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點撥·細節描寫名言大全
技法解說
有一位作家說過: “編故事容易,選零件難”。這里講的 “零件”,指的就是細節。
所謂細節,是相對重大情節而言的細小動作、神情、物件和景色等。細節描寫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有典型意義的情節加以細致的描寫。精彩的細節描寫,如同畫龍點睛,可以收到以少勝多之效,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魯迅筆下的中年閏土那雙手粗糙得如同松樹皮,這一筆便寫出了他的人生磨難; 孔乙己皺紋間的傷痕,暗示出他的行竊惡習。抓住細節寫語言,可以強化人物的性格特點。阿Q“手執鋼鞭將你打” 的半句唱詞,活畫了他的得意之態和要做未莊霸主的心理。抓住細節寫動作,可以襯托人物心理,揭示人物品格。老葛朗臺臨死仍把鑰匙裝入背袋的舉動,人木三分地表現出了他的守財奴特征。孔乙己 “排”出九文大錢的動作,顯示出 “財大氣粗” 之概,臨死前最后一次吃酒時的“摸” 錢動作,又表現出他的困窘可憐的境況。抓住細節寫心理更能展示人物性格的異彩。《背影》 中作者看到父親艱難地過鐵道為自己買橘子時的內心感受的感情細節,使父子之情,躍然紙上。
運用細節描寫,一定要注意避免為寫細節而寫細節的毛病,一定要服從情節發展的需要,為突出主題思想服務,一般來說,要努力做到四個字——“真”、“細”、“精”、“活”。
第一,真,就是符合生活的真實。真實的細節描寫,運用在人物刻畫上,能使人物性格血肉飽滿,形神畢肖,讀來如見其面。真實的細節,要表現人物性格發展的規律,要符合客觀生活的邏輯,任何離開生活規律的主觀臆造,任何強加給人物的想當然的細節,都不可能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
如《水滸》 中武松打虎一節,武松初見老虎,難免有些吃驚,叫了一聲“啊呀”,但終于“從青石上翻將下來,便拿出那條哨棒在手里,閃在青石邊。” 那又饑又渴的猛虎,“把兩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撲,在半空中躥將下來”。真是兇猛異常,把武松驚得“酒都冷汗出來了”。這里的 “啊呀” 和 “酒都冷汗出來了” 顯得特別真實,極富感染力。如果把武松寫得毫無懼怕心理,“大喊一聲沖上去”,顯然是不真實的。
再如,武松打死了老虎,精疲力竭,只好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會兒,隨后便“一步步挨下岡子來”,忽然枯草中又鉆出兩只老虎來,把這位打虎英雄嚇得大叫: “啊呀! 我今番罷了!” 前面碰到老虎時,武松雖也吃驚,但沒有慌亂,沒有害怕,現在可真害怕了! 并且認為完了! 這證明他力氣已經使盡,如果寫武松見了兩只老虎,力氣倍增,大喊: “來一個打一個,來兩只殺一雙”,并力戰二虎,這樣一寫會令人難以置信。因為,失真的細節只會削弱藝術魅力。
第二,細。這個“細” 有兩層意思: 一是所選的細節必須是生活中細小的事情; 二是對它的描寫必須是細致的。比如 《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一文,寫了三個細節,其中一個寫道:
……竺可楨臨終的前一天。在病危時,他還不忘作科學研究的記錄,用顫動的手執筆,在床上寫下這天的天氣情況: “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云。” 當時他已經不能到室外親自觀測溫度,這是依照氣象局的報告記錄的,所以還注上 “局報” 兩個字。
記錄一次天氣預報,這在竺可楨的一生中,不能說是件大事,但它充分表現了這位老科學家為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而鞠躬盡瘁的獻身精神,也表現了他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這里“顫動的手執筆”,特別注上“局報” 等細致的描寫,就活脫脫地勾勒出了這個老科學家的可敬形象。
由以上例子可看出,細節描寫雖然是“細事”,但細事不細,要在細中見大,這才算是成功的細節描寫。
