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查第格是一個富有、正直、品性優良的巴比倫青年。他學識淵博,但明哲保身,自以為可以平安快樂地度過此生。然而命運似乎專門與他開玩笑,不幸總是接二連三地降臨到他的身上。他相繼遭到未婚妻和妻子的背叛;潛心研究大自然,卻屢遭不幸;成為巴比倫國王的寵臣后與王后阿斯達丹互相傾慕,雖無逾禮之舉,卻被嫉妒的鄰居告密,被流亡埃及和阿拉伯;在阿拉伯,勸止了當地寡婦殉夫的陋習,卻被祭司們判以死刑;在巴比倫挑選新國王的比武臺上戰勝勁敵,卻在當晚被伊多巴盜走盔甲,勝利果實被竊取……最后,查第格終于告別以往的遭遇,否極泰來: 在化身為白須隱士的天使奧斯拉的點撥下,查第格懂得了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磨難和遭遇都是造物主上帝對他的考驗,于是不再抱怨命運的不公,主動爭取自己的幸福,終被擁立為巴比倫國王,并與阿斯達丹成婚。巴比倫從此天下太平,繁榮富庶,盛極一時。查第格也終于獲得真正的幸福。
【作品選錄】
像美麗而落難的后妃一樣,阿斯達丹王后回到巴比倫大受歡迎。城中已經比較安定。伊爾加尼的諸侯在某次戰役中陣亡了。巴比倫人得勝之余,宣稱要挑選一位國君與阿斯達丹結為夫婦。巴比倫的國王兼阿斯達丹的夫君這個天下第一的名位,誰都不愿意讓陰謀與黨派操縱。大家發誓,非立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不可。當下在離城一二十里的地方辟了一個大校場,四周搭起華麗的看臺。選手穿著全副武裝到場,各人在看臺后面有間獨立的臥房,不準外人與他相見或是相認。競賽的項目是先跟四個騎士格斗,再由四戰四勝的人互相角逐,以壓倒群雄為優勝。優勝的人過四天再來,穿著原來的盔甲,解答祭司們的謎語。解答不出的取消資格。還得重新比武,直到選出一個文武兩場都獲優勝的人為止;因為群眾決定要立一個智勇雙全的國王。比賽期間,王后從頭至尾都受著嚴密的監視,只許戴著面網觀戰,不能和選手交談,免得有偏袒不公之事。
這便是阿斯達丹報告查第格的消息,她只希望查第格為了她拿出勇氣和才智來壓倒眾人。查第格立即動身,暗中求告愛神維納斯加強他的勇氣,增長他的智力。大會前日,他到了幼發拉底河邊。他把自己的徽號,跟別的選手的徽號在一處登記了;然后按照比賽規則,隱著姓名,遮著面部,到抽簽排定的房內歇息。查第格的朋友加陶,在埃及白找了他一場,回到巴比倫,叫人把王后贈送的全副盔甲送進他的臥房,還代王后牽來一匹最好的波斯馬。查第格看出禮物是阿斯達丹送的,他的勇氣與愛情也就添加了新的力量與新的希望。
第二天,王后坐在滿綴珠寶的華蓋之下;四周的看臺上擠滿了巴比倫所有的婦女和各個階級的人。選手登場,把各人的徽號放在大司祭腳下,聽候抽簽。查第格抽在最后。第一個上場的是個家財富有的貴人,名叫伊多巴,虛榮透頂,膽子很小,身手笨拙,毫無頭腦。手下的奴仆說像他這樣的人應當做國王,他答道:“是的,像我這樣的人應當統治天下。”他便從頭到腳武裝起來: 披著黃金的戰袍,外澆綠色琺瑯,頭盔上插著綠色羽毛,槍上綴著綠色絲纓。但看伊多巴騎馬的架式,便知巴比倫的王位,上天決不是留給他的。第一個和他交鋒的騎士把他挑下馬;第二個把他刺翻在馬背上,兩腳朝天,張著手臂。伊多巴重新坐起,姿勢難看至極,引得觀眾哈哈大笑。第三個武士連槍都不用,只縱上一步,抓著伊多巴的右腿繞了半圈,把他摔在沙地上;值場的馬夫笑著趕來,扶他上馬。第四個騎士抓著他的左腿,把他向另外一邊摔下。他在一片倒彩聲中被人送往小房間過夜;這是比賽的規矩。伊多巴勉強拖著身子走去,說道:“想不到像我這樣的人遇到這樣的事!”
