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也》原文與賞析
楊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國而隱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體偏枯。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①
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汝為之乎?”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為之乎?”楊子弗應②。(《列子·楊朱》)
【注釋】 ①伯成子高:傳說他曾幫助禹治水有功,禹有意傳位給他,他堅決不受,后隱居了。一毫:一根毫毛,比喻自我微小的利益。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有兩種解釋,其一,全天下的人都來供奉他一人,不取;其二,奉獻自己一身而獲得天下,不取。②禽子:禽骨厘,墨家人物,主張兼愛,非難楊朱學派的“為我”、“重生”、“貴己”思想。汝(rǔ):你。
【譯文】 楊朱說:“隱士伯成子高不以自己的一毫一毛利他,舍棄王位而隱居農耕;大禹不以自身的王位利己(而是一生利天下、勞苦一生,結果),一身偏癱。古代的人,以損失自己的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的事,不干;讓全天下的人都來供奉他一個人的事,也不要。人人不干損自己一毫而利他的事,人人不干損自己一生而利天下的事,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墨家人物禽子問楊朱:“拔你身上的一根毛發來救濟人世,你干嗎?”楊朱答道:“人世本來不是一根毛發所能夠救濟的。”禽子又問:“假如能夠救濟,你干嗎?”楊朱沒有應答。
【感悟】 “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楊朱由“重生”、“貴己”的人生哲學導出了他的人人自利、人人自治而天下治的政治思想。這種政治思想必然導致無政府主義、“無君”論。因此遭到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猛列抨擊。
歷史上,楊朱幾乎成了自私自利的化身(自利并非就自私),與孟子的曲解有關。
上一篇:《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人和最重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