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點撥·心理描寫名言大全
技法解說
“情動于中而形于外”。人內心活動是人外部行動的依據,人的外部行動是心理活動的反映。寫人物不僅要寫好外貌、語言、行動,還要刻畫好心理,敞開他們的心靈世界。心理描寫是在特定環境下對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描繪。了解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并非不可能,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它就會在你面前展現。
了解人物心理活動大致有三種方法: 直接采訪、察言觀色、將心比心。“直接采訪” 是設法向被采訪者了解情況,請其談談自己當時是怎么想的。當然也可以由知情人向我們轉述。“察言觀色” 是通過觀察人物的表情神態,言談舉止來間接了解。“將心比心” 是以己度人體會情感,把自己放在筆下人物那個特定情境之中,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來猜度人物的心理狀態。據說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寫作時,經常關在屋內又哭又笑,親身體驗筆下人物的內心世界。
心理描寫對表現人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如莫泊桑《項鏈》 這篇小說中一開始對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心理剖析,深刻地揭示了她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心理描寫還可以對人物的行為動機作出揭示。如張潔《挖薺菜》中寫 “我” 被大管家追逐而跑掉一只鞋的細節,她寫道:
我實在沒有勇氣重新回頭去找那只丟失了的鞋子,可我也不敢回家。我怕媽媽知道。不,我并不是怕她打我。我是怕看見她那雙被貧困的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哀愁的眼睛。那雙眼睛,會因為我丟失了鞋子而更加暗淡。
“我”不敢回家是因為怕媽媽傷心,這里,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對人物的行為動機作出了揭示,展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心理描寫有直接和間接兩種類型。直接心理描寫大多采用第一人稱,由 “我” 傾吐自己的思想活動,這樣描寫最自然合理。如魯迅在《故鄉》 中寫 “我” 離開老屋時的內心活動: 先寫“我” 對故鄉 “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這是因為故鄉已經“沒有一些活氣”,再寫“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這就真實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后進步知識分子看到故鄉衰敗、冷漠的現實,深感悲哀、失望。
間接心理描寫是通過其他途徑來展示人物心理。在第一人稱的文章中,可以采用“觀察猜度” 的方法來寫 “他” 的心理活動。如《故鄉》 中寫閏土: “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地吸煙了。” 這里 “我”是通過閏土的神色猜度他“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 的心理活動,顯得自然、可信。第三人稱的文章中也可以用觀察猜度的方法,如:
他看著母親在一針一針地縫他的這件破衣服,她的神情是那么認真,仿佛在完成一項神圣的使命。他看到母親眼眶里晶瑩的淚光,他知道母親舍不得兒子離開。母親的嘴緊閉著,她什么也沒說。可他了解母親的心思,母親不愿意讓他感受離別的痛苦
母親的心理活動“舍不得兒子離開”、“不愿意讓他感受離別的痛苦”都是通過“他”的觀察猜度出來的,由于與神態描寫結合起來寫,因此毫不做作,充分展示了母親的內心活動。
心理描寫還可借助夢境和幻覺來表現,這是現實生活的曲折反映,也是表現人物內心活動和精神世界的一種特殊手法。夢境描寫是心理描寫的一種特殊形式。楊朔《荔枝蜜》寫“我” 對蜜蜂的感情由討厭變為喜愛,結尾寫道: “這天夜里,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小蜜蜂。” 這種對蜜蜂的感情,令人覺得自然親切。
幻覺描寫也是心理描寫的一種特殊形式。《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借助火柴發出的光,產生了一系列幻覺: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墻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擺著精致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烤鵝” 向小女孩走來這種幻覺,反映了小女孩對食物的渴求以及對溫飽生活的無限向往,反襯出了小女孩身體的虛弱和極度悲慘的處境。
心理描寫還可以借助景物描寫來烘托。魯迅《故鄉》 開頭寫道: “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這里死氣沉沉的景象正是作者悲涼心情的寫照。