第三,精。即精心挑選那些最富特征的、最能表現主題思想的細節來寫。如《紅樓夢》 中抄檢大觀園是賈府封建統治者對叛逆者和被壓迫的下層人們進行迫害的一次重大行動。“心比天高”、具有反抗精神的丫頭晴雯則是王夫人內定的第一個打擊對象。白天里已遭到一頓侮辱、責罵的晴雯,在受到抄檢時,發出了抗議。作者通過她“ ‘哐啷’ 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往地下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倒出來” 這一細節描寫,以及她搶白王善保家的一番話,盡情表達出晴雯久埋心底的、對封建統治者的壓迫、凌辱的憤怒感情和拼死反抗的決心。這是在賈府這個“黑暗王國” 中迸射出的一束耀眼的火花。
第四,活。好的細節描寫,能人木三分地凸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如契訶夫的《磨坊外》 中寫磨坊主的媽媽從城郊來請求他接濟他那十分貧窮的弟弟,但他拒絕了。為了表示他還有一點點 “人性”,他要給媽媽一點錢。他拿出了一個大皮夾子,從里面拿出一小把鈔票,在遞給她的當兒,那些票子和銀幣又一個個從他的手指縫中漏回皮夾子里去。最后,遞到母親手里的就只有一枚二十戈比的錢幣了。磨坊主的吝嗇、冷酷,在這里顯露無遺。又如 《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臨死之時,伸著兩個指頭,總不肯斷氣。” 原來他是看到燈盞里點著兩莖燈草,怕費油。多點一莖燈草就會使他不安心去死,這一絕妙的細節描寫,活畫出了嚴監生這個慳吝鬼的丑惡形象。
所以,成功的細節描寫筆觸周密,細致入微;小處著眼,工筆刻畫;截取一部,細細勾勒。它細而不微,如同荷葉上的露珠,使整個荷塘閃耀著珍珠般的異彩。
例文點評
窮人的自尊
蓯 蓉
丈夫在一所重點中學教書,我們便住在這所學校里。這天,一個女學生來敲門,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從眉目上看顯然是她的父親。
進得屋來,父女倆拘謹地坐下。他們并沒有什么事,只是父親特地騎自行車從八十多里以外的家來看看讀高中的女兒。“順便來瞅瞅老師。” 父親說,“農村沒什么鮮貨,只拿了十幾個新下的雞蛋。” 說著,從肩上挎的布兜里顫巍巍地往外掏。布兜里裝了很多糠,裹了十幾個雞蛋。顯然,他做得很精心,生怕雞蛋被擠破。
我提議中午大家一起包餃子吃,父女倆一臉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師的尊嚴才 “震懾” 住。吃餃子時,父女倆依然拘束,但很高興。
送走女學生和她的父親,丈夫一臉詫異。他驚奇從來都把送禮者拒之門外的我,為何因干幾個雞蛋而折腰,還破例要留父女倆吃餃子。
望著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講述了20年前自己經歷的一件事。
在我10歲那年的夏天,父親要給外地的叔叔打一個電話。天黑了,我跟在父親身后,深一腳淺一腳地去10里以外的小鎮郵電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裝著剛從自家梨樹上摘下來的7個大綿梨。這棵梨樹長了3年,今年第一次結了7個果。小妹每天澆水,盼著梨長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親全摘下來了。小妹急得直跺腳,父親大吼: “拿它去辦事呢!”
郵局早已下班。管電話的是我家的一個遠房親戚,父親讓我喊他姨爹。進屋時,他們一家正在吃飯。父親說明來意,姨爹嗯了一聲,沒動。我和父親站在靠門邊的地方,破舊的衣服在燈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飯,剔完牙,伸伸懶腰,才說:“號碼給我,在這兒等著,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 5分鐘之后,姨爹回來了,說: “打通了,也講明白了,電話費九毛五分。” 父親趕緊從褲兜里掏錢。
父親又讓我趕快拿綿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擺,大聲說:“不,不要! 家里多的是,你們去豬圈瞧瞧,豬都吃不完!”
