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篤公劉,
匪居匪康。
迺埸迺疆,
迺積迺倉;
迺裹糇糧,
于橐于囊,
思輯用光。
弓矢斯張,
干、戈、戚、揚,
爰方啟行。
(康、疆、倉、糧、囊、光、張、揚、行,陽部。)
篤公劉,
于胥斯原。
既庶既繁,
既順迺宣,
而無永嘆。
陟則在巘,
復降在原。
何以舟之?
維玉及瑤,
鞞琫容刀。
(原、繁、宜、嘆、巘、原,寒部。瑤、刀,宵部。)
篤公劉,
逝彼百泉,
瞻彼溥原;
迺陟南岡,
乃覯于京。
京師之野,
于時處處,
于時廬旅,
于時言言,
于時語語。
(泉、原,寒部。岡、京,陽部。野、處、旅、語,魚部。)
篤公劉,
于京斯依。
蹌蹌濟濟,
俾筵俾幾,
既登乃依。
乃造其曹。(三家造作告。)
執豕于牢,
酌之用匏。
食之飲之,
君之宗之。
(依、濟、幾、依,脂部。曹、牢、匏,幽部。飲,侵部。宗,冬部。冬侵合韻。)
篤公劉,
既溥既長。
既景迺岡,
相其陰陽,
觀其流泉,
其軍三單;
度其隰原,
徹田為糧,
度其夕陽,
豳居允荒。
(長、岡、陽,陽部。泉、單、原,寒部。糧、陽、荒,陽部。)
篤公劉,
于豳斯館。(魯館作觀。)
涉渭為亂,
取厲取鍛。
止基迺理,
爰眾爰有。
夾其皇澗,
溯其過澗。
止旅迺密,
芮鞫之即。
(館、亂、鍛,寒部。理、有,之部。澗、澗,寒部。密、即,脂部。)
〔譯文〕
忠厚老實的公劉,從不追求安逸享樂。整理疆界劃定田地,收割之后裝進糧倉。包好干糧,裝進大袋小袋里。緊密團結爭取榮光,準備好弓箭,帶上干戈斧鉞,于是開始出發。
忠厚老實的公劉,認真地視察平原。眾多百姓緊緊跟隨,民心歸順民情舒暢,沒有人哀聲嘆氣。他登上了山頂,忽又出現在平原。身上佩戴著什么?美玉和瓊瑤,佩刀玉鞘閃爍著光芒。
忠厚老實的公劉,來到泉水邊上。眺望遼闊的平原,登上南邊的山岡,于是發現了京師這個好地方。在京師的原野上,定居建邦,規劃造房,談笑風生,喜氣洋洋。
忠厚老實的公劉,定居在京師。從容地宴請群臣,使他們入席就坐。安排賓客坐定,于是告祭豬神。從圈里捉來肥豬,用葫蘆瓢飲酒。酒醉飯飽,大家推舉公劉做君長。
忠厚老實的公劉,開墾廣闊的土地,看了平原又登山,山南山北忙于勘察,查明了水源和流向。他的軍隊經過幾次換防,來此測量高高低低的土地,治理土地為了打糧。又到山西去丈量,豳地確實無比寬廣。
忠厚老實的公劉,在豳地營造宮室。橫渡渭水,捶石磨石。基地已經治理妥當,百姓生活日漸富裕了。在皇澗兩岸,面對那條過澗,定居的移民十分稠密,靠著水邊的一個大拐灣。
〔評介〕
《公劉》,全詩六章,章十句。與《生民》、《綿》、《皇矣》、《大明》同是歌頌祖先令德,敘述周部族之所由興的發展經過的史詩,也是研究周部族歷史的重要資料。
據《史記·周本紀》說,公劉是后稷的曾孫,古公亶父的第九代遠祖。他“復修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故詩人歌樂思其德。”這里說的“詩人歌樂思其德”,唐司馬貞《索隱》以為“即《詩·大雅》篇《篤公劉》”。因后稷受封的邰地“在戎狄之間”,后來夏朝動亂,“見迫逐”(《毛詩鄭箋》),公劉遂由邰地(今陜西武功縣)遷往豳地(今陜西邠縣)。諸侯隨其遷者十八國。這首詩就是通過遷居經過的敘寫來歌頌公劉的仁厚與偉績的。