心理描寫常常與動作、語言、神態等結合,如孫犁《荷花淀》 中寫水生參軍前與妻子商量,正在編織蘆葦席子的妻子不覺走了神,手指被葦眉子割破了。這個動作傳神地表現了女主人公此時內心所受到的震動。過了一會兒,她聽說水生帶頭報了名,輕輕地說了一句: “你總是很積極。” 這句話里飽含著理解、贊賞、嗔怪、酸楚等復雜的情感。再如 《孔乙己》 中寫孔乙己教“我” 寫茴香豆的 “茴” 字,“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臺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惋惜的樣子。” 借孔乙己的神態來展示他的心理。
心理描寫要成為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首先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使心理描寫符合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成為多方面展現人物性格并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要興之所至,信筆寫去,游離了人物而空發議論、徒作感嘆,使心理描寫成為累贅。
心理描寫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可主觀臆造,不可無限制擴大。過于冗長繁瑣的心理描寫,非但達不到真切感人的目的,反而會令人生厭。只有當它和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等多種寫作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例文點評唯一的聽眾
落 雪
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說,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白癡。當然,這是他們在經受了我數次折磨之后下的結論,在他們聽起來,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在鋸床腿。這些話使我感到沮喪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練琴,直到我發現了一個絕妙的去處。就在樓區后面的小山上,那兒有一片茂密的樹林,地上鋪滿了落葉。
第一天早上,我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心里充滿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像一首首悅耳動聽的樂曲。我在一棵樹下站好,心劇烈地跳起來。我不得不大喘了幾口氣使它平靜下來。我莊重地架起小提琴,像要開始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實很快就令我沮喪了,似乎我又將那把鋸子帶到林子里。我懊惱極了,淚水幾乎奪眶而出,不由得詛咒: “我真是一個白癡! 這輩子也甭想拉好琴!” 當我感覺到身后有人并轉過身時,嚇了一跳,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一張木椅上,她雙眼平靜地望著我。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么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和諧的美,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我抱歉地沖老人笑了笑,準備溜走,老人叫住我,她說: “是我打攪了你嗎,小伙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 有一束陽光透過葉縫照在她的滿頭銀絲上,格外晶瑩。“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我指了指琴,搖了搖頭,意思是說我拉不好。“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 就在每天早晨。” 我被這位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羞愧起來,同時暗暗有了幾分興奮。嘿! 畢竟有人夸我,盡管她是一個可憐的聾子。我拉了,面對我唯一的聽眾——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 “真不錯! 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很快我就發覺我變了,家人們表露的那種難以置信的表情也證明了這一點。從我緊閉小門的房間里,常常傳出阿爾德·舒羅德的基本練習曲。若在以前,妹妹總會敲敲門,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說: “求求你,饒了我吧!” 我現在已經不在乎了。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濕透了襯衣。但我不會坐在木椅子上練習,而以前我會的。不知為什么,總使我感到忐忑不安、甚至羞愧難當的是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對一位耳聾的老婦人全力以赴地演奏; 而我唯一的聽眾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并且有一次她竟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更要命的是我常常完全忘記了她是個可憐的聾子!
