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相互依存、對立統一
原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道德經·第二章》
譯釋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惡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與“無”相互突顯,“難”與“易”相互促成,“長”與“短”相互顯現,“高”與“下”相依而存,“音”與“聲”相互陪襯,“前”與“后”相互照應。
老子哲學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樸素的辯證法。老子認為,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在矛盾對立的狀態中發生的。對立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聯結,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而這種變化,也正是自然的本質。所以,生活中的我們不必過于強求,而應依照客觀規律,以無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進自然的改造和社會的發展。
解讀
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
世間萬物都是對立統一的,有好的事情發生,就會有壞的事情發生;有難做的事情就會有易做的事情;有善良的人就會有邪惡的人……所以,當我們在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就不必為它的表象所擾。因為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認識到這一點,能幫助我們做什么呢?當我們明白了世間一切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時,就不會刻意地去做一些事情,去抵抗不該抵抗的東西;就能認識到一些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利用這些給自己獲得更好的機會,謀求更大的發展。
很多人都喜歡《狼圖騰》這本書,很多人感覺讀《狼圖騰》就像是在讀《紅樓夢》一般,每讀一遍都會有全新的感悟,為什么?因為它就像是一本來自大自然的百科全書,無論是對人生、夢想、環境、作戰兵法,甚至是管理工作都有很大的啟迪作用。
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并不明白為什么草原人要對狼群敬而遠之,只要狼群不來禍害人畜,他們就任由狼群在草原上馳騁,捕殺野物。只有真正在草原上成長的人才能夠真切體會到,人類要想在廣饒的草原上生活,就必須有狼群為他們保持生態平衡。
就拿食量驚人,體型巨大的黃羊來說,它們每到一片草場,就會將那里啃得寸草不留。如果黃羊群數量有限還好說,吃了這片還有那片。但是,一旦黃羊的數量猛增,就會像稻田里發生蝗災一樣,整個草原都會被啃食殆盡,這對于人畜來說無疑將是危及生命的災難。
草原上一旦有狼情況就不一樣了。它們會時不時地圍捕一群黃羊,黃羊多的時候一次圍捕的獵物甚至一個冬天都吃不完,而這不僅為草原除掉了害蟲,還給牧民帶去了免費的黃羊肉與毛皮,有這樣的草原好幫手在身邊,草原人自然是樂得清閑,只需要將自家的羊群看好就是了。
草原人能夠與狼群和諧相處,就在于草原人認識到了狼群自身的優勢。狼群雖然會對牧民自家的羊群產生一定的危害,但是它們是食物鏈中非常必要的一環,關鍵時刻它們能消滅如蝗蟲一樣的黃羊,這樣就能讓整個草原保持和諧穩定地發展。
事物的發展總是在矛盾中保持統一。生活中,對于競爭對手,我們常常會抱著一種敵意的態度來看待對方,在我們看來,對手會同自己搶奪各種資源,會搶走市場份額,會從自己原本開拓出的巨大市場中分一杯羹。但是,我們可能沒有想到,如果沒有競爭對手,也許我們也會垮掉。
鎮中心只有一條較繁華的街道,街道上有兩家餐館,一家是王七開的羊湯館,一家是老六開的燒餅鋪。王七家的羊湯是用祖傳秘方熬制的,味道獨特,顧客如織,生意興隆。但他心里一直有個疑惑,雖然自己店里也出售燒餅,但來就餐的顧客還是愿意到老六的鋪子去買燒餅。
好不容易得了空閑,王七踱進老六的鋪子,哥倆兒暢聊起來。王七問老六生意如何,老六說:“托王哥羊湯之福,燒餅賣得不錯,每月能掙3000元吧。”王七回來后,心中憤憤不平,向妻子抱怨道:“我這店里光伙計就有五六個,起早貪黑地忙碌,每月才勉強賺4000元,這老六夫妻單賣燒餅每月就能賺3000元,他們賺錢也太輕松了吧。”
王七因此憤然定下店規:“本店小本經營,謝絕自帶燒餅!”這下可好,顧客全都被氣走了,羊湯館變得冷冷清清,最終倒閉。王七走了,一個叫趙五的在這里開了家餛飩鋪,和對面的老六精誠合作。從此,顧客們喝趙五的餛飩,吃老六的燒餅,又恢復了往日的景象。
王七只關心個人利益,痛恨競爭對手,最終落得門庭冷落,生意慘敗的結局;而趙五深諳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懂得合作才能共贏,所以能夠和競爭對手和睦相處。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事情,而不是輕易為某件事定性。當我們能夠辯證地看待問題時,我們便不再排斥它們,而是依照客觀規律,順勢而為,使事情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當我們能夠理性地看待一切相輔相成的事物時,我們將不會再為失去而擔心憂慮,不再為錯過某事而痛苦難過,不再為得到某些名利而沾沾自喜,也將不再為失去某些名利而懊惱憤怒,甚至鋌而走險,走上犯罪道路。
道德經鑒賞哲思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所以我們應該以一顆豁達之心,全面、理性、辯證地看待世間的一切事物,當我們明白了世間萬物相互依存、對立統一的道理后,就能更加積極地去處理事情。
上一篇:《道德經·不視,不聽,不搏》原文與翻譯
下一篇:《道德經·以平等之心,杜絕區別待人》原文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