其余的選手應付得比較高明。有的接連打敗兩個騎士,還有連勝三個的。只有奧泰默王爺四戰四勝。最后輪到查第格: 他姿勢優美,一連把四個騎士挑下馬去。那就要看奧泰默和查第格兩人誰勝誰負了。奧泰默穿著金地藍花的戰袍,羽毛也是藍的;查第格是白盔白甲。看客分做兩派,有的希望穿藍的得勝,有的希望穿白的得勝。王后心跳不已,只求上天保佑穿白的。
兩位爭冠軍的選手互相沖刺,閃避,矯捷非凡,槍法那么巧妙,坐在鞍上那么穩定: 除了王后以外,大家巴不得有兩個國王。后來兩人的馬都累了,槍也斷了;查第格使出解數,竄到穿藍的背后,躍上馬背,把他攔腰抱著,摔在地下。奧泰默躺在場上,查第格跨著他的坐騎在他周圍打轉,表演種種騎馬的架式。看臺上的觀眾一齊吶喊:“白衣武士得勝了!”奧泰默氣憤交加,縱起身子,掣出佩劍;查第格從馬上躍下,舉刀相迎。兩人就在地下重新交鋒,一忽兒是勇力占先,一忽兒是智巧得勢。盔上的羽毛,護臂上的釘子,戰袍上的鎖片,在急攻猛打之下紛紛飛落。兩人有時往橫里砍去,有時從直里刺來,忽左忽右,不是對著頭部,便是照準胸部;或是后退,或是向前;時而分開,時而合攏;他們像蛇一般的蜷作一團,像獅子一般的向前猛撲;刀劍相擊,金星亂迸。末了,查第格定了定神,收住刀虛晃一下,一個箭步上前把奧泰默摔倒,劈手奪下他的武器。奧泰默嚷道:“噢,白袍選手,巴比倫的王位被你搶去了!”王后快樂得無以復加。穿白的和穿藍的兩位勇士,和別的選手一樣,都被照章送往下處歇宿;他們自有一般啞巴侍候,張羅飲食。王后的那個小啞巴是否在那里服侍查第格,只有讓讀者去猜了。他們單獨睡過一晚,第二天早上,冠軍還得把徽號送交大司祭查驗,同時宣布自己的姓名。
查第格筋疲力盡,雖然心上有著愛人,也睡著了。伊多巴住在隔壁,可睡不著。他半夜起來,走進查第格的臥房,偷了查第格的徽號,把綠盔綠甲替換了查第格的白盔白甲。天一亮,伊多巴得意洋洋地去見大司祭,自稱為奪得錦標的人。大家沒防他這一著;查第格好夢正酣,場上已經宣布伊多巴優勝。阿斯達丹回到巴比倫,心中說不出的驚駭和著急。看臺上的人差不多已經散盡,查第格方始醒來。他找他的盔甲,只有一套綠的。身邊沒有旁的衣服,只得穿上。他又詫異又氣惱,恨恨地穿著那裝束出場。
看臺上和校場上還剩下些人,都把查第格大聲吆喝,圍著他當面羞辱。從來沒有人受過這樣的難堪。查第格按捺不住,揮著刀,把欺侮他的群眾趕散了,但他不知怎么辦。他不能去見王后,也不能追討王后送的盔甲,恐怕連累她。阿斯達丹固然痛苦萬分,查第格也怒火中燒,憂急不已。他沿著幼發拉底河走去,以為命中注定要終身受難,沒有救星的了。他把一樁樁的倒楣事兒溫了一遍,從厭惡獨眼的女人起,到盔甲被盜為止;他心上想:“醒得太晚竟會有這樣的結果!我只要少睡一會,就能登上巴比倫的王位,做阿斯達丹的丈夫。學問、品行、勇氣,從頭至尾只替我惹禍招殃。”末了他不免嘀嘀咕咕的咒罵上帝,疑心真有什么殘酷的命運操縱一切,欺壓善良,保佑穿綠的武士飛黃騰達。他多少傷心事里頭,有一件是身上還穿著那套招人笑罵的綠盔綠甲。正好有個商人走過,查第格把那盔甲三錢不值兩文的賣了,另外買了件袍子,一頂小帽。這樣打扮好了,他沿著幼發拉底河前進,心里只怪怨上帝老是跟他作對。
查第格走在路上遇到一個隱士,令人起敬的白發直掛到腹部,手里捧著一本書,專心一意地念著。查第格站住了,向他深深鞠了一躬。隱者答禮的時候高雅大方,十分和氣,引起查第格的好奇心,想跟他攀談。他問隱士看的什么書。隱者道:“是命運之書,要不要看看?”他把書遞給查第格。查第格雖則精通好幾種文字,看到這本書卻一字不識,心里越發奇怪了。和善的老人說道:“我看你郁悶得很。”查第格回答:“唉!我有我的傷心事啊!”老人接口道:“要是你愿意我跟你做伴,也許對你有些好處;有時候我能夠在遭難的人心里播下些安慰的種子。”隱士的風度,白須和他手里的書,都叫查第格肅然起敬。他發覺老人的議論中間頗有些卓越的智慧。隱士提到命運,正義,道德,至高無上的善,人類的缺陷,德行與邪惡,都發揮得淋漓盡致,真切動人。查第格聽著,覺得有股不可抵抗的力量把他吸住了。他央求老人一路陪他回巴比倫。老人答道:“這是我求之不得的。請你用奧洛斯瑪特的圣名起誓,在這幾天之內,不管我做些什么,你決不離開我。”查第格起了誓,兩人便一同出發。
