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1892—1927)的短篇小說。一個仆人被主人解雇后陷入無路可走的困境,一天傍晚,他來到荒廢的羅生門避雨。京都城里,因接連發生火災、風災和地震,呈現出一片蕭條、破敗景象,羅生門城樓上,餓尸遍地。仆人上樓后,發現昏暗的燈光下,一個老太婆在拔死人的頭發,不禁毛骨悚然。他提刀逼近老太婆,喝問她:“你在干什么?”老太婆戰戰兢兢地說拔頭發,想做成假發賣出去,不這樣做就得餓死。仆人聽完老太婆的話,就迅速剝去她的衣服,說:“我要是不這么干,我也就餓死了。”隨后,仆人把衣服夾在腋下,向黑漆漆的夜中走去,誰也不知他的去向。
仆人是個在生活逼迫下鋌而走險的藝術典型。在地震、旋風、火災、饑饉等災禍襲擊下,仆人無以為生。他面前只有兩條路:不是餓死就是當強盜。如果想活下去,“除了當強盜,別無他法”。但是,他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去當強盜。“善”與“惡”正在他心中進行較量。見到老太婆拔死人頭發的一瞬間,仆人曾產生過憎惡情緒。如果那時間他“是餓死呢,還是當強盜呢?”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餓死這條道路。可是老太婆的一席話,促使他頭腦里的“惡”戰勝了“善”,下定了當強盜的決心。他的邏輯是:人為了活下去,什么惡事都能干。老太婆為了活下去,象幽靈一樣拔死人頭發,以便做成假頭發賣出去;橫躺在羅生門城樓上的一具女尸,生前為了養家活口,把蛇肉切成塊,曬干了當魚干賣出去。老太婆、弱女子為了活命尚且干惡事,我為何干不得?“我要是不這么干,我也就餓死了”。于是,他剝下老太婆的衣服揚長而去。作品通過仆人的遭遇及心理活動的描寫,揭示了人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情況下會鋌而走險。仆人的行為是環境逼出來的,罪不在他自己,罪在社會。
《羅生門》是歷史小說。作品借用古代的故事,表現現代人的思想和情緒,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羅生門》的細節描寫引人注目。作品多次寫仆人“面頰上的面皰”,這一細節具有點明人物特征和把內心活動外化的作用。作品以設制懸念、氣氛渲染、心理描寫等手法吸引讀者。《羅生門》不失為短篇小說的上乘之作。
上一篇:《綠衣亨利》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美國之夢》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