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阿睹物倘來耳,豈以人巧致之!君即多取,寧保常哉!
【譯注】
巧:虛浮不實,偽詐。寧:豈;難道。
不義之財如果出現在你身邊,難道你就能夠順手牽羊據為己有嗎?你即便能夠據為己有,又怎么能夠守得住而不至于得而復失呢?
明代休寧汪鏜,早年因父生病,無法完成學業,“去海上業賈,息錢恒倍,入居吳越”。一次,汪鏜與他人平分錢財,那人欺負汪鏜,擅自多分錢財。汪鏜知道后,內心平靜,若無其事,并作如上感言。后來,那人真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拮據,而汪鏜家境卻始終富足得很。
輯自《休寧西門汪氏宗譜》卷6《處士鏜公傳》。
【感悟】
不義之財不可取??鬃诱f:“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在社會上生存離不開錢財,但取不義之財則如盜。貪得外財,終究得到的是心里的忐忑;放棄外財,收獲的是心靈的平靜和坦蕩、踏實。老子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沒有內在的德性,再多的財富也不可靠。
【故事鏈接】
歙縣鮑士臣(字汝良),5歲喪母,20歲喪父,貧無所依,徒步去鄱陽經商,到一旅舍時已經身無分文,只得為旅舍主人舂米度日。一天,有客人投宿該旅店,未等天明即離店而去,結果把錢袋丟在門邊,鮑士臣早起如廁撿到,但困厄之中的他沒有昧下此錢,而是告訴店主人,等客人尋來還給他。果然不久,失錢旅客尋返,鮑士臣如數奉還,并不受謝金。店主由此看重鮑士臣,當地人也聞其名,從而借錢給他經商,他也因此而起家。
【延伸閱讀】
顏回,孔子弟子,魯國人,字子淵,一作顏淵,又稱顏子,孔廟大成殿四配之首,人稱“復圣”,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是孔門弟子中德行修為最高者。
顏回雖然家境貧窮,經常吃了上頓沒了下頓,但是他品行端正,讀書刻苦,做人本分,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據傳,顏回剛開始跟孔子學習時,大家都不了解他,所以對顏回產生一些誤解。顏回每日上學來得最早,放學回家,總是走得最晚。天長日久,孔子有所覺察,問顏回在家吃的什么飯,顏回答曰:“一張餅、一碗粥而已”??鬃硬恍牛稳栈丶页燥垥r,派人悄悄跟蹤,發現顏回在家只食一碗薄粥而已,哪里有什么餅呢。第二天,孔子又問顏回:“昨天吃的什么飯?”顏回還是回答說一張餅、一碗粥而已??鬃硬桓吲d地說:“為人貴在誠實,你明明只吃一碗粥,為何說還有一張餅?”顏回說:“粥上結有一層凍皮,不就是餅么?”孔子聞之苦笑,心里卻更喜歡顏回了。
有一次,同學中有人丟了銅錢,遍尋不見,就將懷疑的目光鎖定在顏回身上,并到孔子那里告狀。孔子問:“你看到顏回拿了?”那位同學回答說:“沒有看到,但他是我們當中最窮、最需要錢的人,除了他還有誰會拿?”孔子說:“我看顏回不是這樣的人,我們來檢驗一下,你們且不要聲張。”
第二天,顏回早早來到學堂,發現座位上有一個布包,打開一看,竟然是一錠金子,里面還有一行字:“天賜顏回一錠金”。不料顏回絲毫不動心,只是提起筆來,在這行字下面也寫了一行字:“外財不富命窮人”。從此以后,大家知道了顏回的高尚品格,再也沒有人懷疑他了。
“外財不富命窮人”這句話的原意是指:品行端正的人懂得自力更生,不會迷失在橫來的財富里。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這句話的意思發生了改變,現在人們通常理解為:注定貧窮的人即使有了財運,也是沒辦法享受的。
上一篇:《使吾以儒起家,吾安能以臭腐為梁肉;使吾以賈起富,吾安能以質劑為詩書》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丈夫志功名為國家作梁棟材,否亦宜效毫末用,寧郁郁儕偶中相征逐以終老耶!》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