回來的路上,我跟在父親的身后,抱著布兜,哭了一路。僅僅因為我們貧窮,血緣和親情也淡了; 僅僅因為貧窮,我們在別人的眼里好像就沒有一點點自尊。
在以后的成長過程,姨爹擺手的動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軟鞭時時鞭打著我的心靈,我不會做姨爹那樣的氣勢,給一個女孩子的記憶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餃子將給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記憶,因為愛心的力量總比傷害的力量大得多。
點評:
選文寫了兩件事,一件是寫學生的父親來校順便看望老師,送出雞蛋而被留下吃餃子的事; 另一件是“我” 和父親去求姨爹打電話的事。由第一件事引出對第二件事的回憶,用 “窮人的自尊” 把前后兩件事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勾連,互相呼應。
選文中有幾個細節描寫很傳神,需要細細品味,如: 學生的父親送雞蛋“從肩上挎的布兜里顫巍巍地往外掏” 的細節,刻畫出學生的父親非常慎重而又有些緊張的神情; 寫 “我” 和父親去找姨爹打電話見姨爹的細節,“姨爹嗯了一聲,沒動” “一直等姨爹吃完飯,剔完牙,伸伸懶腰” 等細節的刻畫,表現出姨爹因我家窮而瞧不上我們的神情; 寫 “父親又讓我趕快拿綿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擺,大聲說: ‘不,不要! 家里多的是,你們去豬圈瞧瞧,豬都吃不完!”表現出姨爹歧視我們的神情。這些細節刻畫都為表達“窮人的自尊” 這一主題服務。
看一個孩子玩耍
〔
烏拉圭〕 恩里克·羅多
孩子在家中的花園里玩兒玻璃杯,午后的陽光在純凈的空氣中閃耀,使杯子宛似一面棱鏡。他用一只手松松地拿著杯子,用另一只手找來一根細木棍,很有節奏地在杯子上敲擊。敲一下,可愛的小腦瓜兒就點一下,全神貫注地傾聽,響亮的聲波宛似小鳥的顫音,從被傷害的杯子上發出來,在空氣中漸漸消逝。
他這樣繼續自己的即興演奏,直至突發奇想,改變了玩耍的方式: 他彎下身去,用雙手捧起小路上干凈的沙子,將杯子裝滿。然后又精心地將杯口的沙子抹平。沒過多久,他又想讓玻璃杯發出清脆的響聲; 但杯子沉默不語,它那透明的杯子,似乎已經失去了靈魂,對木棍的敲擊,只用一種干巴巴的聲音作為回答。
“藝術家” 對演奏的失敗露出生氣的表情。他一定想哭,但是止住了淚水。他似乎不知所措地看了看四周: 濕潤的眼睛盯住了一朵潔白盛開的花朵,它在附近的一個花壇邊的枝頭上晃動,那枝頭向前伸出,好像在逃避綠葉的陪伴。孩子微笑著走向花兒; 努力夠到它,利用動蕩不安的風力使枝頭擺動的瞬間將它抓住,剛一到手,就美美地將它插在杯子里,杯子又成了高貴的花瓶,用窒息了杯子的音樂靈魂的沙子,將嬌嫩的花梗固定。他對自己的補救感到驕傲,將崇敬的花朵舉得高高的,像凱旋一樣,從花叢中走過。
點評:
作者在文中選取孩子玩兒玻璃杯這一細節,對三種不同玩兒法的動作,按照先后順序展開細膩的描寫,孩子在杯子被沙子填滿不再發出美妙的聲音后,他沒有扔掉它,而是采摘了一朵鮮花,把它變成了一個美麗的花瓶,沙子成了固定花的底子。他敲擊杯子發出的聲音可以像“小鳥的顫音” 漸漸在空中消逝,寫出了聲音的悠長和清亮,無生命的杯子被賦予了生命,能夠 “被傷害”,能夠 “沉默無語”,充滿了童真童趣,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
文題演練
一、請以 《精彩 》 為題目作文。
要求:
1. 請先將題目補寫完整 (如 “精彩一幕”、“精彩瞬間”、“精彩人生” 等),文體不限。
2. 說真話,訴真情。
3. 600字左右。
思路點撥:
生活是美好的,仔細觀察生活,認真體驗生活,會發現精彩無處不在。它使人感動,給人啟發,在你的生活學習中,看到的,聽到的,甚至是親身體驗到的有意義而精彩的生活現實片斷、場景或故事,皆可人文。但所寫文章一定要寫出精彩的特色在哪里,可觸類旁通,談“生活因充實而精彩”、“生活因奉獻而精彩”,也可談“創造性地工作才精彩”、“追求遠大的理想才精彩” 等。總之,從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立意,而且,必須是正面的、積極的。如果要寫成一篇記敘文,對于描寫人物來說,抓住細節表現人物性格往往最具真實性和說服力,各種性格在每個人身上都能找到相應的外在細節,比如馬虎者的紐扣系錯了,開朗者有輕快的步伐,懦弱者總是彎著腰……細致觀察,抓住特征展開刻畫,人物形象就會鮮明生動。
二、請以“感受親情” 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
1. 要聯系日常生活,要有真情實感。
2. 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3. 600字左右。
思路點撥:
親情,是人類感情中最崇高的部分。寫作這類題材時,要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1. 真情實感。寫作時應把自己心中所想、所感如實道出,自然流露于筆端。
2. 選準角度。要擷取生活中最美麗、最感人的一幕。善于運用典型細節構成精彩鏡頭。可通過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種現象,一種習慣,一句話等,以它們為線索,以“點” 帶“面”,以小見大。
3. 講究語言的魅力。或揮灑贊美,或生動感人,或平淡中見真情,因此要善于運用修辭手法,善于調動多種表達方式,善于精煉語言。另外,寫親情離不開“真、誠、濃、深” 四個字,要在這四個字上下功夫。如果換一個角度看,人有親情,動物同樣有親情,那就寫寫動物的親情吧! 文中須融進你的主觀感受。這類文章或許更讓人感到新穎。
佳作展示
精彩瞬間
一考生
那是蟬鳴稀薄的夏日午后,我從書店回來,在家門口遇上了行色匆匆提著公文包即將出門的父親。
父親沒有系上鞋帶,我有些詫異,靠在門邊,目送他離去。
父親走入院中,正侍弄花草的母親攔下了他。
俯身,彎腰。母親開始為父親系鞋帶! 夏日的微風掠過香樟翠綠的樹梢,菊花茶淡淡的香沁人心脾。
母親的長發柔順地在臉旁垂下,嘴角微抿,畫出一道溫柔的弧線。纖細卻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親的鞋帶中穿梭回復。夏日的陽光像一層薄紗,在父親的側臉上打出一層光影。
父親低著頭,像個犯錯的小孩。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變地穿過那些空氣中氤氳的陽光與浮塵,望著母親。四目交錯的瞬間,相視一笑,沒有聲音,沒有語言,只有燦若夏花的笑容。
我呆呆地倚在門邊,只是情不自禁地微笑,為這精彩的瞬間綻放笑容。
這精彩的瞬間如此綿長,夏日的陽光從香樟葉片的縫隙撒落,淌過母親的發梢,淌過父親的目光,淌過內心深處的山巒,輕輕觸摸心中那最柔軟的部分。瞬間,菊花茶的香浸滿全身。溫暖,如夏日的陽光。
父親與母親依舊佇立于畫面中。母親站起身來,父親的身子有些微微顫動,柔和的目光始終停留在母親的臉頰。父親緩緩地向前邁了一步,伸出雙手,是擁抱嗎?遲疑中,父親像個大男孩般羞澀尷尬地笑了起來。
他只是伸出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將母親垂落的發絲輕輕地埋在耳際。
一抹紅霞泛上母親的臉龐,像少女初戀般的羞澀。
忽然之間,我發現這個瞬間變得盛大空靈,平凡卻精彩的愛的瞬間。
