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文殊臺夜觀佛燈》原文與賞析
王守仁
老夫高臥文殊臺,拄杖夜撞青天開。
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燈來。
這首詩景象闊大,聲勢奪人,有斡旋天地,揮斥風(fēng)云的氣概。詩人并非故作驚人語,這和他的身分、地位以及所處境遇的順適密切有關(guān)。古人說“詩言志”,又說“詩為心聲”,就是這個道理。
文殊臺,在廬山牯嶺西端大天池旁的懸崖上,臺呈半月形,是古人供奉文殊菩薩的地方。其時王守仁正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的官職,平定了江西寧王宸濠的叛亂,寓居廬山。曾在山上寫了不少詩,《文殊臺夜觀佛燈》即為其中的一首。
所謂“佛燈”是深山大谷間經(jīng)常發(fā)生一種自然發(fā)光現(xiàn)象,廬山是佛教名山,所以和尚稱之為佛燈,而道教則稱為圣燈或神燈。宋范成大《吳船錄》記作者在四川青城山丈人觀見到此燈的情況:“夜有燈出四山,以千百數(shù),謂之圣燈。圣燈所至都有,說者不能堅決,或云古人所藏丹藥之光,或謂草木之靈者有光,或又以為龍神山鬼所作,其深信者則以為仙圣之設(shè)化也。”青城山是道教勝地,所以道士稱它為圣燈,實際是一回事。
《禮記·曲禮》說:“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行役以婦人,適四方乘安車,自稱曰老夫。”詩中的“老夫”是詩人自稱,雖并非《曲禮》之義,但和謙稱村夫、野夫、征夫、病夫等不同,自稱老夫,即有老氣橫秋之意。詩寫文殊臺地勢高峻,詩人高臥臺上,拄杖竟能觸擊天空,以致撞破青天,天上的星星撒落下來,鋪滿平野,于是山中的和尚都說佛燈出現(xiàn)了。
把山谷中閃現(xiàn)的不可以數(shù)計的火光,比作天上撒落下來的星星,已很奇特;而星星的所以撒落,是由于詩人身在高處,拄杖撞破青天所致,想象更不可思議。但詩的刻畫卻十分真實生動,與詩題《文殊臺夜觀佛燈》緊緊相扣。火光飄舞在山腰,從文殊臺往下觀看,黑暗中除火光以外不可能見到它物,因此仿佛腳是另一布滿星星的天空,于是很自然地產(chǎn)生撞破天空,撒落星星的聯(lián)想。這樣的想象,身歷其境的人一般都能感受到,但要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來表現(xiàn),卻非大手筆不能。詩人的可尊敬,即在于此,因為詩人不僅感覺敏銳,還有過人的表達(dá)能力。
理學(xué)家一般是不信神佛的,王守仁更以提倡格物致知著稱。這種自然發(fā)光的物理現(xiàn)象,當(dāng)時的科學(xué)發(fā)展水平,還不可能獲得正確的解釋。上引范成大的文章,對這現(xiàn)象歷舉種種傳說,作者亦抱著疑以存疑的態(tài)度,王守仁詩結(jié)以“山僧盡道佛燈來”,見出他對佛燈之說,也是并不相信的。
上一篇:《經(jīng)籍、寓言故事·摸象》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文殊院》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