當夜兩位旅客走近一座壯麗的宮堡。隱士要求讓他和同行的青年借宿。門房儼然像個貴人,擺著一副大施主面孔引他們入內,交給一個總管,由總管帶去參觀富麗堂皇的內室;還讓他們坐在桌子下首,和主人一同吃飯。主人對他們望都不望。但他們受到的款待跟大家一樣,又周到又豐盛。吃完飯,仆人叫他們在一只鑲嵌琺瑯和紅寶石的金浴盆內洗澡,然后送入一間華麗的臥房安息。第二天早上,仆人給旅客每人一塊金洋,把他們打發了。
查第格在路上說道:“那主人雖然有些驕傲,人倒寬宏大量,待客非常豪爽。”他這么說著,發覺隱士背的那只大行囊繃得很緊,很大;原來他偷了鑲寶石的金浴盆,裝在袋里。查第格面上不敢有所表示,心里卻好生奇怪。
中午,隱士走到一所很小的屋子門口,要求歇一會腳。屋主是個吝嗇的富翁。一個衣衫襤褸的老當差出來接客,口氣很粗暴,帶他們到馬房里,拿出一些霉橄欖、粗面包和壞了的啤酒。隱士和頭天晚上吃得一樣得意。老當差在旁監視,唯恐他們偷東西,一面還催他們快走。隱士叫他過來,把早上到手的兩塊金洋給了他,還謝他的照應,接著又道:“請你讓我跟貴主人說句話。”當差很詫異,帶兩位旅客進去。隱士見了主人,說道:“慷慨的大爺,我受了您這樣盛大的招待,不勝感激;送上金盆一只,表示我一點心意,務請收下。”吝嗇鬼大吃一驚,幾乎仰面朝天摔在地下。他還在那里發愣,隱士已經急急忙忙帶著年輕的旅伴走了。查第格說道:“師傅,這是什么意思呢?我覺得你和一般人完全不同: 一位貴人豪爽非凡地招待你,你倒偷了他一只鑲寶石的金盆,拿去送給一個對你這么怠慢的吝嗇鬼。”老人答道:“孩子,那豪爽的主人招待過客,只是為了沽名釣譽,賣弄財富,從此他可以安分一些;吝嗇鬼卻會慷慨一些。你別大驚小怪,跟我走就是了。”查第格猜不透這個人究竟是荒唐透頂的瘋子,還是大智大慧的哲人;但隱士的話說得好不威嚴,查第格又起過誓,只得跟著他走。
傍晚,他們倆走到一所建筑精美而樸素的屋子,既不顯得奢華,也不顯得儉嗇。主人是個退休的哲學家,安安靜靜地在那里修身養性,但并不感到無聊。他造了這所隱居;對過往旅客無不竭誠招待,沒有一點炫耀的意味。他親自出來迎接兩位客人,讓他們先到一間舒服的房內歇息。一會兒,他親自來陪他們去吃飯,菜肴精美可口。吃飯中間,他談到巴比倫最近的革命,說話很得體。他似乎真心愛戴王后,希望查第格能參加這次比武,競爭王位。“但是,”他又說,“百姓就不配有一個像查第格那樣的國君。”查第格聽著臉紅了,心里越發痛苦。他們談話之間,都承認世界上的事情不能永遠合乎圣人賢士的心意。隱者始終認為大家不明白天意所在,只看到一鱗半爪而判斷全局是不對的。
接著談到情欲。查第格道:“啊!情欲真是禍水!”隱士回答:“那好比鼓動巨帆的風;有時大風過處,全舟覆沒;但沒有風,船又不能行動。膽汁使人發怒,使人害病;但沒有膽汁又不能活命。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不危險,又沒有一樣東西少得了。”
然后又提到快樂。隱士斷定那是神明的恩賜,他說:“因為人的感覺與思想都不是自發的,一切都從外界得來;苦與樂,跟人的生命同樣來自外界。”
查第格大為驚異,怎么一個行為如此荒唐的人,說理會如此透徹。彼此又愉快又得益地談了一會,主人把他們帶往臥室,感謝上天送了兩位道高德重的客人上門。他送他們錢,態度大方自然,決不令人難堪。隱者辭謝了。他向主人告別,聲明天不亮就得動身回巴比倫。賓主依依不舍地作別;查第格尤其敬重這樣一位可愛的人,對他仰慕不止。
