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再來,天生我材必有用
“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劉歡《從頭再來》
西方有句諺語這樣說,“上帝關上一扇窗的同時,就會為你打開一扇門”。
盧雅勤所在的貿易公司因業務發展不順即將倒閉。面對并不樂觀的就業環境和外貿市場,大家都為下一份工作在哪里而發愁。沮喪、無助,各種負面情緒彌漫在公司上下。
作為外貿跟單員,盧雅勤這一年了解了外貿的基本流程,熟練掌握了生產跟單的工作。她認為既然公司倒閉了抱怨也沒用,只要自己掌握了真本領,了解了外貿領域,熟悉了跟單工作,找到一份跟單的工作還是挺容易的。
憑著這份堅定的自信和不服輸的信念,盧雅勤在半個月內就獲得了一家大型外貿公司跟單員的工作機會。
上帝關上了一扇小窗,為盧雅勤打開了一扇大門。這次,盧雅勤失去了一家小公司的跟單員的工作機會,卻促使她找到了一家更大的外貿公司。
是的,失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浸在失去工作的沮喪、失望、痛苦與無助中,而錯過更多的潛在機會。事實證明,只要繼續尋找,一定能找到和原來的公司相當或者更優的就業機會。
面對失業,每個人的反應不同,行動也不同。憤怒的人會抱怨公司管理層為什么不能繼續找到投資,抱怨自己如此辛勤勞作卻要經受失業的打擊;沮喪的人認為自己很倒霉,竟然會攤上公司倒閉的命運,從而產生悲觀情緒;失望的人,對原來的公司甚至原來的行業都產生了懷疑與失望;無助的人覺得自己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該干什么,亟須他人指引;痛苦的人則被痛苦所折磨,可能導致失眠、頭痛等生理癥狀。產生這些負面的情緒,無益于改善工作狀態,反而使心情變得很糟糕,影響生活。
而積極的人,像盧雅勤這樣不抱怨不憤怒,而是平和地接受現實,同時認真地思考和規劃未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什么地方。盧雅勤很清楚,熟悉外貿業務及精通跟單工作是自己有別于他人最核心的價值。
中國也有句話是這樣講的,“是金子總會發光”。
龐奧遠畢業于國內一家普通高校,所學的是冷門專業,往年的就業狀況一直不理想。眼看著進入年底,招聘單位一家接一家地進入學校召開宣講會。偶爾也會有符合自己專業的招聘需求,龐奧遠每次都積極準備,努力在面試中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
參加若干次面試后,雖然沒有被錄用,但龐奧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應該如何與企業實際生產相銜接,因此他對自己的專業更有信心。
一個月后,龐奧遠簽約了一家大型國企。
龐奧遠經歷了若干次的求職面試被拒絕之后,不是悲傷失望而是找到了自己的專業在未來崗位中的價值,變得更加有信心,從而為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東西方的文化都認為,只要有真本領,一定有機會嶄露頭腳,脫穎而出。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行業、相信自己的專業是自信的表現,而自信則來源于實力。盧雅勤在原來的公司掌握了外貿的基本環節和流程,由此產生的自信與鎮定對她以后的求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是她自信和鎮定的原因。而龐奧遠則是在大學的學習中打好了基礎,同時在面試中主動學習,掌握了專業課本知識和實際工作需要之間的有機銜接,為自己的成功求職補上了關鍵的臨門一腳。
失業了不怕,有本領總會有施展的機會。作為年輕人,經歷一些挫折和磨難是必須的,而且這些磨難和挫折會激發年輕人的斗志及潛力,對個人的長遠發展很有好處。
對于失業或者求職遇到挫折的人,職業心理學家建議要建立良好的心態,相信自己的能力終究會有機會被挖掘和展示。失業之后,切莫急躁。等情緒冷靜下來之后仔細地分析個人未來的潛在發展方向,結合社會大環境的發展趨勢,找到發揮自我最大價值、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平臺和方法,則一定能在職業生涯中將失業的損失降到最小甚至消除,同時更加鍛煉了自己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從千頭萬緒的凌亂中找到希望的生存能力。
失業后,個人要有敢于冒險重新開始的魄力。如果一個人偶然地經歷了一次失業就認為自己能力不足、運氣不好而無法控制狀況,那么我們可以想象到的是,這個人的職業生涯將開始黯淡,不再有繼續向上的趨勢。事實證明,大多數成就大事業的企業家和成功人士都是具備頑強、堅韌、執著的心理品質的人。
另外,對于大學生和年輕的上班族進行挫折教育,可以引導青年人對這種挫折形成理性、積極、樂觀的認識,不在挫折面前懷疑自己、否定自己、排斥自己,而是更加執著、堅定地堅持原來的認知和行為。
樂觀,相信自己的實力,保持謙虛和豁達,相信金子總會發光。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將繼續找工作”。
上一篇:從眾與獨立,我的決定誰做主
下一篇:他為何懼怕和陌生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