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克服自卑的勇氣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總結了八個原則,可以用來幫助人培養新的、理想的習慣。
以你所能有的全部熱忱開始。
抓住每一個機會,實行你的決定。
不要允許自己有一次失敗。
不要為自己準備后路。
遇到挫折能面對新的希望。
要讓生活充滿激情和快樂。
控制憂慮以增進自信。
不要吝嗇你的微笑。
孕育心底的熱情
熱忱必須發自你的內心,才能使它成為幫助你成功的可信朋友。熱忱的持久依賴于目標的訂立,而在目標達到之后,再訂出另一個目標,努力去完成。動力的不斷出現,必使你倍感興奮和挑戰的快樂,如此你就有維持熱忱不退的成果。
熱忱可以使正處于渾噩狀態的人奮起做事。紐約州的凱布魯那醫生,講到他以前想尋求支持,在他那個州成立美國防癌協會分會但卻不幸遭到挫折的經歷。
他說:“我所提的每一個辦法,每一個建議,別人都以‘我們以前做過,但是沒有結果’,或是‘沒有人會有興趣’等話來打擊我。我為此大傷腦筋,心里難過極了。第二天早晨,我一改以往作風,站起來,用充滿熱忱的語言陳述我的理由和主張。我并沒有大聲叫嚷,張牙舞爪。我只是努力展示我的誠懇、熱情,渴望和愿意追求一個目標而已。當然,這種感覺難以用言語形容,但我可以從聽眾的面部表情看出他們的反應。結果大家都有所心動,支持我的工作。”
要去征服畏懼,你得去做自己極不感興趣的事。而在努力工作之后,你們會發現這些事并沒有先前所想的那么乏味和困難。
對工作熱誠的人,具有無限的力量。
讓自卑見鬼去吧
只要改變我們的心態,將自卑變為發奮的動力,我們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
自卑作為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人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輕微的自卑心理很容易升華為人的一種良好品格: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從而轉化為一種進取的動力。
在現實之中,我們不能不承認,自己的某些方面“確不如人”,這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這種現實的差距并不代表我們就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低能兒”,更不應把這種差距變為自己失敗的借口。
耗費整整一生的時間來研究人類所隱藏的潛在能力之后,偉大的心理學家阿佛瑞德·安德爾說,人類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負變為正的力量”。
在20世紀,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把這句話又重說了一遍:“快樂大部分并不是享受,而是勝利。”
不受消極心態左右
下面幾對不同心態的一念之差,你選擇哪個念頭?
A.我們已做了巨大的努力,但事情毫無進展,已經沒有希望了。
B.只要有一線生機,我們就得試試。
A.市場已超飽和,75%的市場都已被占,我們還是另謀出路吧。
B.我們要從25%的市場中打開思路。
A.競爭對手條件太好,我們不可能戰勝他們。
B.對手很強,但不可能樣樣都好,讓我們同心協力,從他們的弱點上做文章。
A.我已到了垂暮之年,沒有任何辦法再勝任這項工作。
B.經驗是我的本錢。
A.別人試了,但歸于失敗。與其費力不討好,不如不做。
B.別人試了,也許方法不對而失敗。與其懶惰等待失敗,不如動手試試其他辦法,任何失敗都可以找到原因而轉化為成功。
在我們的社會里,因各種借口造成的消極心態就像瘟疫一樣毒害著我們,并且互相感染和影響,極大地阻礙了人們正常潛能的發揮。
不少人常用的借口還有“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我沒有文憑”等。事實上學習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文憑教育僅僅是千萬條求知途徑的一種,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此而感到自卑。
失敗者大都喜歡找借口,成功者卻大都拒絕找借口,向一切可以作為借口的原因或困難挑戰。這就需要你去戰勝恐懼與憂慮。
克服憂慮,要抓住三個要點:
認清憂慮的危害。憂慮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浪費你的寶貴時間。
對所害怕的事進行分析,找出一個或幾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采取行動。工作是一種治愈憂慮和恐懼的良藥。
上一篇:沒有丑女人只有懶女人
下一篇:女性要學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