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 《月光》 奏鳴曲讓專修音樂的妹妹感到大吃一驚。從她的表情中我知道她現在的感覺一定不是在欣賞 “鋸床腿” 了。妹妹逼問我得到了哪位名師的指點,我告訴她: “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號樓,非常瘦,滿頭白發,不過——她是一個聾子。” “聾子?!” 妹妹驚叫起來,仿佛我在講述天方夜譚,“聾子?! 多么荒唐! 她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更重要的,她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 而你竟說她是聾子!”
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秘密,珍藏著一位老人美好的心靈。每天清晨,我總是早早地來到林子里,面對著這位老人,這位耳“聾” 的音樂家——我唯一的聽眾,我輕輕調好弦,然后靜靜拉起一支優美的曲子。我感覺我奏出了真正的音樂,那些美妙的音符從琴弦上緩緩流淌著,充滿整個林子,充滿了整個心靈。我們沒有交談過什么,只是在這個美麗的清晨,一個人輕輕地拉,一個人靜靜地聽。我看著這位老人安詳地靠在木椅上,微笑著,手指悄悄打著節奏。我全力以赴地演奏,也許會給老人帶來一絲快樂和幸福。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后來,我已經能足夠熟練地操縱小提琴,它是我永遠無法割舍的愛好。在不同的時期,我總會遇到一些大家組織的文藝晚會,我也有了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但是,我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 “聾” 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聽眾……
點評:
文章通過寫 “我” 唯一的聽眾——一位耳“聾” 的老人,這位特殊的觀眾,在我沮喪和灰心時,盡管耳 “聾” 卻愿意聽我拉琴,給我勇氣,使我堅持練琴,終于成材,贊美了這位老教授美好的心靈,老人的鼓勵是她用心演奏的真正的音樂,它美妙動聽,令人感動。
本文最有特色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動寫得活靈活現,它推動了事件的展開和發展,而且“我” 的心理又輔之以貼切的動作描寫和他人的評價,既傳神,又達意。
一個紅軍戰士
〔蘇〕 楊諾夫斯基
他就要死了。他的心里充塞著臨終前的絕望。他還是一個十足的青年,不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但這就是死亡,他卻突然深深地感覺到了。他就要在一片漆黑之中死去,高高地升入天空,讓冷霧浸透全身。他把身子靠在步槍上站著。他的兩條腿愈陷愈深。東風把悶熱的海水直接濺潑到他身上。
機關槍在射擊。探照燈在沖開濃霧。爆發了并且斷斷續續地傳來了他的戰友們的烏拉聲。他們正在渡海進攻濱海地帶,為爭奪立陶宛半島而頑強地作戰。他們咬緊牙關,苦戰一晝夜后還在繼續猛烈沖鋒。
他站著,用手緊緊按住傷口。天黑得厲害。他既不叫嚷也不呻吟,而只是站著等死——他不知道人的死亡在傳奇里就是這樣的。他的眼睛好像是凝視著永恒一樣地凝視著黑暗——要做到不哭,得有剛強的心才行。
他的心是剛強的。他的眼睛沒濕。信號彈在他面前不斷地發出閃光,但是它們沒能沖破黑暗。“多么想看到太陽啊!” 他嘟噥著,把手更緊地按住傷口,把身子更使勁地支在步槍上。
他是一個年輕的戰士,姑娘們有時還開玩笑地扯他的耳朵,可是他卻跟成年的小伙子一樣,跟革命軍人一樣,的的確確是站著死去的,是在彼列科普附近,站在悶熱的海——錫瓦什湖中間死去的。
這個故事一定會永遠流傳下去! 歌聲一定會響徹云霄! 他在黑暗和濃霧的包圍中站在我們面前。他在一九二○年的英雄的年代里為革命而犧牲。他沒有哭泣,雖然他還是一個十足的青年,不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他把身子靠在步槍上站著……這個故事一定會永遠流傳下去!
隔了十五年,人們發現了他。他是成千上萬人中唯一被發現的人。他站在浸透著鹽分的錫瓦什沼澤里。他的樣子一點兒也沒改變,他用一只手緊緊按住心口附近給榴霰彈打傷的地方,用另一只手執著步槍。他依然年紀輕輕——這個遙遠而光榮的一九二○年的紅軍戰士!
樂隊的喇叭嘟嘟嘟地吹起來了。禮炮轟隆隆地鳴起來了。滿是彈痕和炮火的焦痕的軍旗招展開來了。靈柩后面跟著兒童和青年,工人和集體農民,紅軍戰士和水兵。這是幸福的戰無不勝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給這個紅軍戰士送殯。
這個故事一定會永遠流傳下去!
點評:
本文通過一個戰士犧牲前的心理描寫,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革命戰爭故事,刻畫了一個堅強的戰士的形象。本文利用一個戰士的死亡過程把戰爭的殘酷和革命的神圣巧妙地結合起來。個體的生命雖然消散了,但他的精神卻獲得了永生,他的軀體成為一個雕塑,這一描寫具有象征意義。
文題演練
一、請以“珍惜” 為話題作文。
要求:
1. 自擬題目。
2. 自選文體。
3. 不少于600字。
4. 書寫工整。
思路點撥:
“珍惜”,意為珍重愛惜。可以是珍惜具體的物或人,也可以是珍惜某種感情。從內容上,既可以選取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也可以選取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的材料。既可以把父母親人對自己的愛護描述出來,也可以把老師朋友的關懷展現出來,從而表達自己的珍愛之情。另外,應該在文中不同位置 (標題、開頭、結尾),尤其在感情表達的關口,務必要有亮點語言,以顯示你的文學功底。若你選擇寫一篇記敘文,在采用其他描寫方法的基礎上,可著力采用心理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因為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十分豐富,心理活動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真實性格。