隱士和查第格進入臥房,談了半天贊美主人的話。天才透亮,老人喚醒同伴,說道:“該動身了;可是趁大家還在睡覺,我要給主人留些紀念,表示我的敬意和好意。”說著,他拿起一個火把,點著屋子。查第格嚇得大叫,攔著他,不讓他作出這樣狠毒的事。但隱士力氣很大,把查第格拉著就走。屋子已經著火。兩人走了好一程,隱士又停下來,若無其事地看火燒,說道:“謝謝上帝,我這主人翁真有福氣,他的屋子從上到下,整個兒毀了!”聽著這幾句,查第格又想笑出來,又想把尊嚴的老人罵一頓,打一頓,又想自個兒逃跑。結果他一樣都沒有做,只是懾于老人的威嚴,身不由主地跟著他去過最后一宿。
那是在一個寡婦家里,她又慈悲又賢德,有一個十四歲的侄兒,非常可愛,是她唯一的希望。寡婦想盡辦法款待他們。第二天,她吩咐侄兒送兩位客人過一座橋,橋新近斷了,是個危險的口子。少年挺殷勤地走在他們前面。到了橋上,隱士招呼少年道:“你過來,我要表示對你叔母的感激。”他揪著少年的頭發,把他摔在河里。孩子掉下去,在水面上冒了一冒,被急流吞沒了。查第格嚷道:“噢,你這個禽獸!你這個十惡不赦的壞蛋!”隱士打斷了他的話,說道:“你不是答應我耐性的嗎?告訴你,在那天火燒的屋子底下,主人得了大宗藏金;至于這個被上帝處死的孩子,一年之內要謀殺他的叔母,兩年之內要謀殺你。”查第格嚷道:“誰告訴你的,蠻子?即使你看了那本命運之書,預先知道這些事,孩子又沒得罪你,怎么能把他淹死?”
查第格正說著,發覺老人的須沒有了,臉變得跟年輕人一樣。隱士的服裝不見了;通體放光,色相莊嚴的身上,長出四個美麗的翅膀。查第格撲在地下,叫道:“噢,天使!噢,天神!原來你是從天而降,來感化一個凡夫俗子,要他順從千古不變的法則的。”天使奧斯拉答道:“凡人一事不知,事事臆斷。不過蕓蕓眾生,最值得我點醒的還是你。”查第格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可是請你替我解釋一個疑問: 訓導那個孩子,使他一心向善,不是比把他淹死更好嗎?”奧斯拉回答:“他要是一心向善,要是活在世上,命中注定他將來要跟他的女人和兒子一齊被人謀害。”查第格道:“怎么!難道世界上非有罪惡與災禍不可嗎?好人一定得遭難嗎?”奧斯拉答道:“惡人終究是苦惱的: 他們的作用不過是磨煉世上少數的正人君子;須知善惡相生,沒有一種惡不生一點兒善果的。”——“可是,”查第格道,“假定有善無惡又怎么呢?”奧斯拉答道:“那么這世界不是這樣的世界了;世事演變也將受另外一類的智慧調度;那種完美的智慧只存在于天國之內,因為惡是不能接近上帝的。上帝造出無數的世界,沒有一個相同。變化無窮的種類就是他法力無邊的象征。地球上沒有兩張相同的樹葉,無垠的太空沒有兩個相同的星球。你生活在一顆原子上面,你所看到的都是由一個無所不包的主宰,根據永久不變的法則使它們各居其位,生逢其時。大家以為剛才死掉的那個孩子是偶然落水的,那所屋子是偶然起火的;可是天下沒有一樁出于偶然的事;什么都是考驗,或是懲罰,或是獎賞,或是預防。你別忘了那個漁夫,他自認為是天下最倒楣的人。奧洛斯瑪特卻派你改變了他的命運。弱小的人啊,你應當崇拜主宰,別跟他反抗。”查第格說:“可是……”言猶未了,天使已經往十重天上飛去。查第格心悅誠服,跪在地下頌贊上帝。天使卻在云端里對他大聲叫著:“上巴比倫去罷。”
查第格怔住了,好像一個霹靂打在他身邊;他茫茫然走著。進巴比倫那天,參加過比武的人已經在王宮的大廳上會齊,預備解釋謎語,答復大司祭的問題。除了綠袍武士,其余的都到了。查第格在城里才露面,就被群眾圍住;他們把他百看不厭的瞧著,嘴里不住的祝福,心里不住的祝禱,但愿他能統治天下。眼紅的阿利瑪士看見他走過,馬上渾身發抖,掉過頭去。眾人抬著查第格,直送到會場。王后聽說查第格來了,一邊存著希望,一邊覺得害怕,心里七上八下,說不出的焦急: 她既不明白查第格怎么會丟了盔甲,更不明白伊多巴怎么會穿著白的。查第格一到,場上就唧唧噥噥,起了一陣騷動。大家重新見到他,驚喜交集;但當天的會只有比過武的人才能出席。
