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點撥·側面描寫名言大全
技法解說
側面描寫是相對正面描寫而言的一種人物描寫的手法,也稱間接描寫。如果說正面描寫是直接地描寫人物的性格、語言、心理、外貌等,來刻畫人物的性格,那么側面描寫則是通過別的人物的反映,從側面來襯托、介紹人物的性格。成功的側面描寫可激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使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調動自己的表象儲備去顯現作品中未直接表現的人物形象。往往能收到一箭雙雕之效。
側面描寫是建立在正面描寫的基礎上的。如果正面描寫不充分,側面描寫過多,人物形象就容易模糊、抽象,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側面描寫:
第一,通過別的人物的反映,從側面襯托,介紹人物性格。如《隆中對》,寫徐庶推薦諸葛亮時有這樣一段話: 庶 “謂先主曰: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 先主曰: ‘君與俱來。’ 庶曰: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諸葛亮未出場,但從徐庶的贊許和推薦中,從側面表現了他的超人才干和聲望。結尾寫劉備聽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之后,“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忽復言。’ 羽、飛乃止。” 劉備的高度評價,更突出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這些側面描寫,和文章中間部分對諸葛亮的三分決策的正面描寫,互相映襯,成功地塑造了諸葛亮這位政治學家的形象。
第二,通過其他人物的活動,從情節的發展中側面表現人物。如《藥》里的夏瑜,他始終沒有出場,但從華老栓買人血饅頭的情節中知道他的被害;從茶客們談藥和康大叔的交代中,寫出他的寧死不屈;結尾處寫夏四奶奶上墳發現墳上的花圈,表現了革命者對他的懷念。夏瑜的形象在《藥》 中完全是用側面描寫的方法來塑造的,它成了文章結構的一條暗線。
第三,從效果來表現描寫對象。魯迅在《準風月談·偶成》中,記載了紹興地區的一首民謠:
臺上群玉班,臺下都走散;
連忙關廟門,兩邊墻壁都爬塌;
連忙扯得牢,只剩下一擔餛飩擔。
這六句歌謠,雖然沒有一個字是直接寫群玉班的戲演得如何不好,但從觀眾都走散,關廟門也無濟于事,最后只拉住一個因挑著餛飩擔子不能翻墻而走的賣餛飩者的情景,從側面形象地寫出了群玉班的戲演得太糟糕。魯迅對此極為贊賞,認為民謠的創作者“本領并不亞于大文豪”。
再如樂府詩《陌上桑》寫羅敷傾國傾城之貌,全用側面襯托手法,通過“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為羅敷的美麗而驚慕傾倒的描寫,激起了讀者豐富的想象,收到了正面描寫所達不到的藝術效果。
當然,在人物描寫中,正面描寫是主要的、經常采用的,而側面描寫則是一種補充、輔助的方法。二者互相映襯,可以使得人物性格展示得更充分。
例文點評
從羅丹得到的啟示
〔奧地利〕 斯·茨威格
我那時大約二十五歲,在巴黎研究與寫作。許多人都稱贊我發表過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歡。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還能寫得更好,雖然我不能斷定那癥結的所在。
于是,一個偉大的人給了我一個偉大的啟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為我一生的關鍵。
有一晚,在比利時名作家魏爾哈侖家里,一位年長的畫家慨嘆著雕塑美術的衰落。我年輕而好饒舌,熱熾地反對他的意見。“就在這城里,” 我說,“不是住著一個與彌蓋朗琪羅媲美的雕刻家嗎? 羅丹的 《沉思者》 《巴爾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們的大理石一樣永垂不朽嗎?”
