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學者以治生為本,安能久拘筆墨乎!
【譯注】
治生為本:經(jīng)營家業(yè),謀生計。安能:怎能。拘:束縛,限制。筆墨:寫字,畫畫,做文章。
讀書人首先應當以養(yǎng)家糊口、謀求生計為根本,怎么能夠長期耗在賦詩作文上呢?
旌德程聲玉早先為了參加科舉考試而學習四書五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后來投筆從商,并發(fā)此感慨。
輯自《旌陽程氏宗譜》卷13《程聲玉公贊》。
【感悟】
徽商既崇尚品德,提出“一切治生家智巧機利悉屏不用,惟以至誠待人”;又注重以治生為本,不尚空談,提出“兩條正路惟讀惟耕”。徽商不走向極端,突破了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形成的“以農(nóng)為本”正統(tǒng)思想束縛,開辟了一條“寄命于商”的新路,將儒家思想理念推向更廣泛的職業(yè)領域。
【故事鏈接】
歙縣許文廣(字良材,號柏源),雖家庭貧困,但母親一直花錢聘請老師教他讀書。有一天,許文廣聲淚俱下地說:“我一個堂堂的男子漢,身為人子卻不能養(yǎng)活母親,反而讓母親來養(yǎng)活我!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于是決定棄儒經(jīng)商。許文廣每天都要反復地自我鞭策、自我激勵,總是憂心牽掛母親太勞累太辛苦。
一次,許文廣讀儒家經(jīng)典《論語》,讀到“父母在,不遠游”一句,不禁感慨萬分。自此以后,不論經(jīng)商在外有多遠,每年必定都要回家探望父母一次,有時候甚至兩次。
許文廣曾經(jīng)與兄長許文卿一道出游外地考察商情,期間許文廣盡可能讓兄長歇息,而兄長的事情都由自己主動代勞。每次兄長感到過意不去勸阻他時,他總是說:“服侍兄長、為兄長效勞是小弟的職責,希望兄長不要客氣”。
【延伸閱讀】
宋朝的時候,有個叫葉元清的人中了狀元。有一天,葉元清騎著高頭大馬得意洋洋地走在街上。
當來到一個路口時,一個樵夫不避不讓,照直往前走,衙役們高喊讓道,樵夫才停在路口說:“新科狀元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我小時候能夠上學,現(xiàn)在也是一個狀元!”葉元清聞言大怒,喝道:“山村匹夫,如此不自量力!還是老老實實砍你的柴去吧!”樵夫不以為然地說:“天下學問多的是,就說砍柴吧,我想怎么砍就怎么砍,你能嗎?”狀元不信。樵夫拿過一塊方木,在上面畫了一條線,舉起斧頭往下一劈,斧頭沿線劈開了木頭。
這時,又走過來一個賣油翁,嚷著說:“這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我是樵夫,我也能這樣!”葉元清一聽,就說:“好!我買你一斤九兩油,但得用手倒。”賣油翁哈哈大笑,拿出一個小瓶,又在瓶口放了一個銅板,拿起油桶便倒。只見油如同一根線一樣落入錢眼中,稱一稱,一點不差。
狀元看了兩人的表演,嘆了口氣說:“真是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啊!”
后來,人們把三十六行改為三百六十行,就成了人們現(xiàn)在所說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上一篇:《學非章句,亦非空寂,憲章文武,此真儒之實用也》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寬》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