查第格說道:“我跟別的選手一樣比過武;但我的盔甲今天給另外一個人穿在身上。我要求先解答謎語,再提出我參加過競賽的證據。”大會把這件事付于表決: 查第格誠實不欺的名聲還深深地印在眾人心里,大家便毫不遲疑,允許他參加了。
大司祭先提出一個問題: 世界上哪樣東西是最長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沒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于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
輪到伊多巴發言。他回答說像他這樣的人是不懂什么謎語的,只要一刀一槍勝過別人就行了。其余的人,有的說謎底是運氣,有的說是地球,又有的說是光線。查第格認為是時間。他說:“最長的莫過于時間,因為它永無窮盡;最短的也莫過于時間,因為我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在等待的人,時間是最慢的;在作樂的人是最快的;它可以擴展到無窮大,也可以分割到無窮小;當時誰都不加重視,過后誰都表示惋惜;沒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紀念的,它都令人忘懷;偉大的,它都使它們永垂不朽。”全場一致認為查第格的解釋是對的。
第二個謎語是: 什么東西得到的時候不知感謝,有了的時候不知享受,給人的時候心不在焉,失掉的時候不知不覺?
各人說出各人的答案。只有查第格猜中是生命。其余的謎語,查第格都同樣輕而易舉地解答了。伊多巴口口聲聲說,這是最容易不過的事,只要他肯費心,他照樣能應對如流。接著又問到正義,問到至高無上的善,問到治國之道。查第格的回答都被認為最有道理。有人說道:“可惜這樣一個聰明人武藝這樣不行。”
查第格道:“求諸位大人明鑒,我曾經在比武場中戰勝群雄。白盔白甲是我的。伊多巴大人趁我睡著的時候把它拿去了,大概他認為比綠的更合適。現在讓他穿著從我那兒拿去的漂亮盔甲,我只穿著長袍,我預備憑我的劍在諸位面前向伊多巴證明,打敗英勇的奧泰默的不是他,而是我。”
伊多巴心里十拿九穩,接受了挑戰。他覺得戴著頭盔,穿著戰袍,裹著護臂,打敗一個身穿便衣,頭戴睡帽的敵人,真是太方便了。查第格向王后行了禮,拔出劍來;王后瞧著他,又快活又害怕。伊多巴掣出劍來,對誰都不理。他往查第格直沖過去,仿佛勇猛非凡。他打算劈開查第格的腦袋。查第格躲過了,挺著劍的后三段往對方的劍尖只一砍,就把伊多巴的劍斬斷了。查第格隨即抱著伊多巴的身子把他摔倒,劍尖指著他胸甲的隙縫,說道:“要不讓我解除武裝,我就要你性命。”伊多巴始終覺得奇怪,像他那樣的人竟會處處失利;當下他聽憑擺布。查第格不慌不忙,脫下他漂亮的頭盔,華麗的胸甲,好看的護臂,明晃晃的護腿,披戴在自己身上,奔過去拜倒在阿斯達丹腳下。加陶毫不費事地證明了這盔甲原是查第格的。大會一致通過,立查第格做國王;阿斯達丹的贊成,尤其不在話下。她受了那么多災難,終于苦盡甘來,看到她那舉世欽仰的愛人做了她的丈夫。伊多巴回到家里稱孤道寡去了。查第格登了王位,十分快樂。他心上記著奧斯拉天使的話,也沒忘了沙子變成鉆石的事。王后和他都敬愛上帝。查第格讓使性的美人彌蘇弗天南地北地流浪。但他把強盜阿蒲迦招來,封他一個體面的軍職,答應他只要做一個真正的軍人,將來還有高官厚爵可得;倘使膽敢重操舊業,一定把他吊死。