當我傾吐完了的時候,魏爾哈侖高興地指指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羅丹,” 他說,“來,一塊兒去吧。凡像你這樣贊美他的人都該去會他。”
我充滿了喜悅,但第二天魏爾哈侖把我帶到雕刻家那里的時候,我一句話也說不出。在老朋友暢談之際,我覺得我似乎是一個多余的不速之客。
但是,最偉大的人是最親切的。我們告別時,羅丹轉向我。“我想你也許愿意看看我的雕刻,” 他說,“我恐怕這里簡直什么也沒有。可是禮拜天,你到麥東來同我一塊吃飯吧。”
在羅丹樸素的別墅里,我們在一張小桌前坐下吃便飯。不久,他溫和的眼睛發出的激勵的凝視,他本身的淳樸,寬釋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著大窗戶的簡樸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許許多多小雕樣——一只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支手指或者指節; 他已動工而擱下的雕像,堆著草圖的桌子,一生不斷地追求與勞作的地方。
羅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就變成了一個工人。他在一個臺架前停著。
“這是我的近作。” 他說,把濕布揭開,現出一座女正身像,以粘土塑成的。“這已完工了。” 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細看著,這身材魁梧、闊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審視片刻之后,他低語著,“就在這肩上線條還是太粗。對不起……”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輕輕滑過軟和的黏土,給肌肉一種更柔美的光澤。他健壯的手動起來了; 他的眼睛閃耀著。“還有那里……還有那里……” 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臺架轉過來,含糊地吐著奇異的喉音? 時而,他的眼睛高興得發亮; 時而,他的雙眉苦惱地蹙著。他捏好小塊的黏土,粘在像身上,刮開一些。
這樣過了半點鐘,一點鐘……他沒有再向我說過一句話。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創造的更崇高的形體的意象。他專注于他的工作,猶如在創世之初的上帝。
最后,帶著舒嘆,他扔下刮刀,一個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種溫存關懷般地把濕布蒙著女正身像。于是,他又轉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門口之前,他看見了我。他凝視著,就在那時他才記起,他顯然對他的失禮而驚惶。“對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記了,可是你知道……” 我握著他的手,感謝地緊握著。也許他已領悟我所感受到的,因為在我們走出屋子時他微笑了,用手攙著我的肩頭。
在麥東那天下午,我學得的比在學校所有的時間都多。從此,我知道凡人類的工作必須怎樣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再沒有什么像親見一個人全然忘記時間、地方與世界那樣使我感動。我參悟到一切藝術與偉業的奧妙——專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功在全力集中。
點評:
本文記述了自己與大雕塑家羅丹的一次難忘的會見,生動描寫了羅丹專心工作的情況,突出了全身心投入、專心致志地工作是他取得成功的保證這一主題。直接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是本文表現人物的主要手段,作者親眼目睹了羅丹的工作過程,是對羅丹的正面描寫; 文章開頭部分和結尾部分描述了作者對偉人的感觸,對羅丹的評論及他人眼中的羅丹的形象,則從側面烘托了羅丹忘我的工作態度,在寫作上,特別是我們在刻畫人物時,學習這種直接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有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
海灘上的小房子
徐小斌
出差廈門。雨后的一個黃昏,我來到廈門大學的海灘,看見一個小女孩兒正聚精會神地用沙子壘起一座小房子。
這是一片寧靜的海灘,沒有礁石,只有一條單純的海岸線。海,像是一架蔚藍色的風琴,有節奏地轟鳴著。在落日余暉里,小姑娘的裙子發出橙紅色的反光。
“你叫什么?” 我笑嘻嘻地“抓住” 她。
“瑤瑤。” 小姑娘雖然多少帶著閩南口音,可是在此地已經算是發音標準的了。她長得不好看,但挺可愛: 大腦門兒,凹眼睛,小小的翹鼻子,和脖子連在一起的胖下巴。使人想起無錫大阿福。
海灘上沒有貝殼。但是被海水沖刷成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小石子并不比貝殼差。我驚奇地發現,小姑娘是個很有經驗的建筑師,不,簡直是個魔術師! 她有條不紊地工作著,小心翼翼地把各色石子嵌進沙子里,作為房子上的裝飾。瞧,那兩塊帶尖角的淡綠色的石子成了房子上的飛檐,一排乳白色的長石子多像房子的立柱,那塊扁圓形的、漂亮的灰藍色石頭成了房頂。連臺階也有了,那是一塊斜斜的、半透明的石頭,小姑娘全神貫注,連眼睫毛都沾上了沙子。
“好漂亮的小房子!” 我贊嘆著,“是誰教你的?瑤瑤。”
“嗯……” 小姑娘翻著白眼兒,不好意思了。“誰也沒教我。我想的。媽媽給我講過安徒生爺爺的童話……”
