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他,但別被他“套牢”
這樣的女人最受歡迎
我在年輕時曾有一種愚蠢的心態(tài),既渴望友情,可是卻又只愿意和別人保持某種比較滿意的關系。我這種心態(tài)正好和許多人一樣:既想要別人對自己感興趣,但是卻不肯花精力讓別人來接受自己。
在我的成人教育課程培訓班上,我發(fā)現(xiàn)許多人都很自卑,他們總是這么想:“我過于害羞膽小,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看來沒有人愿意對我感興趣”;“別人并不渴望認識我”……
別人憑什么要對你感興趣呢?在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人有義務去必須喜歡別人。無論是做生意還是在社會交往中,假如我們不能拿出別人想要的東西,我們就沒有任何理由讓別人來主動討好我們。
中國的思想家孔子曾經(jīng)說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因此,要想贏得別人的友情,就必須甩掉包袱,不要擔心別人是否會喜歡我們,而且要盡量發(fā)掘我們身上潛藏的基本素質(zhì),激發(fā)別人來賞識我們。
著名女歌唱家瑪麗安·安德森曾對她生命早期的某個階段做了感人的描述。在那段日子里,她因為深陷失敗和頹喪的心境而難以自拔,她覺得自己將永遠不能唱歌了。但是,經(jīng)過一番祈禱和心靈的探索之后,她逐漸找回了繼續(xù)奮斗的信心和勇氣。
一天,她滿心歡喜地對母親說:“我想要歌唱!我希望大家都能愛我!我渴望追求完美!”
母親鄭重地對她說:“這是一個偉大的目標。但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我們最完美的主,也沒有贏得每一個人的愛。要知道,恩寵是永遠位于偉大之前的。”
母親的話深深地刻在了安德森的心中。她重新開始了歌唱事業(yè),并為實現(xiàn)完美這一目標而奮斗不止。她并沒有停留在空想階段,她明白了“恩寵先于偉大”的道理。
《史諾普郡的少年人》一書的作者A.E.霍斯曼,可以說是英國最偉大的知識分子之一。他是一位詩人、評論家、演講家和教師,他對于自己敢蔑視教會教條和被他稱為“宗教民俗”的東西而感到驕傲。
但是,當霍斯曼在牛津大學發(fā)表題為《詩名與詩性》的演講時,他這樣說道:“我認為,人類最深刻、最真實的話,就是‘吝惜生命的人,必將失去生命;而為我失去生命的人,則必將獲得生命’。”
霍斯曼這篇演講主要講的是藝術和美學的關系。他提醒藝術家們,要致力于創(chuàng)作,而不要貪圖創(chuàng)作可能帶來的報償。其實,他的這些話不僅對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是確切中肯的,而且對于獲得事業(yè)的成功、對于獲得友誼、對于所有人類的努力也都同樣適用。
我們必須弄清楚“因”和“果”之間的關系:我們要想獲得愛,首先必須付出愛;要想獲得友誼,必須先待人友好;要想吸引別人,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就必須先向?qū)Ψ奖磉_我們的興趣。
如果我們?yōu)榱双@得友誼和真情,已經(jīng)采取了付出而不是接受的態(tài)度,那么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這種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使它獲得實效。光憑心靈的純真善良還遠遠不夠,只有這樣付諸實踐,我們才能獲得令自己滿意的效果。
我們就以夫妻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雖然夫妻雙方的感情不必每天都用言語表達出來,但是,如果我們不用某種合適的方式來表達的話,這種感情就有可能因為缺乏滋養(yǎng)而漸趨枯萎。我們不就經(jīng)常聽到一些做妻子的說,她只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偶爾夸獎一下她在某些小事上的貢獻嗎?
當然,還有許多形式可以幫助我們表達這種贏得朋友的態(tài)度,例如敏銳地獲悉他人的需要,待人慷慨、熱情機敏,等等,這些都是內(nèi)在態(tài)度的外在表現(xiàn)。如果能做到這些,你也就能獲得友誼。友誼確實是要經(jīng)過贏取才能獲得的。
愛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基礎。我們與別人的友誼如何,也是衡量我們的感情是否成熟的一個標準。我們必須明確別人的感受;我們還必須明白,當我們傷害他人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受到傷害。這樣,我們就能成為心理學中的“神人”,也即與他人的“同感”,這也是成熟的一個基本要素。友誼正是對“人類之愛”真實含義的領悟,是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契合,它劃清了文明和野蠻的界限。如果我們帶著成熟與他人交往,就一定能獲得這種友誼。
上一篇:設定你的人生目標你的未來,由自己主宰
下一篇:滿足別人的強烈需求給對方一份包容,給自己十分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