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送給你
臨近年終,往往是我最快樂的時候。接踵而至的萬圣節、感恩節、圣誕節、元旦和春節,不僅使人在節日的喜慶氛圍中流連忘返,更使人可以借著禮物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份心意。我非常享受挑選和贈送的過程,尤其看到在乎的人收到禮物時的欣喜更使人興奮。曾經以為送禮是樂趣的自己是一個異類,直到2007年看到美加心理學家的研究報告,才發現自己再正常不過。心理學家研究指出:送禮時,大腦某一區域會變得興奮,產生愉悅感。給別人花錢越多,自己就感到越快樂。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送禮都使人快樂。有一次,我就因為沒考慮到禮物的持久性,送了一箱家鄉特產給朋友,等朋友拿到耽擱了兩天才收到的禮物,打開一看:新鮮的海鮮早已成為臭魚和爛蝦。害得我被朋友視為笑柄,顏面盡失。
其實,從林林總總、眼花繚亂的東西里挑選出一個自己認可、對方滿意的合適禮物很不容易。因為既要考慮收禮人的喜好,又要考慮自己的腰包;既要照顧送禮的場合,又要兼顧和收禮人的關系;如果是外國友人,對方國家的風俗習慣也不得不想。
送禮原則:以人為尊
日本的禮儀專家說:送禮要秉持著誠懇的心意。無論是親朋好友、鄰里同事、商務伙伴、還是至親至密,送禮一定要表達真誠。不以貴為好,而以人為尊。在美國參加家庭聚會時,如果贈送個人手工制品,如烘烤的糕點往往會得到女主人的最高感謝,因為這表明你為聚會額外花了手工和時間,你的糕點省卻了女主人制作甜品的時間,表現出你對她的關心和體貼。
投其所好,輕重得當
盡管只要秉持著誠懇的心意,就無須過于拘泥制式的形式。但是,禮物還是要想方設法送到對方心坎。送禮時,我們需要考慮收禮者的喜好和需求,投其所好。例如:給喜歡音樂的發燒友贈送發燒天碟;給久居海外的人士贈送家鄉特產等。
另外,禮物要送得有分寸,既不能輕如鴻毛,也不能重如泰山。禮物太輕,會讓人誤解為瞧不起和不尊重;禮物太重,又使人曲解心有所圖、或借機受賄。尤其在面對西方友人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雙方心理舒適區域可接受的禮物,避免過于奢侈和貴重,使對方產生心理壓力。
禮多人不怪?
挑選和贈送禮物,更多取決于接受禮物的對象,以及雙方的親疏和關系而定。搞不清對象和狀況,就會陷入“禮多人也怪”,花錢不討好的境地。
家人:對于父母長輩,實用性禮物更容易博得歡心。如養生保健品或日用消費品等。針對中老年人不舍得花錢的特點,可贈送一些其平時舍不得購買而又非常必要的物品。另外,選擇禮物時也要考慮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如老年人更注重服裝的舒適度,購買服裝尤其是內衣褲,一定選擇相對寬松款型的。
對于夫妻間的禮物,很多人以為最容易搞定,事實正相反。兩個人的親密和無間,往往使我們忽略了對方的渴望和需求。而解決這一難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平時注意留心對方的言行,想想他/她曾經提到過什么,想過什么?