這個夏日精彩的瞬間像一張永不褪色的相片,埋藏在內心深處,很多年后,依舊像是夏日的菊花茶般不曾遠離。
其實,生活就像一條金色奔騰的大河,雖然其中的每一滴水都那樣平凡,但在陽光下,依舊能夠成為一個瞬間,精彩的瞬間。
點評:
作者選取了日常生活中 “母親為父親系鞋帶” 這一小鏡頭,并把它演繹定格成了一個極其精彩的瞬間,父母之間的恩愛如菊花茶一般凡而不俗,讓人感到家庭的溫馨、人性的美麗、愛情的永恒。對父母神態的捕捉,表現了作者對細節描寫的駕馭能力。細節描寫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至關重要,只要注意觀察,人物任何的性格特征都可以外化為特有的細節。
那腳印,那親情……
一考生
坐在考場內,隨意向窗外一瞥,只見雨后的梧桐樹葉上還掛著的水珠閃閃爍爍,那條通往校門的大路被春雨浸潤后,再經行人一踏,留下了一行行清晰的腳印。
啊,腳印! 我記憶的琴弦一下子被撥動了,朦朧中,我仿佛又看見路燈下,在那條茫茫的雪路上,父親留下的一行腳印……
那還是在兩年前,我剛上初中的時候。因為母親去世早,由父親帶著我們三個孩子,家境的艱難是可想而知了。可是,父親仍然“望子成龍”,極力支持我去區上的中學讀書。
在離家十里路的區鎮上學,需要自己帶飯。沒有了母親,做飯的事就由父親包了下來,父親總是做了面餅,在每個星期天的晚上送來,因為他白天下地干活。
有一天,下雪,我望著那一片潔白的世界,心里不安。今天是星期天,又是父親送飯來的日子。每個星期天,我都盼望父親來,哪怕他什么話也不說,只要我們能默默地相對坐一會兒,只要看一眼日漸衰老的父親,我就會感到心里暖暖的。可是今天,一想到父親將要在雪地上蹣跚,我又希望他今天不要來。
忐忑不安地上完自習,夾在同學們中間走向宿舍。剛準備踏進寢室,我驚呆了——一個瘦小的老人佝僂在門旁,提著一個鼓鼓的包。“爸!” 我驚叫著撲過去。雪還在紛紛揚揚地飄著,屋檐下,父親的外衣上也都披上了白雪。我努力抑制住眼淚,攙扶著把父親讓進我的宿舍。
“下自習了?” 父親的聲音喑啞無力,但飽含著無限的愛。“嗯。” 我應了一句。我感到了這種愛,幸福得淚眼盈盈。
我接過了父親做的面餅,讓他在我床上休息一會兒,他卻站著不動,從口袋里掏了點零花錢給我,就急著要走。父親才四十多歲,但額上五線譜似的皺紋,記載著他全部的辛苦,他的頭發已經變得花白,每一根白發都記載著他的辛勞和坎坷。
看來,父親在我剛上自習課的時候就來了,怕影響我學習,就一直挨到我下自習課。他穿的衣服并不多,在雪夜里凍得直哆嗦,還直對我說“不冷”。
父親剛走了幾步,又回來告訴我,最上面的一個餅中夾著他當晚炒的菜,是我最喜歡的西紅柿炒雞蛋,要快吃,或許還熱著哩。然后,才頭也不回地走了。
昏暗的路燈下,雪還在飛舞著。我呆呆地注視著雪地上那漸漸向遠處延伸的腳印。這腳印,與其說印在雪地上,倒不如說烙在我的心坎上。這一行腳印,越來越遠,腳印的盡頭,父親的背影也愈來愈小……
點評:
文章由 “腳印” 生發開來,敘寫了父親雪中送飯的感人事件,表達了對父愛的歌頌。
文章的細節描寫很成功: 一是細節真實,父親佝僂的形象,花白的頭發,樸實的語言,真切的細節勾畫出了一個愛子如命的慈父形象; 二是細節富有特征。“腳印” 這一細節既是本文的線索,又是抒情點,作者更是抓住了農村父親的慈祥、艱難和敦厚的特點: 外衣上的白雪、喑啞的聲音、五線譜似的皺紋……十分感人。可見,寫好細節十分重要,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
上一篇:《技巧點撥·側面描寫》寫人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技巧點撥·對比描寫》寫人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