賽多克和他美麗的妻子阿莫娜,從阿拉伯奉詔而來,管理巴比倫的貿易。加陶論功行賞,授了官職,極受寵愛。他做了王上的朋友。全世界的君主唯獨這位國王有一個朋友。小啞巴也沒有被遺忘。漁夫得了一所美麗的屋子;奧剛罰出一大筆錢賠償漁夫,還得歸還他妻子;但漁夫已經醒悟,只收了賠款。
美麗的賽彌爾因為錯認查第格會變成獨眼,后悔不迭;阿曹拉因為想割掉查第格的鼻子,痛哭不已。查第格送了禮物去安慰她們。眼紅的阿利瑪士羞憤交加,一病不起。從此天下太平,說不盡的繁榮富庶,盛極一時。國內的政治一以公平仁愛為本。百姓都感謝查第格,查第格卻是感謝上天。
(傅雷譯)
【賞析】
伏爾泰通過《查第格》這篇哲理小說主要表明了他對人生的看法和態度: 人生道路是曲折復雜的,充滿了變數和艱難險阻,世人永遠無法預料前面的路到底是布滿了荊棘還是坦途一片,但只要內心充滿對上帝的虔敬信仰和信任,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最終必能獲得成功,到達幸福的彼岸。選錄部分出自小說的最后三章,也是小說的高潮部分,描寫查第格在追求幸福過程中經受住最后一難考驗的故事。
查第格在巴比倫人挑選新國王的比武臺上打敗了奧泰默王爺,奪得比武的桂冠,眼看勝利在望,不料被一名落敗選手伊多巴偷走了盔甲,勝利果實被竊取。查第格遭此打擊,心灰意冷地離開了巴比倫。在跟化身為一位白須隱士的天使奧斯拉一起過了三宿并得到他的點撥之后,查第格茅塞頓開,不再抱怨命運之神的不公,不再消極躲避災難,一改明哲保身的人生態度,勇敢地面對困難,迎接挑戰,回到了巴比倫的比武臺上,以自己的智慧和勇猛戰勝對手,終于取得比試的勝利,成為新一任巴比倫國王,從而順利地通過了追求幸福過程中最后一難的考驗,獲得了他理想中真正的幸福。
其中18章“隱士”通過化身為白須隱士的天使奧斯拉與查第格三日共處、共同探討人生真諦的經歷,鮮明地反映了伏爾泰的宗教哲學觀——自然神論。隱士當著查第格的面做了四件看似極不合常理的“以怨報德、以德報怨”的事情,包括盜竊、縱火、謀殺等,試圖使查第格明白,“天下沒有一樁出于偶然的事;什么都是考驗,或是懲罰,或是獎賞,或是預防”;在所有這一切的背后,是造物主上帝那雙看透一切、無所不知的眼睛,是他在操縱著世人的命運,某個人遭難或者得福全非偶然所致。天使奧斯拉早已看出查第格心中隱藏著的對上帝的不滿,告誡他:“應當崇拜主宰,別跟他反抗。”正是在天使奧斯拉的點撥下,查第格堅定了對至高無上主宰的信仰,聽從天使的勸告,走上了返回巴比倫之路。毫無疑問,操縱人類命運的那只“看不見的手”就是那個“無所不包的主宰”,是“永久不變的法則”;但在伏爾泰看來,這個主宰既不是基督教的耶穌,也不是佛教的釋迦牟尼,更不是伊斯蘭教的真主安拉,而是自然神。眾所周知,伏爾泰在抨擊基督教之荒誕不經方面可謂不遺余力,但他并不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并不否定上帝的存在,而是堅信“任何事物都不是無中生有的”,認為是上帝創造了這個世界,并使之按一定的規則運行。這就是伏爾泰所主張的自然神論。
《查第格》又名“命運”,表明小說處理的是有關“命運”的主題。通觀小說全文,雖然基本上每段故事情節都與“命運”有關,特別是主人公查第格在每次遭難后,都要對自己的命運發一通感慨,認為一個人要在這世上追求幸福和快樂實在太困難,最后甚至以為自己是命中注定要終生受難。但直到小說最后,也即我們所選的最后幾章,小說的真實意旨才得以揭示: 要敬畏上帝,敬畏操縱人類“命運”的那只手。主人公查第格經天使奧斯拉的點化,心悅誠服地信仰和崇拜上帝,在當上巴比倫國王后,始終牢記奧斯拉的話,憑著對上帝的敬愛,將巴比倫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都感謝查第格,查第格卻是感謝上天。”可見在伏爾泰這里,上天才是至高無上的主宰。查第格前后行為之轉變以及最后幸福之獲得全在于對上帝信仰的堅定,這正是小說本身所要向讀者傳達的意旨。
