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強迫癥嗎
“明明知道程序完全正確,但還是不由自主地檢查了十幾次。每天精神高度緊張導致身心俱疲,工作效率極差,嚴重延誤了整個項目的進度。”
——某個為強迫癥所累的咨詢者
張偉邀請李華出去郊游,計劃上午9點在他家碰面,1小時前,李華打電話,說自己準備出門,30分鐘后到。可1個小時過去了,李華還沒到,他在干什么呢?
原來李華剛騎車出門,不到10分鐘就返回來,檢查家門有沒有鎖上。檢查完畢后再騎車出門,過了10分鐘,又返了回來,檢查家門……
如此這般1個小時的時間,李華不斷反復,始終都沒有離開家。
凡是無法克制地迫使自己做無意義的事情,比如李華明明清楚已經鎖好了門,但還是迫使自己反復檢查的行為,就屬于強迫癥。
研究顯示,每50個人中就會有1人得過強迫癥,也有心理學家認為發病率至少10%。
強迫癥有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兩種表現。
強迫觀念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如在閱讀時看見“白天”就想到“黑夜”,看見“美麗”就聯想到“丑陋”以至于無法閱讀;因經常問自己“人為什么會說話”、“地球為什么是圓的”而殫精竭慮;每天都在回憶去年的今天干了什么事情而痛苦不堪;一直想象自己會突然發瘋在街上狂奔、打人而不敢出門;看見水果刀就聯想到自己殺人的血腥情景而不敢接觸任何尖利物體。
強迫動作通常表現為:反復檢查門、窗、水龍頭、錢包、證件等;每天洗澡15次以上;出門必須先邁左腳,否則就得退回來重走;老是擔心漏數路邊的電線桿而回頭重新數;回到家必須先洗臉,換鞋,再換衣服,要是次序錯了必須重來一次。
男性與女性的強迫癥表現略有不同。女性多表現為“強迫洗滌”,多于正常所需次數地反復洗手或洗澡,而男性則多見為不必要的檢查,比如檢查身份證是否帶好。
某些重大負面生活事件能誘發強迫癥,這些突發事件包括家庭矛盾、父母離異、親人亡故等。此外,在過于嚴格和苛刻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易于被強迫癥折磨。
強迫癥在年輕白領階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白領階層的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淘汰率高,在這種環境下,心理脆弱、性格急躁、自制力差或具有偏執性人格或完美主義人格的人,容易產生強迫心理,從而引發強迫癥。
24歲的劉華娟是一家外資企業的人力資源助理。每完成一份文件她總要核對數遍,并且逐字逐句念出聲。下班回到家還覺得文件中有錯誤,幾次半夜回到辦公室檢查文件。她整個人看上去顯得很衰老,有著和年齡不相符的虛弱身體和萎靡面容。
劉華娟,和李華一樣患上了強迫癥。
像李華和劉華娟一樣,懦弱怕事、缺乏自信、過度謹慎的人在長期的緊張與壓抑中會變得焦慮、恐懼,為緩解這種焦慮、恐懼,就會產生諸如反復洗滌、反復檢查等強迫行為,從而發展成了強迫癥。
還有一些職業群體也是強迫癥的高發人群。如需要極其注重案件細節和法律嚴謹性的律師、分厘不能有差錯的財務人員,以及傳道授業的教師。據有關研究顯示,強迫癥正慢慢侵襲著辦公室文員、項目經理、IT工作者,以及醫生和護士等高壓力人群。
在強迫思維肆虐時,強迫癥患者不要對抗或對峙,要順其自然發展。帶著“不安”去做該做的事,這樣雖然當時覺得痛苦,但是長遠來看有利于抑制強迫思維和行為,有助于康復。
如果家里有人患了強迫癥,寬容對待有助于其恢復健康。最忌將強迫癥患者當成異類嘲笑,這樣會加重患者緊張和自卑的心理負擔,覺得自己很差,不受人歡迎,和正常人不一樣,導致其強迫心理加重。
例如,和患有關門強迫癥的人一起出門時,告訴他“我們一起鎖好了門”,讓患者堅信鎖門這個環節已經準確無誤地完成了,并在之后患者出現回去檢查的想法時及時制止,進行耐心的開導。另外,每次鎖門時,發出很響的撞擊聲,并且告訴患者以后都不會出錯。
保持正常的居家生活環境,盡量不要讓強迫癥患者單獨居住。幫助患者分散注意力以減輕焦慮,對患者很重要。鼓勵強迫癥患者對家人說出自己擔心的事情,把內心的緊張、焦慮與痛苦說出來,減少患者的孤單與無助感,增強人際交流的興趣和被關懷的感受,協助其完成該做的事情,促進強迫癥康復。
另外,多參與集體活動,與身邊的人溝通交流,多進行體育鍛煉,培養興趣愛好等可以有效緩解強迫癥狀。擁有健康的個性及良好的心理素質,能應對各種壓力和挫折,養成敢于接受挑戰和挫折的心理品質可以有效預防強迫癥。
培養不苛求、平和的心態是預防強迫癥的關鍵。如果孩子考了99分,請父母夸獎孩子很棒,而不是追問那最后1分是怎么丟的。一味要求考100分,易于導致孩子追求完美、過分謹慎,成為潛在的強迫癥患者。
雖然強迫癥帶給患者很大的痛苦和折磨,對工作、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但只要經過系統的心理和生理治療,強迫癥就有可能痊愈。
上一篇:他為何懼怕和陌生人說話
下一篇:兒童也瘋狂,我的玩具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