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靠頭腦
那是在中世紀時,埃及人薩拉丁憑著自己的萬夫下當之勇一躍而成為威震四方的大人物。他接連打敗了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的王國,聲勢十分浩大。由于他連年用兵。四處征戰,國庫很快用空了。
不久,又發生一件要事,急需一筆巨款,然而薩拉丁這才發現沒錢好使了。他急得團團轉,想呀想呀。突然想到了麥啟立德是亞歷山大利亞的猶太富翁。只要他肯幫忙,事情就好辦了。可是那個猶太人視錢如命,決不輕易出錢,而薩拉丁又不愿用強迫的手段逼他這樣做。
怎么辦?薩拉丁傷透了腦筋。最后,他決定借個冠冕堂皇的口實先叫麥啟士德上圈套,進而讓他把錢拿出來。一天,薩拉丁把麥啟士德請進宮來,盛情款待。
席間,他們親熱地談論一陣后,薩拉丁故作謙恭地問安啟士德:“好先生,許多入盛贊您學識淵博,我早有耳聞。借此機會,找想向您請教一下,在猶太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這三者之間,到底哪一種才算是正宗呢?”
麥啟士德一聽這話,就知道薩拉丁是在讓他鉆圈套,又猜想薩拉丁不知道在他身上打什么主意。于是,他暗暗想,在這三者中,我決不偏袒哪一方而貶低另外兩方。這樣,薩拉丁就沒法挑他的刺兒了。
麥啟士德靈機一動,很快想出了對策。他慢條斯理地回答道:“陛下所提的問題是非常有意義的,可是要回答這個問題,請允許我先講一個短短的故事。”
薩拉丁點點頭。“我記得曾聽人不止一次講過,從前有一個大富翁,家里藏著許多珍珠寶石,其中他最心愛的是一個極美麗、極名貴的戒指。他希望這戒指成為于孫后代的傳家寶,不讓它落到外人的手里,所以特地在遺囑上寫明:得到這戒指者便是他的繼承人,其余的子女都要尊他為一家之長。”
“那個得到這戒指的兒子、也照著同樣辦法立了遺囑教子女們遵守,誰得到戒指便是一家之長。這樣,那戒指傳了好幾代,終于傳到某一個家長的手里。”
“這個家長有三個兒子,個個有才有德,對父親都極孝敬。因此,個個受到父親的疼愛。三個青年都知道,那戒指歷來就是做家長的憑證,所以,都懷著希望,無微不至地服侍著垂老的父親,想讓父親能把戒指傳給自己。”
“那位老人家對三個兒于一樣鐘愛,一時,不知把戒指傳給誰好。兒子們一個個暗暗向他請求,他都答應了。他想,最好讓三個兒子都得到滿足。于是私下叫來一個技藝高超的匠人,想請他仿造兩只戒指。結果,仿造的戒指跟原來的一模一樣,放在一起,連匠人也辨不出真偽。父親臨終時,就把這三只戒指分別傳給了三個兒子。”
“父親死后,兄弟三人都要求以家長的名份繼承產業,彼此各不相讓,并都拿出父親傳給的戒指作為憑證。三只戒指一個樣,分辨不出哪一只是真的。所以,究竟誰應該做真正的家長,這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直到現在還成為懸案。”
“陛下,上帝所賜給三種民族的三種信仰也跟這情形樣。你問我哪一種才算正宗,其實,大家都以為自己的信仰是正宗。他們都可以找出自己的教義和戒律來,以為這才是真正的教義、真正的戒律,以為自己是天父真正的繼承人。這問題之難以解決,就象是那三只戒指一樣,實在叫人無從下個判斷。”
薩拉丁聽他這么一說,知道他十分機警,便沒敢繼續施用伎倆。然而他又急需款子用,無奈,只得把實情告訴麥啟士德,問他能否幫這個忙。薩拉丁還如實說出,要不是麥啟士德把這個難題回答得如此圓滿巧妙,他本來是打算奪走麥啟士德的萬貫家產的。
麥啟士德聽了薩拉丁這番話,有些感動,便慷慨地答應了薩拉丁的要求。后來,薩拉丁有了錢義如數還他,還送給他一些貴重的禮物。此后,薩拉丁一直把他看成朋友,時常接他進宮,當上賓款待。
上一篇:做人一定要本分
下一篇:關鍵是要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