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3 彩色片 108分鐘
美國20世紀福斯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編?。罕枴R默爾曼 攝影:弗雷德·舒勒 主要演員:羅伯特·德·尼羅(飾魯珀特·普帕金) 杰里·劉易斯(飾杰里·蘭福德) 黛內·阿博特(飾麗塔)
【劇情簡介】
杰里·蘭福德是美國“今晚電視”節目的著名喜劇演員,用說笑話來取悅觀眾,受到觀眾的熱愛和崇拜。
在電視演播室外面,每天都聚集一大群他的狂熱崇拜者,擠在那里,等他出來,以便一睹他的風采或請他簽名留念。在這群人中,有一個30開外、衣著整齊的男子,名叫魯珀特·普帕金。他隨意地跟周圍人開玩笑,一點一點地擠到演播室門口,等待蘭福德的出現。蘭福德終于走了出來,人群大亂,紛紛擠上前去要他簽名留念。在侍從的護衛下,他好不容易擠到自己的黑色轎車前。他坐進轎車,突然發現一個愛他愛得發狂的年輕姑娘瑪莎從汽車后座一把將他抱住。他拼命掙脫開姑娘,逃出轎車。侍從把大喊大叫的瑪莎從車里拖了出來。普帕金乘機上前為蘭福德開道,使他得以重新坐進汽車,同時自己也擠了進去,并隨手把車門關上,讓蘭福德大吃一驚。筋疲力盡的蘭福德無可奈何,只好叫司機開車。
在車里普帕金解釋說,他想當喜劇演員,要求蘭福德聽聽他說笑話。為應付普帕金的糾纏,蘭福德叫他給自己的辦公室打電話聯系。這時,普帕金腦海里出現了幻想:在薩迪餐館,他與蘭福德坐在餐桌旁,蘭福德懇求普帕金代替他到電視上去演出。幾經說服,普帕金才勉強表示同意,讓蘭福德能休息一段時間。
蘭福德回到住處,接到瑪莎打來的電話。他立即掛斷電話,奇怪自己一向保密的私宅電話她怎會知道。
普帕金到住處附近的酒吧去見昔日同學、吧女麗塔。他對麗塔說,從中學時代起他就一直愛著她。他約麗塔到一家中國餐館吃飯,并給她看自己珍藏的名人簽名冊,其中有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還有美國當今的“喜劇之王”蘭福德。他說他的夢想是成為新“喜劇之王”。他希望成名后麗塔能與他結成百年之好。
第二天,普帕金給蘭福德辦公室多次打電話都碰了釘子,但他仍不死心,跑到蘭福德辦公室,坐等其出現。蘭福德的助手卡西·朗小姐出面會見,要求他把自己的喜劇劇目錄好后給她。他離開大樓時發現瑪莎等在門口。瑪莎說:“要不是我,你根本沒機會接近蘭福德?!逼张两鹋绿m福德看見自己與瑪莎接近而影響自己的前途。于是加快腳步擺脫了瑪莎。普帕金很快帶著錄音帶返回蘭福德辦么室。朗小姐叫他第二天下午再來。他腦海里又出現了幻想:蘭福德告訴他,錄音帶證明他是一個喜劇天才,并邀清他和女友麗塔到他鄉間別墅去歡度周末。
與此同時,蘭福德正沿街步行。突然,他發現瑪莎緊緊尾隨其后,馬上加快腳步,跑進一家商場,才把癡情的瑪莎甩掉。
在又一次幻想中,蘭福德在電視上將普帕金介紹給全國觀眾,并請普帕金過去的中學校長作為神秘嘉賓在電視的特別節目里為普帕金與麗塔主持婚禮。校長對未能及早發現他的表演天才而深表歉意。
翌日,普帕金到蘭福德辦公室聽回音。朗小姐告訴他,他雖有喜劇潛質但缺乏經驗,不是合適人選。普帕金堅持面會蘭福德并拒絕離開接待處,接待員不得不叫來警衛將他趕走?,斏仍跇峭?,嘲笑他吃了閉門羹。她說蘭福德就在辦公室里,不想見他。普帕金氣憤地重返樓內,徑直闖入辦公區,要求會見蘭福德。這次,他被三個警衛架出大樓,推到馬路上,而他卻對瑪莎謊稱,蘭福德邀他周末到其家聚會。
普帕金帶著盛裝的女友麗塔來到蘭福德的鄉間別墅。男仆顯然未得到他們來訪的通知,不知是否應該接待,弄得進退兩難。普帕金卻大模大樣地帶著女友參觀別墅房間,她像回到自家一樣。蘭福德得悉此事,從高爾夫球場趕回別墅,他先耐心地勸說普帕金帶著女友馬上離開,但普帕金賴著不走。蘭福德忍無可忍,只好下逐客令。麗塔感覺受到極大的侮辱,憤然離去。普帕金也只好離開,但一個新的行動又在心中萌生。
普帕金與瑪莎坐在汽車里,兩人戴著墨鏡,普帕金手里還握著手槍。蘭福德終于從住所里走了出來,瑪莎開車尾隨。突然,普帕金跳出汽車,用槍逼著蘭福德坐進車里,把他帶到瑪莎的住所,逼他給節目制作人打電話,讓一個自稱“國王”的男人作為今晚節目的嘉賓在電視上代替他當“喜劇之王”,否則蘭福德將被處死。接著普帕金用膠帶將他牢牢地綁在椅子上,自己到電視臺去準備演出。節目制作人、電視廣播公司董事、蘭福德的律師和聯邦調查局特工在辦公室爭論如何處理這起綁架事件。特工反對屈服于綁架者的壓力,而電視公司堅持接受綁架者的條件。最后公司的意見占了上風,制作人開始準備晚間節目。
