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因義而用財,豈徒不竭其流而已,抑且有以裕其源,即所謂大道也。
【譯注】
徒:只,僅僅。抑且:而且,還。裕:使豐裕。大道:正道,常理。
遇到合乎道義的事應當花費錢財去做,這不僅是不讓財源枯竭的問題,而且是事關廣開財源的問題,這正是所謂生財有道的常理。
這是徽商舒遵剛的經商感言。
輯自《黟縣三志》卷15《舒君遵剛傳》。
【感悟】
中國是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道義至上,強調做人要遵循天理、保持崇高的人格。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儒家思想奠定了傳統的價值觀念。一個人的自我價值不在于滿足個人的物質需要,而在于具有追求真理的高尚品格、崇高的道德意識和道德實踐以及堅定為善的意志。無數先賢和圣哲們以身作則,為后世做出了榜樣。
【故事鏈接】
歙縣畢懋政在福建經商期間,見災荒中百姓暴尸于野,于是出資買棺,將尸骸入殮。畢懋政還做了許多好事,幫助同行,為急難者解困,深得人們敬仰。清代婺源程錫庚在廣東借貸千金,準備回婺源販茶,可是途中眼見災荒之年難民遍地,心中不忍,一路將錢資助難民,到了饒州時,所借錢款已基本散光。后來又遇到一位躲避債務并打算賣妻的難民時,他毫不猶豫地為其解困。
【延伸閱讀】
順治年間,海寧連年饑饉,逃荒流民絡繹不絕。海寧許季覺有惻隱之心,他給官府寫信,把自己準備救濟難民的辦法告訴了官府,言語非常懇切。官府同意了他的建議。海寧有很多富豪,許季覺給富豪們寫募捐信,并張榜貼在交通要道,注明某某應該出糧若干。富豪們一向信任許季覺,因為許季覺是個大孝子,所以沒有誰面露難色,共計捐糧幾萬石。
許季覺又登記饑民的村里、年齡、相貌、戶口多寡,讓饑民天天去城隍廟按花名冊領取救濟,人人都領到了活命口糧。后饑民在許季覺路過時,扶老攜幼,手執長香跪在路邊說:“許公活我”。
上一篇:《人但知奢侈者之過,而不知吝惜者之為過,皆不明于源流之說也》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前世無財當過客,今生愛字未為貧》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