和其他人不同,貴重禮品往往可以成為夫妻間表達情意的一種理想方式。只要可以負擔得起,盡可購買金銀珠寶和香車豪宅。不過,夫妻間禮物互贈也應以理解和尊重為基礎,對方為節儉型,就盡量以實用型禮物為主;對方為浪漫型,就盡量以禮物營造出浪漫和情調。
兒童:通常而言,給兒童送一些可增加知識、開發智力的少兒讀物;或一些可豐富生活、激發想象力的新穎玩具都是不錯的主意。
不過,為兒童挑選禮物時,一定要考慮家長的意見。如:家長正為小孩沉迷于電游而發難,這時你送出的手動電玩就會使家長陷入尷尬。另外,禮物也要視兒童性別而有所區別。如女孩喜歡粉色和薰衣草顏色、喜歡芭比娃娃和迪斯尼公仔;男孩則喜歡藍色、喜歡汽車和手槍、以及NBA等運動明星。
朋友:朋友間的禮物盡量以需求為主,即對方需求什么,就送什么。當然,東西的價格要適合雙方的關系,避免過于親昵或貴重。個性化禮物,如香水、領帶、皮帶等可適當而為;但挑逗性禮物,尤其是男女之間,如內衣、內褲等要慎重或避免,以免給人以非分之想或陷入尷尬。
同事與合作者:職場上的禮物需要格外留心,一切以適合為先。贈送時,應考慮是否適合場合、與接受者的關系、職業道德、公司規定、個人在公司地位以及職業發展的目標與需求。
根據美國禮儀專家波斯特的觀點:“專業禮物”,即在工作地點使用,如參考書或日歷適合贈送給不很熟悉的人;“個性禮物”,則要根據對接受者的好惡與了解而贈與;“浪漫禮物”、“挑逗禮物”和貴重禮物,如玫瑰、香水、服裝、內衣、珠寶等最好不要送。
另外,如果公司政策規定可以給外部合伙人送禮或收禮,請先確定禮物是在可收受的范圍內。在美國,此類禮物的價格范圍通常在25美元左右。
接受和拒絕禮物
西方禮儀中,收到禮物最好當場打開,并熱情表示喜歡和謝意。即使禮物是自己特別不想要、特別不喜歡的,也要像演員一樣掩飾內心的失望,感謝對方的贈與。避免傷害送禮者的感情是收禮者的第一責任,也是個人修養的一種表現。我們可以不對禮物做任何評價,只是表達自己的謝意,例如說:“太感謝了”、“你真細心”等。
把禮物放到一邊,而不做任何表示是非常無禮的一種行為。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也逐漸采用西式禮儀,收到禮物時一定會滿心歡喜地打開并當面致謝。
但如果發現自己是唯一受到禮遇、收到禮物的人時,背地里收下或打開更符合禮儀的規定。因為這可以避免矛盾和化解尷尬。
如果收到過于個性化或浪漫化的禮物,不必拒絕,但應想辦法讓送禮者明白盡管理解他/她的好意,但對于雙方的關系似乎還沒有到達接受此類型禮物的地步。
對于挑逗型禮物,最明智的做法是立即退回,告訴對方這不合適。
至于過于昂貴的禮物,則要看是私人型還是商務型。如果是私人型,可以收下,但在表達誠懇感謝同時,給予暗示,如:“這禮物太破費了。我們之間千萬不要這么見外。”如果是商務型,則要當即退還禮物,并明確告訴對方好意已心領,禮物不能收。如果公司對商務伙伴送禮有規定,可復印一份給送禮者看。
禮物是否可以轉贈
轉贈禮物是近幾年才開始和被允許的。從禮儀規范上講,這并不表示舊的禮儀標準被取代,只是暗示現代人變得更實際了。轉贈禮物必須以不傷害原贈者感情為基礎,并須以良好的溝通技巧和表達方式向新受者說明。根據美國禮儀專家的論述,禮物只能被轉贈一次,而且必須符合以下標準:
·轉贈的禮物是接受者的確需要的東西;
·禮物必須是全新和原包裝的;
·轉贈的禮物不是之前贈送者精心挑選和親手制作的。
送禮的禁忌
送禮要尊重文化風俗,中國人送禮通常忌諱:
·送鞋,與邪同音;
·送傘,與散同音;
·送梨,與離同音;
·送鐘表,與送終同音;
·送藥品;
·送宗教類東西,如佛珠等;
·送廣告類東西,有打廣告之嫌。
送禮的建議
·國際禮儀中,無論是1元還是1000元,顯示價格的價簽一定要拿掉;
·為了表達誠意和增加禮物神秘性,將禮物精心包裝;
·花點心思,使禮物變得獨特;
·親手在卡片上寫上真誠話語,避免格式化語言和電腦打印字體;
·提前儲備,提前準備。如果不想在送禮季節手忙腳亂,平時看到合適禮品,就要及時出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盡量不要給人;
·量力而出。守住個人錢袋,堅持個人預算,否則送禮的樂趣就大打折扣了;
·送禮應以人為尊,不以貴為好。
《禮記 曲禮上》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如今,送禮已經成為人們處世的溝通方式,成為人品的延續、秉性和品位的表達。
上一篇:擁抱的智慧
下一篇:提升自己的內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