《查第格》不僅是對伏爾泰自然神論宗教哲學觀的最好說明,也是他對理想王國和理想國王的具體勾勒。小說中的“上帝”是伏爾泰心目中的上帝,查第格也是伏爾泰心目中“上帝”所選擇的理想對象,是伏爾泰理想中的“哲人國王”。查第格被伏爾泰的上帝選為最值得點化的人,因為他正直、善良、品行端正,而且博學、智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自然科學、哲學和治國之道等均有深刻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查第格一直以理性為行事準則,從不做超越理性規則之外的事;他雖屢次遭難,卻能在欣賞無垠星空時聯想到地球和人的渺小,從而把自己所受的苦難暫時拋開;他所具備的這些素質使得上帝認為查第格就是人類最好的代言人,是人間國王的最佳人選。而由查第格這樣的哲人國王統治的王國,便是理想王國。伏爾泰的自然神論與理性準則在此得到了鮮明的張揚。
盡管伏爾泰的自然神論表現了他唯物主義主張的不徹底性,但同時小說中閃耀著包括儒道兩家在內的中國古典哲學的光輝。如果說伏爾泰在小說中所宣揚的理性主義準則以及哲人君主論比較符合以儒家為正統的中國封建統治思想,那么本書所選第十八章天使奧斯拉教導和規勸查第格時所說的善惡相生論以及深有“禍兮福兮”寓意的老哲學家和寡婦事件,則與老子哲學的智慧不謀而合。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伏爾泰這位18世紀法國啟蒙大師的開闊視野和開放心靈。
另外,第十七章“比武”典型地展現了查第格遭人陷害、遭受磨難的情節,呈現了貫穿小說全文的一條明線,讀者讀了本章便能對查第格以往的各種遭遇窺豹一斑。由查第格在追求幸福之途中遍嘗各種磨難的經歷,讀者不由會產生這樣的聯想: 這不是與《西游記》中唐玄奘師徒四人赴西天取經、佛祖使他們一行經受81難、才讓其取經成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嗎?又或許上帝選擇查第格為巴比倫新國王的唯一人選,并使他在此之前遭受常人難以想象的多重磨難,正是應了中國古代哲人孟子的那句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聯系伏爾泰本人的生平遭遇,他由于1743年批判法國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會的《哲學書簡》觸怒了法國政府,被巴黎法院下了逮捕令,不得不長年過著逃亡和隱居生活。然而,伏爾泰在法國和整個歐洲的聲譽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日益隆盛,并于1746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伏爾泰通過這篇作于1747年的短篇哲理小說,通過查第格、其實也是通過他本人的生平遭際,似乎在向人們昭示: 盡管人們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可能會遭受各種苦難,但只要像查第格那樣堅定信念,不屈不撓,最終必將達成心愿,獲得真正的幸福。故事那個大快人心的結局使得小說洋溢著積極樂觀主義精神,極富鼓舞人的力量。
(蔣向艷)
上一篇:《查密莉雅·艾特瑪托夫》原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凡爾納》原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