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別人的榮譽
出人頭地的“顯要感”這種欲望是人與其他動物之間的一種主要差別。林肯曾在一封信的開頭說:“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恭維。”威廉·詹姆斯也說:“在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重視。”一定要注意,他并沒有說“愿望”、“欲望”或“希望”,而是說“渴望”得到重視。
這是一種令人痛苦而且迫切需要解決的人類的饑餓,只有極少數能滿足這種人類內心饑餓的人才能把握別人,“甚至在他去世的時候,連殯儀館的人也會為之嘆息”。
1865年4月15日早晨,林肯奄奄一息地躺在福特戲院對面一家簡陋公寓的臥室中,他在戲院遭到了布思的槍襲。就在林肯即將咽氣時,陸軍部長史丹頓說:“這里躺著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完美的元首。”
林肯為人處世的成功秘訣是什么呢?我曾花了10年時間研究林肯的一生,并用了整整3年時間撰寫和修改了一本名叫《林肯傳》的書。我相信我已盡了一切可能,對林肯的性格及家庭生活作了詳細透徹的研究。而對于林肯的為人處世之道,我更是作了特殊研究。他是否喜歡動不動就批評別人?啊,確實是這樣。
林肯年輕的時候住在印第安納的鴿溪谷時,他不僅喜歡指責別人,還寫信作詩來挖苦別人,把這些信扔在一定會被人發現的路上。其中有一封信竟致使對方終生都痛恨他。
即使林肯在伊里諾伊州的斯普林菲爾德鎮當上律師之后,他還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公開攻擊他的對手。不過這也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
1842年秋天,林肯在《斯普林菲爾德日報》發表了一封匿名信,譏諷一位自高自大的政客詹姆斯·謝爾茲。所有讀過它的人都捧腹大笑。謝爾茲是個敏感而自負的人,惱怒萬分。他一查出是誰寫的這封信之后,就立即跳上馬去找林肯,提出要和他決斗。林肯不想打架,便反對決斗,但為了保全面子,只好接受決斗的要求。對手讓他隨便選擇武器。由于林肯雙臂較長,他就選擇了騎兵用的長劍,并向西點軍校一位畢業生學劍術。決斗那天,他和謝爾茲在密西西比河的一個沙灘上對峙,準備決戰至死。但就在決斗即將開始的最后一分鐘,他們的同伴阻止了這場決斗。
這是林肯人生當中最難堪的一件事。這給他在為人處世方面上了寶貴的一課。從此以后,他再也沒有寫過任何侮辱他人的信,也不再譏笑別人了。從那時起,他不再因為任何事而批評別人。
在美國內戰期間,林肯屢屢委派新的將領統帥波多馬克的軍隊作戰,麥克里蘭、波普、伯恩塞德、胡克、米德——全都相繼慘敗。這使得林肯在房間里絕望地來回走動。全國有一半的人都在痛罵這些不中用的將軍,但林肯卻始終一聲不吭,不作任何表態。他最喜歡引用的一句格言是“不議論別人,別人才不會議論你”。
當林肯夫人和其他人都在非議南方佬時,林肯說道:“不要批評他們。如果我們處在與他們相同的情況下,也會跟他們一樣的。”
1863年7月初,葛底斯堡戰役打響。7月4日晚,南方的李將軍開始向南撤退。當時烏云籠罩,大雨傾盆而下。當李將軍率領敗軍之師退到波多馬克時,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難以通行;而在他身后則是乘勝追擊的北方聯軍。李將軍已經被圍困了,無路可逃。林肯看到這正是天賜良機——可以俘獲李將軍的軍隊并立即結束戰爭。于是他滿懷希望地命令米德將軍,不必召開軍事會議,而是立即進攻李將軍。林肯用電報下命令,又派出特使,要求立即行動。
而米德將軍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所做的與林肯命令的恰恰相反。他違背了林肯的命令,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他一再拖延,猶豫不決。他還打電話以各種借口來解釋。他甚至一口回絕了進攻李將軍。最后,河水退卻,李將軍和他的軍隊從波多馬克逃走了。
林肯異常惱怒。“這是什么意思?”林肯朝他的兒子羅伯特大聲叫嚷。“天啊!這是什么意思?敵軍已落入我們掌心,只需一伸手,他們就會完蛋了!但我不論說什么做什么,卻不能讓軍隊前進一步。在這種形勢下,幾乎任何一位將軍都能擊敗李將軍。如果我在那里,我自己就可以消滅他!”
在痛苦失望之余,林肯坐下來給米德將軍寫了一封信。要記住,林肯這時已經非常克制自己的脾氣了。因此,林肯這封寫于1863年的信算是最嚴厲的斥責了。
“我親愛的將軍:
我想你肯定體會不到李將軍的逃脫所帶來的嚴重不幸。本來他已經處于我們的絕對掌控之中,如果抓住了他,再加上最近我們在其他方面的勝利,戰爭就可以結束了。可是現在,戰爭恐怕會無限期拖延。假如你不能在上周一成功地擊敗李將軍,你又怎么能在渡河之后進攻他?因為那時你手中的兵力可能不到現在的2/3。期盼你會成功是不明智的,我已不再期盼你會做得更好。你已經失去了大好時機,我深感痛惜。”
你猜猜米德讀了這封信后會是什么反應?
結果米德一直沒有看到這封信,因為林肯并沒有將它寄出去。林肯遇刺身亡后,人們從他的文件中找到了這封信。
我猜想——這僅僅是猜想——林肯在寫完這封信后,向窗外遠望,自言自語道:“等等。也許我不該這么著急。我坐在這寧靜的白宮中,命令米德進攻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我當時如果到了葛底斯堡,如果我也和米德上周一樣見過遍地鮮血,如果我的耳邊也聽到了傷亡士兵的哀號和呻吟,也許我就不會急著進攻了。如果我的性格和米德一樣柔弱,我的做法可能會與他相同。無論如何,現在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了。如果我寄出這封信,固然可以發泄我的不快,但米德不會為自己辯護嗎?他甚至會反過來斥責我。這將會產生厭惡心理,損害他的軍隊統帥的威信,甚至會使他干脆辭職不干了。”
于是,就像我上面所說的,林肯將信放在一邊,因為他已從痛苦的經驗中體會到:尖刻的批評和斥責是無濟于事的。
上一篇:用自己的快樂感染他人
下一篇: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