一章寫行前準備;二章寫相址選宅;三章寫搭舍寄住;四章寫廬旅犒飲;五章寫墾田作室;六章寫擴大宅址。吳闿生引其“先大夫曰:‘首章始行,次章相宅,三章寄舍,四章燕勞,五章定居,六章作室。四章所言,乃初時于廬旅飲犒耳,說者以為落成,非也。’”(《詩義會通》)此說近是,故多從之。從六章所寫上述內容我們看到,該詩的主旨在于歌頌公劉的遷居偉績,表現了周人不可戰勝的凝聚力和開拓精神。作為后稷、公劉的子孫,為了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戰勝內外敵人的戰斗力,而歌唱祖先,弘揚祖先的美德和創業精神,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詩,都會用史詩這份精神食糧去哺育自己的后代。因而,史詩的創作,并不僅僅是為了告誡某個人,而是為了整個民族的現在和將來。所以,司馬遷從魯詩之說,以為《公劉》之作,是“詩人歌樂思其德”,齊、韓亦主此說,獨《毛詩》說是“召康公戒成王也。成王將蒞政,戒以民事,美公劉之厚于民而獻是詩。”現代學者多不以為然而主詩史之說。
作為一首史詩,詩人著力通過定居豳地經歷的敘述塑造公劉形象。在形象塑造中,調動了各種藝術手法,例如:①過程敘述與直接歌頌相結合。詩篇從啟行、相宅、寄廬、犒勞、作室一直寫到擴大宅地,整個過程無一遺漏。在每個過程的敘述之前,都冠以“篤公劉”三字的贊語。②行動描寫與精神面貌刻畫相結合。詩篇一章主敘啟行前為行者之利而先謀居者之安的準備,次章主述搬遷隊伍進入豳地疆域,公劉風塵仆仆,馬不停蹄地帶領有關人員“于胥斯原”情景。詩人的筆觸并不僅止于此,而是分別插入“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和“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幾句。前幾句寫武備裝束,后幾句寫佩刀裝飾的華貴精美。這些武備佩飾,既顯示了公劉的領袖身份,也突出了他威武雄健,萬夫不當的氣度。③長鏡頭展現與場面特寫相結合。如果把詩篇比作一個分鏡頭電影劇本,那么,六章詩就成了六組鏡頭的組合。在這六組以豳地廣闊原野為大背景,以南岡、京山、皇澗、過澗等區域為人物主要活動舞臺的鏡頭中,一、二、五、六四組按人物的行動順序徐徐展開,旨在通過人物行跡的追蹤展現他的性格和內心世界;三、四兩組,三組先寫人物“逝百泉”、“瞻溥原”、“陟南岡”、“覯京野”的行動,然后把鏡頭推近人群在公劉啟發下的評議、談論和開懷的歡聲笑語場面。“京師之野,于時處處,于時廬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的特寫鏡頭,通過人們的歡聲笑語,巧妙地襯托出公劉平易近人,與眾人同甘共苦的為人。四組全用特寫鏡頭描繪公劉“俾筵俾幾”,犒勞隨遷臣民場面。這里有眾賓“蹌蹌濟濟”的集合場面,有公劉“執豕于牢,酌之用匏”的宣告,有“食之飲之,君之宗之”的碰杯擊盞和出自內心的擁戴與歡呼場面。正是通過這些聲情兼備的場面描繪,才把公劉的領袖形象刻畫得具體逼真,呼之欲出。所以,舊評把這首詩的藝術成就譽為“見大手筆”。
吳闿生說:“篇中表岡陵,度隰衍,相土宅民,地形水利,軍制田賦,至于礪碬之末,纖悉不遺。真體國經野之文,而其精神時洋溢于文外,尤為圣于立言,后世所莫由企及者也。”(《詩義會通》)這個評價盡管有些言過其實,但就公劉這個史詩形象的成功塑造而言,在雅詩中確實不多見。
上一篇:《何人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六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