二、以《考驗》 為題目作文。
要求:
1. 文體不限。
2. 書寫工整。
3. 600字以上。
思路點撥:
從小到大我們經歷了一次次的考驗,在這些考驗中我們成長了起來。寫作中可講述在生活中親身接受的考驗。也可寫成小說,巧設情節,塑造人物,在行文中,可采用恰當的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從而真實自然地揭示文章的精神內涵 。
佳作展示
好暖啊,那杯濃濃的奶茶
一考生
人生旅途漫漫,我把生活詮釋成一次孤獨的旅程通向夢想的大道旁驛站不斷,我卻不愿停步。驀然回首時,我發現自己并不孤獨,因為一直有她像奶茶一般滋潤著我,讓那幸福的滋味常駐我心間……
也許是在題海里浸泡得太久,有些浮腫,我披星戴月而歸,臉上總是揮不去“疲倦” 二字。
打開燈,書桌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奶茶把小小的房間點綴著,格外溫馨。我并不奇怪,每天的這個時候奶茶都會準時出現在那兒,風雨無阻。此時的我正為另一件事而煩惱。
曾經,我可以揮筆如行云流水。可如今,小小一篇《母愛》卻讓我的思緒停滯不前,心中莫名地產生了一種可怕的空白。
“是媽媽不夠愛我嗎?” “不,不是,” “是她為我做得不夠多嗎?” “不,也不是。” “那為什么我卻偏偏表達不出母愛呢?”……
我不住地問自己,把頭弄得脹痛無比也沒有答案。招手間,我碰到了奶茶,香氣四溢的奶茶,一仰脖,奶茶頃刻入肚,一股暖流立即自下而上升起,我渾身一顫,立刻把所有煩惱拋之于九霄云外。母親知道我需要的一切。
輕輕地,我聽見門被開啟,一回頭,媽媽抱著一床被子走了進來。棉被滿是陽光的味道,似乎在這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間內,又升起了一輪小小的太陽。媽媽見我手握空杯,呆呆地望著她,臉上立刻漾起笑容,那是一種只有在母親臉上才會蕩漾的微笑,美得叫人無法抗拒。
就在她出門的那個瞬間,我突然靈光一閃: 難道這就是母親的愛?但人們說母愛是偉大的,又怎會如一杯奶茶般平凡?我追出房去,想要尋找答案,然而在看到母親的一剎那,我止住了腳步,媽媽問: “還要一杯,是嗎?” 我笑了,終于明白母愛的偉大之處恰恰在于它的平凡,于是那輪小小的太陽又升起在我的心田。在我的漫長旅途之上,我開始懂得了珍惜,品味出了平凡的奶茶之中那濃濃的愛。也因此明白,愛媽媽,我可以做到的就是珍惜。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細細一品,那杯濃濃的奶茶真的好暖……
點評:
“愛” 是個美好的字眼,更是 “人類永恒的主題”。人皆贊之,向往之。文章構思新穎,選材典型,描寫生動形象。平凡之中見母愛,那杯準時出現的濃濃的奶茶,成了母愛的載體。對人物的心理、動作、神態描寫生動傳神。媽媽輕輕地開啟門,臉上漾起的微笑,讓“我” 深切地感受到愛在無言中。文末古詩文的引用,恰到好處,令人回味無窮。
考 驗
王春香
靜從山里來到一個繁華的城市,想闖蕩一番。
她很幸運,當了一名普通科長家的保姆,主人見她聰明、文靜也很懂禮貌,非常滿意。
靜勤快、能干,把家里打點得井井有條。
一天,靜在打掃房間時,發現茶幾上有一張10元鈔票。她拾起錢,覺得很奇怪: 這錢為何在這里?但她又一想,可能是主人不小心掉在這里的。于是,她把這錢又放在了茶幾上。
晚上,主人回來后,坐到沙發上,很自然地把茶幾上的那10元錢收在衣兜里,然后,朝靜淡淡一笑。
幾天后,靜在買衣服時得到一張10元錢的假幣。但不幸的是,她當時沒有發現,即使是現在回去討個公道,人家也不一定認賬。
她想方設法,每次都想把這“不速之客” 打發掉。但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幾天來,靜愁眉不展,一直在苦苦尋覓如何花掉這10元錢的方法。
又一天,靜仍在打掃房間。突然,眼前一亮,墻角一張嶄新的10元錢闖入眼簾。
靜感到很奇怪,主人一向都是很謹慎的,怎么一連兩次都掉錢啊!仔細考慮之后,聰明伶俐的靜好像意識到了什么: 難道上次主人在考驗我?那這次呢?也許這次是真的掉了吧! 經過上次,主人肯定對自己沒有絲毫懷疑了吧。
頓時,靜滿臉通紅而又非常麻利地“兌換” 了墻角一張10元鈔票。
晚上,主人回來了,照例坐在沙發上,邊吐煙霧邊看電視。無意間發現了墻角一張10元鈔票。看靜在廚房做飯,他一個箭步上去,迅速撿起鈔票,立刻揣進褲兜,隨即坐到原處,沒事兒似的仍然噴煙吐霧。
深夜,主人睡了。
靜來到客廳,瞅了一下墻角,心中暗自慶幸,感謝主人收了她的“不速之客”。
第二天,主人興致勃勃地到銀行存錢。但驗鈔后,一張10元錢的假幣擺在了眼前……
點評:
本文的切題非常巧妙,從一張10元鈔票入手,著力描寫主人與保姆面對10元鈔票時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主人考驗別人,自己卻沒通過考驗; 保姆第一次經受住了考驗,第二次卻前功盡棄。這些描寫真實地反映出生活中人們隨時都面臨考驗的狀態。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就是我們讀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文章情節巧妙,構思新穎別致,心理描寫很成功。
上一篇:《技巧點撥·語言描寫》寫人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技巧點撥·側面描寫》寫人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