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拉里·達雷爾出生在美國芝加哥的一個富裕家庭,二十歲左右就離開家去了加拿大,在那里進入了一所航空學校,作為志愿兵,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空軍部隊,拉里和另一個青年飛行員成了好朋友。后者在一次空戰中,為保護拉里而中彈犧牲。拉里因此受到極大震動,開始思考人生的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如善與惡、幸福與不幸、命定與自由等。一戰結束后拉里復員回國,一心只想探求人生的終極意義,解決自己思想上的迷惘。為此,他丟下未婚妻伊莎貝兒,只身來到巴黎,刻苦自學各種哲學書籍,一待就是兩年,還解除了婚約。拉里然后又遍游世界各地,最后到了印度,在印度古老的吠陀經的啟示下,了悟了人生,懂得了獨居獨樂的價值。他返回美國,把繼承所得的家產分散給親友,自己當了一名普通的出租汽車司機,自食其力,心情恬淡而安逸。
【作品選錄】
他帶著她穿過一些狹隘的、彎彎曲曲的街道,盡管從街兩邊的高房子中間可以望見一抹青天,但仍舊很寒傖相,走了一會兒之后,就在一家門面很不像樣的小旅館門口站住。
“我們到了。”
伊莎貝兒隨著他走進一間狹窄的廳堂,廳堂的一邊有一張書桌,書桌后面坐了一個人,沒穿上衣,只穿一件細黑黃條子相間的背心,圍一條很臟的圍裙,在看報紙。拉里向他要鑰匙,那人從身后格子架里把鑰匙交給他,同時好奇地瞥了伊莎貝兒一眼,又轉為會意的假笑。顯然他認為伊莎貝兒去拉里的房間不是干規矩事情的。
他們爬上兩串樓梯,樓梯上鋪的破舊的紅地毯,拉里打開自己的房門,伊莎貝兒走進一間有兩扇窗戶的小房間。窗子望出去是街對面的灰色公寓,公寓底層是一家文具店。房內放一張單人床,床旁邊一只床頭柜,一口大衣柜鑲著一面大鏡子,一張裝了墊子但是椅背筆直的圈椅,兩扇窗子之間放一張桌子,桌子上有架打字機,一些紙張和好幾本書。壁爐板上堆了些紙面裝訂的書。
“你坐圈椅,椅子不大舒服,可是,這是我拿得出的最好的了?!?/p>
他另外拉了一張椅子,自己坐下。
“你就是住在這兒嗎?”伊莎貝兒問。
他看見她臉上的神情,哧哧笑了。
“就在這兒,我自從到巴黎來,一直就住在這兒?!?/p>
“可是為什么呢?”
“方便,這兒靠近國家圖書館和巴黎大學?!彼钢杆龥]有注意到的一扇門,“這里有個浴間,我可以在這兒吃早飯,晚飯一般就在我們吃午飯的那一家吃?!?/p>
“這太骯臟了?!?/p>
“不,我覺得不錯,我只要這樣子。”
“可是,這兒住的是些什么人呢?”
“噢,我不清楚。上面閣樓住了幾個學生。兩三個在政府機關里做事的老單身漢和一個奧臺翁劇院的退休女演員;唯一的另外一個有浴室的房間,住著一個包身的女人,她的男朋友每隔一個星期的星期四來看她;恐怕還有些暫住的客人。這地方很安靜,很規矩?!?/p>
伊莎貝兒弄得相當尷尬,而且由于知道拉里已經看出來并且在笑她,有點存心找碴兒。
“桌子上那本大書是什么?”她問。
“哪個?噢,那是我的希臘字典?!?/p>
“你的什么?”她叫。
“沒有關系,不會咬你的?!?/p>
“你在學希臘文嗎?”
“對。”
“為什么?”
“我想到要學一點。”
他望著她時,眼睛里帶著微笑,她也對他回笑。
“你可覺得不妨告訴告訴我,你到了巴黎之后,這兩年,做了些什么事情?”
“我看了很多書。一天總要看上八小時到十小時。我去巴黎大學聽過課。我認為,我已經把法國文學里所有的重要作品都看了,我而且能看拉丁文,至少能看拉丁散文,差不多跟我看法文一樣沒有困難。當然,希臘文要難些。可是我有一個很好的教師。在你來到巴黎之前,我每星期經常有三個晚上去他那里補習?!?/p>
“這樣會有什么結果呢?”
