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他們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外吃不好、穿不暖,希望能為孩子安排好一切,但是,很多人卻并不領情,覺得父母過于“嘮叨”。如果孩子不能夠理解父母,就很容易覺得父母是在干涉自己的生活。
呂璇璇已經快30歲了,由于畢業后就一直忙于工作,她的感情問題就被擱置下來了。呂璇璇的老家在農村,家里還有一個哥哥,哥哥早已結婚生子。對于她的婚姻問題,父母非常擔心,每次打電話都會多說兩句,這也讓呂璇璇不厭其煩。
有一次,呂璇璇打電話回家,聊了一段時間近況之后,電話那頭的媽媽突然對她說:“燕兒,你的感情情況怎么樣了?”
呂璇璇剛好那天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麻煩,心里有些堵得慌,面對母親的“操心”,她隨便應付了一句:“還沒呢,媽,你老別總是操心這個好吧!”
媽媽明顯沒有打退堂鼓的意思,她繼續說:“璇璇啊,不是媽媽說你,你現在年紀也這么大了,成天這樣單著也不是個事兒。男人三十是塊寶,女人三十是根草。你說你都快30歲的人了,感情問題都沒有解決,你讓我這做媽的怎么放得下心?”
“結婚是我自己的事情,我現在不想結婚。你別成天嘮叨了行嗎?我每天工作都已經夠煩的了。”
媽媽見女兒有些生氣,心里也有一些委屈,但她還是說道:“璇璇,媽媽這不是在逼你結婚,是想提醒你一下,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你成天忙著工作,再不結婚,我跟你爸都見不到外孫了。”
呂璇璇在電話里吼道:“你的意思是我對你們來說唯一的作用就是給你生個外孫是吧。那好,以后我也不給你們打電話了,過年我也不回家了,等我什么時候給你們生了個外孫,我再回去。”說完,她氣呼呼地掛斷了電話。
定了一會兒神,呂璇璇又覺得自己這樣跟媽媽說話太過分了,但她心里也有委屈:“媽媽成天這么嘮叨我,誰能不煩呢?”
呂璇璇的這種想法在很多人身上都出現過。一些女性在面對父母的嘮叨和催促時,往往會覺得很有壓力。于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她們輕則對父母冷言冷語,重則對父母發脾氣,影響家庭關系。
周佳在一家大型廣告公司做會計,平時的工作特別忙,偏偏周佳的母親又愛給她打電話,而且一打就是一個多小時,有時候周佳不得不犧牲自己僅有的一點休息時間跟母親通電話。
因為周佳平時特別喜歡讀書,在讀書的時候,她看到了許多感人的親情故事,因此,她對父母多了一份理解。這天,周佳的媽媽又打來了電話。媽媽在電話里高興地說:“你大哥大嫂回來了,你哥太累了,沒有開車回來,就坐客車回來了,在家里住了一宿……”聽著母親的絮叨,周佳就想:“媽媽是不是想讓我也回去看看,但是我太忙了,根本脫不開身??!”
隔了一周,媽媽又打來電話,她好像是忘記了前幾天說過的話,把大哥大嫂回家的事又在電話里跟周佳又說了一遍,言語里流露出無比的喜悅。周佳靜靜地聽著,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個偶然的機會,周佳翻到了同事的一本書,書是一位臺灣作家寫的。在書中,周佳看到了這樣一句話:“父母的催促和嘮叨字字扎心,卻字字如淚。”看到這里,周佳總算明白了,媽媽的那些話并不是嘮叨,也不是非得讓她回來,而是單純地想跟她分享自己的喜悅??!
想到這里,周佳立刻給媽媽打了個電話。電話那頭,媽媽又說道:“你大哥大嫂回家了,他們沒開車回來,坐的客車……”等媽媽又一次跟她說完大哥大嫂回家的事,周佳笑著對母親說:“我知道大哥大嫂回去了!”
“你知道?”媽媽很是驚訝。
“是啊,你對我說過的。”周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媽媽在電話那頭也笑起來,“我對你說過了?說幾回了?我真的老了,我不記得對你說過啊!”
“是你太高興了,所以才忘了對我說過。你一點兒都不老,你還年輕著呢!”
媽媽聽了周佳的話,笑得特別開心。
我們應當要學會理解父母的嘮叨。首先,我們要明白,歲月無情催人老,我們長大了,父母已老了。孩子們各奔東西,他們時刻盼望孩子們回家。兒女們每一次回去,對父母來說就是天大的事。見到孩子們回家,他們心里就有無數的話想要叮囑我們,其實這不是嘮叨,不是抱怨,是一種深深的愛,濃濃的情!
上一篇:別讓“孝敬”成為一句承諾
下一篇: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