瑪莎留下來單獨和蘭福德在一起。她穿著性感的三點式內衣,試圖誘惑蘭福德與她在餐桌上做愛。蘭福德要她松綁,她照辦了。他立即將瑪莎打倒,乘機逃脫。
普帕金來到電視演播室,自稱“國王”。特工立即將他扣留,要他說出蘭福德的去處。他拒絕透露任何情況。電視臺只得錄制下他準備好的喜劇節目。節目錄完,普帕金堅持要在正式播出后才講出關押蘭福德的地點。在兩名特工“陪同”下,他來到麗塔工作的酒吧,打開電視機,正好趕上他的節目開始。他的目的達到,心甘情愿地被押上警車帶走。最后由于綁架罪,他被判六年徒刑。
這一綁架事件使普帕金在全國出名,他的照片刊登在所有主要雜志的封面上,成為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電視新聞報導,他在服刑兩年后被提前釋放,而以他的親身經歷為素材拍成的影片《一夜國王》即將公映。更重要的是他在電視上有了自己的專欄節目,成為聞名全國的新“喜劇之王”。
【鑒賞】
《喜劇之王》雖然在票房上不很成功,但卻是斯科塞斯的一部重要影片,具有后現代主義電影的某些特征。
后現代主義影片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反思與自指,而反思與自指又往往用電影與電視本身作為電影的創作題材。用這一點來考察,《喜劇之王》的這一特征是很明顯的,是通過電影對電視進行評述。
影片里的“杰里·蘭福德節目”顯然是模仿美國最受歡迎的“今晚電視節目”——“約翰尼·卡森節目”。這個節目類似我國的單口相聲,用幽默與笑話來取悅觀眾,使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約翰尼·卡森作為“喜劇之王”是美國報酬最高的電視演員之一。影片用寫實的手法維妙維肖地模仿了這一通俗節目。影片的起始鏡頭也就是“杰里·蘭福德節目”的開始鏡頭:在彩色幕布上疊印著字幕,節目主持人宣布“現在是杰里·蘭福德時間”,然后介紹特約嘉賓和蘭福德樂隊,這時蘭福德從幕布后面走出來,開始說笑話。這些鏡頭幾乎是逐點模仿現實生活里“今晚電視”中“約翰尼·卡森節目”的起始鏡頭。美國觀眾,或對美國電視這一通俗文化有所了解的觀眾,一看馬上就有一種親切感和幽默感,引發一陣笑聲,取得明顯的喜劇效果。
自從電視問世以來,逐步取代電影,進入千家萬戶,成為大眾化和通俗文化最強有力的傳播媒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認識方面起著越來越大的潛移默化作用。美國是世界上電視開播最早也是最普及的國家之一,電視與電影一樣也成為培育“美國夢”的溫床。杰里·蘭福德的成名是“美國夢”的具體體現,小人物魯珀特·普帕金夢想成為新“喜劇之王”的強烈愿望,正好反映了蕓蕓眾生內心潛在的追求實現“美國夢”的渴望,促使他采取一切手段,甚至綁架這一極端方式來達到目的。普帕金的處世哲學是:與其庸碌一生,不如風光一時。為了一夜“喜劇之王”的風光,他寧愿終身坐牢去嘗鐵窗滋味。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只要付出代價,一個人就能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影片形象地表現了他是如何不擇手段來實現當一夜“喜劇之王”這一“美國夢”的。
后現代主義促使人們就藝術、文化、生活態度等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促使人們敏銳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矛盾。二次大戰后的反思影片已超越了電影的透明性,看到了電影的內部結構,讓人們明白電影是制作出來的,是有深刻內涵的。這樣,電影觀眾就不是作為被動角色。盲目吸收影片所提供的一切信息,而是主動參與進去,進行認真的思考,這與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是一致的。影片的結尾往往最能反映導演的意圖。普帕金被判入獄六年,但服刑兩年后被提前釋放。他出獄后成為各種傳播媒介的英雄,雜志的封面人物,并在電視臺擁有自己的節目,成為最受歡迎的“喜劇之王”。這一結尾是真實的,抑或僅是他的幻想,我們不清楚,導演也未明說,但這正是導演的意圖;通過開放性結尾,給觀眾留下一個疑問。
