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唐代·題燕太子丹傳后》簡析
李翱著。見《李文公集》。燕太子丹的事略,《戰國策》、《史記》中均有記載,但無其專傳,李翱所據未詳。本文說明荊軻刺秦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燕太子丹違背客觀規律行事。首先指出,燕丹使荊軻刺秦王的目的,“將以存燕寬諸侯”。然后說明燕丹的計劃是要荊軻像魯國大將曹沫那樣,以匕首“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春秋時,齊與魯戰,魯敗,獻地求和。后齊、魯會盟于柯,魯莊公使曹沫以匕首劫齊桓公,要求歸還魯地,桓公被迫許諾。時代不同,桓公是霸主,不能不講信義;秦始皇是要并吞六國,統一中國,所以曹沫的故事不可能重演。燕丹正是違背了這一客觀規律,因此失敗。“荊軻不曉而當之”,徒然成為犧牲品。文筆精警,論述透徹,詞氣從容,具有不可置辯的說服力。
上一篇:《散文·明代·項脊軒志》簡析
下一篇:《散文·先秦·風賦》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