哦,怪不得! 原來是童話里的小房子! 或許,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天才。兒童眼里的爸爸,是把他們高高舉起來的爸爸,他們只看到爸爸的手臂和腿,還有一個大腦袋。于是他們便照這樣子畫爸爸。可是立刻遭到了成人世界的攻擊。大人們告訴他,要畫四肢,還要畫軀干,還要畫得成比例。于是,兒童的創造性便一點一滴地納入了成人世界那條既定的軌跡。他們畫的,不再是他們眼里看到的東西,而是更符合生活常軌,符合規范的東西。
我默然了。
落日,溶進橙紅色的海水里。海的那邊,升起了一道虹。淡淡的,在海和天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我望著小姑娘那黑發油油的圓腦袋。是的,每個兒童都是一個藝術家,應該為孩子們搭一座橋。
“你知道嗎?瑤瑤,” 我一邊幫她拾石子一邊說,“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把姥姥畫成了一只貓,一只黃顏色的老貓! ……”
“真的嗎? 阿姨? 真的嗎? ……老貓? ……咯咯咯……多好玩兒呀! 老貓! ……” 她笑得上氣不接下氣。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那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的笑。
廈門之行,最令人難忘的便是廈大那片寧靜的海灘,和海灘上那座用沙子和石頭壘起來的、美麗的小房子。
點評:
文章通過自己在廈門海灘的發現,采用個性化語言和側面描寫,塑造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側面描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通過對精致的小房子的描寫,反映出小女孩兒想象豐富,心靈手巧的特點,值得我們借鑒。
人物的特點可以從他所從事的工作中體現出來。工人水平的高低從產品質量的好壞反映出來,藝術家的精湛藝術從優美的造型體現出來,田徑運動員的技藝高超可以從時間的快慢反映出來,就像小女孩兒的心靈手巧是從小房子的精致中體現出來一樣。這種側面描寫對于環境的烘托、人物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題演練
一、請以“我的視線” 為話題作文。
要求:
1. 題目自擬,文體自選。
2. 說真話,敘真情。
3. 600字左右。
思路點撥:
這道題目,鼓勵你要能夠打開視野,上至天文,下到地理,大到國際風云,小到少年瑣事,都可以納入你的寫作范圍。要特別重視通過恰當使用語言來顯示文采,傾瀉激情。比如,你可以借用詩詞,化用其中的意境,讓文章洋溢詩的韻味;你可以運用排比,增強文章的氣勢; 你可以連用短句,使文章典雅幽致,等等。如果你要選擇寫一篇記敘文,那么可以嘗試采用側面描寫來塑造人物,我們接觸的很多人中,也許并沒有讓人記住他的音容笑貌,但是可能在許多事物上留下了許多性格的信息和痕跡。比如一件衣服的制作,有的人顯得認真仔細,有的人則表現出粗心大意; 一包垃圾,有的人隨手扔掉,有的人則放人垃圾桶,反映了不同的道德素質。我們圍繞這些事物進行描寫,就會襯托出行為人的性格特征。
二、請以 “橋” 為話題作文。
要求:
1. 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2. 聯系生活實際,自定立意。
3. 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
橋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既是交通的紐帶,也是溝通的象征。寫作時應展開聯想,可講述與身邊的人溝通的故事,說說你們是如何架起理解之橋的; 可以記敘的方式,講述一個故事; 可以散文形式說出自己對于橋這一象征意義的多種理解,悟出真理。你如果寫記敘文,可采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寫作者的感受相對來說要少一些,但自然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更值得玩味。
佳作展示
老鞋匠
董葆青
在一個墻角上有個鞋攤兒,一位老頭兒坐在 “馬扎兒” 上,在為過往的行人和鄰近住戶們修補鞋子。
他的攤兒上,擺著一些不起眼的東西,小釘子、碎皮兒、前掌、后掌、鞋油、膠水,還有廢舊的自行車、汽車的外胎和內胎……
他使用的家什,也是頂普通的工具,切刀、錐子、磨石、剪子、鐵錘和釘子等。
老頭兒長年坐在十字路口的墻角邊,好使東南西北的行人都能看到他。他整天不閑地為人修補鞋子。
他的背后,就是一家店鋪小貨倉的窗子,窗子向南,窗子上擺滿了花盆兒。花盆里的花兒長得十分茂盛,可說不上有什么名貴的。天門冬、金絲荷葉、榨漿草,還有一盆玻璃翠。
攤子上沒有字號,也沒有人知道老鞋匠的名字。來修補鞋子的人只是順口叫他一聲老師傅罷了。墻上貼一張紙條兒,上面寫著: 快修,當時可取。
需修鞋的人,坐在小凳上,等他把鞋子修好,就好上路。有戰士,有工人,也有農民,還有學生們。
鞋有各式各樣,更多的是塑料底的。有的人因為鞋跟磨偏了,有的人鞋子開線了,有的鞋幫裂口子了,有的人因為鞋跟掉了,還有那愛惜新鞋的,沒穿就拿來打掌了,還有那矮個子姑娘拿著半高跟鞋來要求老鞋匠再把跟兒加上半寸的。
人們把剛修好的鞋子,重新穿在腳上,站起身來,抖擻精神,覺得比以前輕快多了。
有的人,接過鞋匠手里的鞋子穿上,在地上輕輕跺了兩下,既合腳,又稱心,付了款,說聲謝謝,便踏步走在路上了。
這個老頭兒,曾經托人寫了 “快修” 字條兒,他是為了人們的方便。他大概為了怕人等得心急才告訴人們,他這鞋攤,能夠當時修得,馬上穿起走路; 可是,他知道不知道,鞋子修得稱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節省多少時間、多做多少事呢?
