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寫景《一句一樣境界》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不事雕琢,自見精彩,真大家手筆。許多層事,只起四語了之,雖是順敘,卻一句一樣境界。如展畫圖,觸目通層在眼,何等筆力!……只是一篇游記,而敘寫簡妙,猶是古文手筆。(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十二)
【詩例】
山石
韓愈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霖。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解析】
“一句一樣境界”,標示出韓愈《山石》詩起筆四句獨到的藝術技巧。其整幅內涵是:以游記筆法為體,以古文簡妙筆法為用,既按時空順序寫游山,又使畫面大幅度跳躍,每句畫面各不相同,意趣也就各不相同。
第一句,寫白天上山所見景致,趣在“犖確”與“微”二語。山石之巨大險峻,與山徑之細窄蜿蜒,對比極為強烈,畫面的寫意趣味便極濃厚。山水之可行可望,是韻外之致。第二句,一筆寫出黃昏到達山寺之一番情景,趣在“到”與“飛”二字。游人到寺投宿的一分安穩感,與蝙蝠紛飛捕食的一分活躍感,一靜一動,相映成趣。山水自然之可游可居,是韻外之致。第一句寫上山,第二句便寫到達山寺,一路上多少情景,詩人一筆略去,毫不沾滯,所以才有一句一樣境界。此之謂大幅跳躍、“敘寫簡妙”、“古文手筆”。第三句,掉筆寫出升堂坐階另一番情景,趣在“坐”與“足”二字。升堂見過住持,出來坐定階上,游人心情之安逸,意在言外。新雨足足下透,滋養自然萬物,萬物生機之舒暢,亦意在言外。第四句即順此韻外之致推出,而畫面則煥然一新,趣在“大”與“肥”二字。芭蕉葉子之碩大無朋,梔子花朵之肥碩豐滿,生趣盎然,光彩奪目。詩人以飽滿的筆墨,寫出的盎然生趣,不僅洋溢整幅畫面,而且流布天地之間。萬物生命自由舒暢如此,而詩人生命自由舒暢亦正如此,這份生命自由舒暢之共感,見于形象之外。生命要自由舒暢,乃是本詩意蘊核心。“人生如此自可樂, 豈必局束為人鞿”,言之深切著明。大自然不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而且至為可樂,是三、四兩句層層深入的韻外之致。
韓愈寫《山石》詩,以游記筆法為體,以古文簡妙筆法為用,既富于游的趣味,更妙在一句一樣境界,畫面各不相同,意趣亦各不相同。整合起來,則“如展畫圖,觸目通層在眼”,可游可樂、可以棲居的游山之趣,亦全幅呈現。因此,韓愈這篇山水詩,既有別于王維山水詩之富于靜的趣味,也不同于“李、杜《登太山》、《夢天姥》、《望岳》、《西岳》等篇,皆渾言之,不盡游山之趣”(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引)。一句一樣境界所標示的藝術技巧,是韓愈對唐代山水詩發展所作出的一個貢獻,也是他以文為詩的一個重要貢獻。晚唐詩人兼古文家杜牧,佩服“杜詩韓筆”(《讀韓杜集》)。其《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正是采用韓愈《山石》詩之筆法。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抒情寫景《錯綜互寫》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抒情寫景《寫景逼真》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