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有限,確保自己永遠在做最重要的事
生活中,我們常說“有舍就有得”,舍與得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的。同樣,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想提高做事效率,就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好,畢竟我們的精力和時間有限,所以,效率專家建議我們,永遠要保證自己在做重要的事,一些不重要的事,我們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去完成或者舍棄不做,這才是提高效率的要義。秉持這一原則做事,必定事半功倍。
小劉因為工作努力,年紀輕輕就當上一家食品公司的車間主任。從事這個行業以來,他一直兢兢業業,也深受上級領導的賞識和信任,但他也有自己的苦惱:身為車間主任,原本他的工作是管理工人,但實際上,很多時候,面對工人的懶惰,他實在無法管理。
例如,上個星期一,他要去外地出差,臨走之前,他交代員工要將客戶緊催的一批貨趕出來,并且要嚴把質量關。
小劉心想,在他回來之前這批貨應該能出廠了。但情況再一次出乎他的意料,當他回到公司以后,發現這些工人不但沒有趕工,反倒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氣急的他問員工小王:“我交代你的事情你做好了嗎?怎么有時間玩手機?”
“是嗎?這批食品不一直都是A組負責嗎?”小王很詫異地回答道。
小劉又找A組的小秦,沒想到小秦的回答是:“您出門之前不是找了B組的人談話嗎?”
此時的小劉已經什么都不想說了,現在他能做的,就是拖著疲憊的身體替員工干活。
小劉在工作中出現了什么問題?他是一名管理者,他的工作重心應該是管理,而不是親力親為去做下屬的工作。
真正懂得高效率做事的人,一定是懂得如何舍棄的人。被我們羨慕的那些成功者其實都不是神通廣大的人,他們也不可能做到“一心幾用”。摒棄完美主義,我們必須掌握一個原則——確保自己永遠在做最重要的事。事實上,從宏觀角度看,能為我們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絕不會有太大的風險。這樣工作就進行得快多了。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觸:一天內,我們除了工作外,還需要生活、休息、娛樂,我們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單以工作為例,我們也有做不完的報表、開不完的會、見不完的客人……
于是,我們會選擇做個時間計劃表,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所有事務也都被安排進去,但實際上,我們在執行的時候,依然發現很難完成。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份計劃表缺乏條理性。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達到良好的結果。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巴斯卡說:“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
那么,我們該怎樣保證永遠在做重要的事呢?
那么,我們該如何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呢?
對此,效率專家的建議是,要按照事務緊急和重要程度來安排時間。
大致來說,事務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管理者應該根據每種事務類型來安排工作的先后順序。
1.緊急且重要
這類事指的是火燒眉毛之事,如事關企業效益的事、重要會議、親人生病需送醫院等。對于這類事,一般都不可馬虎,在眾多事中,理應首先處理。
2.緊急但不重要
對于接打電話、批閱文件、日常會議等事務,也需要管理者趕快處理,但不宜花去過多的時間。
3.重要但不緊急
有些事務,諸如人才培養、遠景規劃等,看起來并不緊急,可以從容地去做,但卻是管理者要下苦功夫、花大精力去做的事,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務。
4.不緊急也不重要
包括無意義的會議、可不去的應酬等。對于這類事務,管理者可先想一想:“這件事如果根本不去理會它,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如果答案是“什么事都沒發生”,那你就應該放慢腳步甚至是停止了。
總之,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分清輕重緩急。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只要我們合理安排時間,大可以不慌不亂,甚至有一些充裕的時間享受生活。
上一篇:無法改變事情,就改變心情
下一篇:時間還早呢——沒有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