“獲得知識?!彼⑿φf。
“這好像不太實際。”
“也許不太實際,另一方面,也許很實際??傊浅V腥ぁD銢Q計想象不到讀《奧德修紀》的原文時多么令人興奮。使你感到仿佛你只要踮起腳伸出手來,天上的星星就能碰到似的。”
他從椅子上站起來,就像興奮得控制不住自己,在小房間內來回走著。
“前一兩個月我看了斯賓諾莎。我不敢說我已經十分懂得,可是感到非常振奮。就像乘一架飛機降落在巍峨群山中的一片高原上。四圍萬籟俱寂,而且空氣非常清新,像佳釀一樣沁人心脾;自己感覺到像個百萬富翁。”
“你幾時回芝加哥?”
“芝加哥?不知道。我就沒有想過。”
“你說過,如果你兩年之后,找不到你要找的東西,你就放棄不干嗎?”
“我現在不能回去。我剛要入門: 看見廣大的精神領域在我面前展開,向我招手,我急切要去那里旅行?!?/p>
“你希望在那邊找到什么呢?”
“我那些問題的答案?!?
他瞥她一眼,簡直有點頑皮。如果不是因為她和他這樣熟悉,她說不定認為他在開玩笑。“我想弄清楚上帝究竟有,還是沒有。我想弄清楚為什么世界上會有惡。我想要知道我的靈魂是不是不滅,還是我死后一切都完了?!?/p>
伊莎貝兒倒抽一口冷氣。聽見拉里講這些事情,她覺得怪不舒服,幸虧他談得非常隨便,聲調就和平時講話一樣,使她還能不露出窘相。
“可是,拉里,”她微笑說,“人們幾千年來都在問這些問題;如果能夠回答的話,肯定答案早已有了?!?/p>
拉里笑了一聲。
“你笑得就好像我說了什么蠢話似的,”她生氣說。
“沒有這個意思。我認為,你說得很在點子上??墒?,另一方面,你也不妨說,既然人們對這些問題問了幾千年,那么,他們就沒法不問這些問題,而且不得不繼續問下去。還有,你說沒有人找到過答案,這話并不正確。答案比問題還要多,而且不少的人都給這些問題找到完全滿意的答案。例如魯斯布魯克那個老頭兒?!?/p>
“他是誰?”
“哦,只是巴黎大學一個我不認識的人。”拉里隨口回答。
伊莎貝兒不懂得他是什么意思,但他繼續往下說。
“這話聽上去非常之幼稚。這些事情使大學里二年級學生感到興奮,但是,離開大學后就忘掉的。他們得養家糊口?!?/p>
“我不怪他們,你知道,我幸虧還有點錢可以過活。如果沒有的話,我也只好像別人那樣設法去賺錢了?!?/p>
“你難道把錢一點不放在眼里嗎?”
“是的。”他笑著說。
“你覺得自己在這些事情上還要搞多久呢?”
“我也說不了。五年。十年?!?/p>
“這以后呢?你預備把這種智慧派什么用處呢?”
“我如果有了智慧,我想我當不難懂得怎樣派它的用處?!?/p>
伊莎貝兒兩只手激動地勒在一起,身子從椅子上探出來。
“你完全錯了,拉里。你是個美國人,這兒不是你安身立命的地方。你安身立命的地方是美國?!?/p>
“等我搞好了,我就回去?!?/p>
“可是,你要錯過很多機會。我們正在經歷著一個世界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宏偉時代,你怎么能忍心坐在這死氣沉沉的地方一動不動呢?歐洲完蛋了。我們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強大的民族。我們正在一日千里地前進。我們什么都有。你有責任參加國家的發展事業。你忘記了,你不知道美國今天的生活多么使人驚心動魄。你有把握說你不參加這種建國大業,是因為你沒有勇氣去擔當目前面臨著每一個美國人的重任嗎?唉,我知道你多多少少也在工作,但這恰恰是逃避責任,可不是?這難道不恰恰是一種積極的偷懶嗎?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畏縮不前,美國會弄成什么樣子?”