他,不只是個修補鞋子的人,他倒是一個為人們修補了流去時間的人。
點評:
對老鞋匠,作者沒有進行外貌描寫,也沒有動作描寫,甚至“他” 沒有說上一句話,但是,一個服務態度好、話語不多、誠實本分的人物形象卻豐滿地站立在我們面前。原因是作者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文章通過描寫不起眼的用具家什來反映他的普通本分; 通過來修鞋的人之多面之廣來說明他技藝之精、態度之好; 通過“快修,當時可取” 的字條兒,暗示他考慮周到,為大家著想。可見,成功的側面描寫,照樣可以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
橋的故事
陳莉萍
柳老師,姓柳愛柳。柳無水不活。她生在柳溪,既有柳又有溪。人生自然一帆風順,小學畢業上初中,初中讀完考進師范,后來分配回柳溪。
柳溪在村東頭,三米多寬,溪源在山上,終年溪水潺潺,流向遠方。溪水像一把明晃晃的劍,斬斷兩岸人們相連的紐帶。自打柳溪村炊煙初升起,有志之士就欲在溪上架一座橋,把斷了的紐帶連接起來。這是積德之事,“架橋鋪路養兒無數”,造一座橋就是樹一尊碑,那些無兒無女的戶家更是爭先恐后。于是,幾乎每年的秋天,溪上總是支起簡陋的獨木橋。
可是,第二年一場暴雨,橋又被山洪吞噬,溪水依舊是一把劍。人們說造橋者心不誠,造橋者說溪水無義。誰是誰非,無人評說。
柳老師任教的柳溪小學,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柳東,春夏秋冬涉水就讀。春夏秋三季溪水像母親的手揉在孩子的腳上,擦去污垢,搔得腳心癢癢的。冬季溪水卻像一壇辣椒水,辣得孩子腳丫紅紅的。柳老師小時候冬天下過水,知道那滋味: 開始時腳像被狗咬似的,鉆心痛,然后就是麻木無知,像綁在身上的兩塊木頭。于是,她鄭重宣布: 冬季柳東的學生不準脫鞋過溪,全由老師一人背著接送。
夏天,山洪滾下來,溪水增寬變深。家長不讓孩子上學校,教室里總是空出三分之一。這時柳老師的心房也隨之空蕩蕩的。為了填滿教室,也為了填滿自己的心,每場雨之后,柳老師準時涉過溪水,挨家挨戶領學生。
柳老師背送學生過溪的事跡,隨著溪水從柳溪漂向天外……
縣里、地區、省里分別表彰她為“優秀教師”。
四季轉換,溪水悠悠。獲得贊譽的柳老師依舊在冬季和大雨之后背送學生過溪,只是又多了一件分外事——帶領同學們勤工儉學。她打算在溪上造一座橋,預算三千塊。
三千塊終于湊齊了: 勤工儉學收入二千多元,加上柳老師自己的積蓄。承包者被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夜以繼日趕在 “教師節” 前把橋架通了。斷了數百年的紐帶終于接上了。
橋上沒有樹碑,也沒有剪彩,只有孩子們 “咯咯咯” 的歡笑聲和腳踏橋面發出的 “咚咚咚” 的響聲,但這聲音聲聲叩擊著柳老師的心,不時激起一陣陣欣慰的漣漪……
假期到了,又開始一年一度的 “優秀教師” 評選工作。可是,這次柳溪小學上報的柳老師的先進事跡材料,不幾天卻被退了回來,據說,缺少背送學生過河的典型事跡,材料不過硬。
孩子們像約好似的,從家中帶來錘子、斧頭,狠命地敲打石橋,想砸毀它。因為他們聽說,“由于有了這座橋,柳老師才沒有評上好老師”。
如今這橋依然還在,橋的故事還將繼續下去……
點評:
本文既有正面描寫,更有側面描寫,如 “冬季溪水卻像一壇辣椒水,辣得孩子腳丫丫紅紅的”,側面表現了柳老師背學生過河時的艱辛; “承包者被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夜以繼日趕在 ‘教師節’ 前把橋架通了”,側面表現了柳老師事跡的感人至深; “孩子們像約好似的,從家中帶來錘子、斧頭,狠命地敲打石橋,想砸毀它”,側面表現了柳老師深受學生愛戴。側面描寫的恰當運用,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真切、更感人!
上一篇:《技巧點撥·心理描寫》寫人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技巧點撥·細節描寫》寫人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