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驢記》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古羅馬阿普列尤斯(約124—180)帶有道德勸喻性質和神秘色彩的長篇小說。全書共11卷,以主人公琉基的“變形”經歷為基本情節線索。琉基是個喜歡冒險的青年。他經商途中住在老人米隆家里。米隆的妻子是個魔術師,答應讓琉基嘗試一下變為鳥形的魔法;但因為弄錯了藥罐,琉基搽藥后變成了一頭驢。他先是被強盜拉去馱贓物,后又被多次轉賣,成了祭司、窮苦菜農的牲口。接著士兵搶走了它,又賣給當奴仆的兄弟二人。琉基雖成了驢身,但仍保持著人的意識。它的靈性使奴仆和主人吃驚。主人把琉基當作一頭通人性的怪驢送到劇院去表演。琉基從劇場逃到海邊,夢見埃及女神吩咐它在清晨行圣禮時吃下祭司手中的玫瑰花圈。琉基照辦,恢復了人形。從此他洗心革面,潛心侍奉女神和神主,事業有了成就,家境也寬裕起來。結尾的敘述有些出自阿普列尤斯的自身經歷。作品中還插入了一些短篇故事,如哈麗塔與特列鮑里、阿木兒與普西雅的愛情故事等。
古代流傳著人一物可以神異地變形的傳說。阿普列尤斯根據這種民間信仰創作了《金驢記》,在寫法和情節上借鑒了希臘作家阿利斯提德和盧奇安的作品。小說的道德勸喻內涵隱含在琉基的變形中。琉基原先貪戀色欲,游手好閑,即便是人形,過的也是牲畜般的生活,因此遭天罰,變成了真正的畜類。后來他按神意清洗了靈魂,從外形到內心都變成一個真正的人。從此也就不再受命運折磨,而過著安寧、幸福的日子。小說描寫了農村的赤貧、農民的無權地位和奴隸的悲慘處境,從某些角度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羅馬生活。
小說中既有真實的描述,又有奇特的幻想;既描寫了生活的歡樂,也有虔誠向善的勸喻。作為一個著名演說家,阿普列尤斯常運用華麗而精雅的雄辯文體。在描寫下層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言談舉止時,他又很接近樸實活潑的民間口語。作品把寫實、幻想和勸善結合起來,對后世的小說創作產生了影響。
上一篇:《迦馬耶尼》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鐵流》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