這部影片通過喜劇形式引導觀眾去思考尖銳的社會問題:在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后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里,人們在想些什么?在追求些什么?通過普帕金和瑪莎的瘋狂行動說明了些什么?這些瘋狂行動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是什么?……在影片里,斯科塞斯對這些問題沒有給以明確回答,也不會給以回答,因為傳統電影滿足觀眾的希望,而后現代主義影片卻打碎觀眾的希望,給人們留下足夠的思考余地,讓觀眾根據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得出相應的結論。
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里,由于人際關系的冷漠和高技術的廣泛使用,造成了人的孤獨感。這是西方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但這只是問題的一面。問題的另一面是:西方一些著名的影視明星,由于承受不了社會的巨大壓力和影視迷們的狂熱追求,有意識地離群索居,把自己“孤立”起來,圖個片刻安寧。本片正是從這一視角來描繪蘭福德的心態。
影片開始不久,在電視演播室門外,出現了爭睹蘭福德風采和要求他簽名留念的狂熱人群。蘭福德的出現將這種狂熱推向高潮。這時導演用了一組中近景鏡頭,讓我們觀察到他那無可奈何的面部表情和急于擺脫人群糾纏的迫切心情。好不容易在侍從的護衛下,他躲進汽車,又遭到瑪莎的“突然襲擊”,他逃出汽車又陷入狂熱的人群。瑪莎被拖出汽車后,普帕金乘機將他送入車內,自己卻又坐到他身旁。從此,普帕金像鬼魂一樣纏住他不放,直到影片結束,使他不得安寧。
別人害怕孤獨,而蘭福德卻追求孤獨,這種反常心理是客觀環境造成的。隨著攝影機的鏡頭,我們看到他單身一人住在一所大房子里,沒有妻室和子女,除了工作伙伴外,沒有親朋好友。他經常獨自上街,偶爾跟行人和電視迷打個招呼,但拒絕跟任何人接觸。他在郊區有座豪華別墅,除年老的男仆和女傭兩人外,偌大一座別墅也只有他一人居住。在影片里,除了開始的群眾場面和最后的綁架鏡頭,他始終處在自我封閉的孤獨狀態中,這當然不是偶然的,而是導演有意安排的,目的是通過鏡頭運動突出他的孤獨。
此外,影片還通過真實與幻想鏡頭的交叉剪輯,讓觀眾得以窺視小人物普帕金幻想成名的迫切心情,但幻想是甜蜜的,而現實是冷酷的。銀幕上首先展現了普帕金在汽車里與蘭福德交談并目送他返家的場面,然后鏡頭切至兩人在飯店里共進午餐。午餐時,蘭福德要求普帕金代替自己作為“喜劇之王”在電視里表演六周,以便他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而普帕金則表示時間太長,不能接受,但在蘭福德一再懇求下勉強接受了他的請求。在另一組鏡頭里,普帕金將錄音帶送給朗小姐,然后鏡頭切至蘭福德在辦公室里與普帕金親切交談,大肆吹捧后者的喜劇天才,對普帕金說:“我恨你,我嫉妒你”,并邀普帕金帶女友到他鄉間別墅度周末。接著,鏡頭切至蘭福德在大街上步行,瑪莎緊隨其后。斯科塞斯在處理這兩組鏡頭時,從現實到幻想,再從幻想到現實,沒有使用任何交待鏡頭,也沒有任何暗示說明鏡頭的轉換,而是讓觀眾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解構。
影片接近尾聲時,蘭福德被綁架者關在瑪莎的住宅里。這時,導演使用了俯拍的換喻鏡頭,讓普帕金圍著蘭福德轉圈,一面轉一面用膠布把蘭福德牢牢地捆綁在椅子上。這一換喻鏡頭的含義是明顯的:普帕金懷著一種強烈的愿望去接近蘭福德,結果繞來繞去總達不到目的,最后不得不把他綁到椅子上,用這種非法手段才取得到電視臺去充當一夜“喜劇之王”的通行證。
普帕金的人生哲學在這組鏡頭里得到了充分印證,同時也給觀眾留下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上一篇:《唐人街》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土地》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