”的思想闡述得形象而深刻。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是對現實強權統治的反抗,但其本質是消極的、倒退的。
上一篇:《散文·香市》簡析
下一篇:《散文·魏晉南北朝·馬鈞傳》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