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溝中木斷
典源出處 《莊子 ·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比犧尊于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間矣,其于失性一也。”
釋義用法 以百年的大樹,取其一段刻成牛形的祭器,涂上各種顏色準備應用,剩下的木頭丟棄在溝里,它們的處境自然相差很大,但同樣都喪失了樹的本性。
后以此典借指被棄置不用的人。
用典形式
【溝中木】 宋·張炎:“壯志已荒圯上履,正音恐是溝中木。”
【溝中斷】 唐·韓愈:“為神詎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下余。”宋·蘇軾:“蔚為萬乘器,尚記溝中斷。”宋·黃庭堅:“仲父挾高才,甘為溝中斷。”金·元好問:“青黃大似溝中斷,文字空傳海內名。”
【溝中木斷】 宋·陸游:“溝中木斷誰曾問,空里蓬征自不知。”
【余材棄溝中】 宋·陸游:“犧象薦清廟,余材棄溝中。”
上一篇:詩詞典故《汗牛充棟》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河陽一縣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