“你很苛刻,心肝,”他笑著說。“我的回答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對他們說,這也許是運氣,多數人都準備按常規行事;你忘記的是,我想學習就跟——就跟格雷想要掙一大筆錢一樣熱烈。難道我想花幾年工夫教育自己真就是背叛祖國嗎?也許我學成以后,將有一點人家高興要的東西拿出來。當然這要看,可是,如果我失敗了,我也不比一個人做生意而沒有賺到錢更不如些。”
“那么我呢?我難道對你一點不重要?”
“你對我非常重要。我要你嫁給我。”
“幾時呢?十年之內嗎?”
“不?,F在。越快越好?!?/p>
“靠什么呢?媽沒有什么奩資給我。而且,她有也不肯。她會認為,這樣鼓勵你游手好閑是錯的?!?/p>
“我不要你母親的什么奩資,”拉里說?!拔矣腥K一年。這在巴黎很夠用了。我們可以有一所小公寓和一個做全天的女傭人。我們會生活得非常開心,心肝?!?/p>
“可是,拉里,三千塊一年是沒法子生活的?!?/p>
“當然能夠。很多人錢比這少得多也能生活?!?/p>
“可是,我不愿意靠一年三千塊錢生活。我沒有理由要這樣?!?/p>
“我過去只要一半的錢也就生活下來了?!?/p>
“可你,是怎么過的!”
她看一下那間寒傖的小房間,厭惡地聳下肩膀。
“這就是說,我儲蓄了一點錢。我們可以上卡普里島去度蜜月,秋天我們再去希臘。我渴想看看希臘。你記得我們過去不是時常談到一同周游世界嗎?”
“我當然想旅行。但不是這樣旅行。我不愿意坐二等艙,也不愿意住三等旅館,連個浴間都沒有,吃飯都在小飯店里。”
“去年十月,我就是這樣上意大利去的。玩得真開心。我們可以靠三千塊一年把全世界都跑到。”
“可是,我要有孩子,拉里。”
“這沒有關系。我們把孩子一起帶了去?!?/p>
“你真蠢,”她大笑說?!澳阒烙袀€孩子要花多少錢?維娥萊·托姆林森去年生了一個孩子,她盡量節省,還花了兩千五百塊。還有你知道雇一個保姆要多少錢?”她腦子里想到一連串的事情,變得愈來愈激動了?!澳阋稽c不實際。你不懂得你要求我的是什么。我年輕。我要找樂子。我要做別人家都做的事情。我要參加宴會,參加跳舞會,我要打高爾夫球和騎馬。我要穿好衣服。你可懂得一個女孩子不能穿得跟她一起的那些人一樣好,是什么滋味?拉里,你可知道買你朋友穿厭了的舊衣服穿,和感到人家可憐你送你一件新衣服,是什么滋味?我甚至于連去一家像樣的理發店做做頭發也做不起。我不要坐電車和公共汽車到處跑;我要有我自己的汽車。你想,你在圖書館里看書,我成天干的什么?逛馬路,看櫥窗,還是坐在盧森堡博物館的花園里留心自己孩子不要闖禍?我們連朋友都不會有。”
“唉,伊莎貝兒?!彼驍嗨?。
“不會是我過去來往的那些朋友。是啊,艾略特舅舅的朋友有時候會看他的面子請我們一次,但是,我們去不了,因為我沒有像樣的衣服穿,而且我們不會去,因為我們回請不起。我不想認識一大堆上不了臺盤的、不修邊幅的人。我要生活,拉里?!彼蝗桓械剿劬镉蟹N神情,雖則盯著她望時永遠是那樣溫柔,但是,帶有一點好笑?!澳阌X得我愚蠢,是不是?你覺得我羅嗦而且蠻不講理。”
“不,我并不。我覺得你說的這些都很自然?!?/p>
他背對著壁爐站著,她站起來,走到他跟前,和他面對面。
“拉里,如果你一個銅子沒有,可是,找到一個收入三千塊的工作,我會毫不遲疑就嫁給你。我會替你燒飯,收拾床鋪,我會不在乎我穿的什么衣服,我會什么都不在乎,我會認為這樣非常之有意思,因為我知道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你總會有錢的??墒牵F在這樣結婚,意味著我一輩子要過這種骯臟的牛馬不如的生活,什么指望都沒有。這等于說,我要苦挨苦掙一輩子。而為的什么呢?為了使你能夠成年累月地給你說的自己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找答案。這太不像話了。一個人應當工作。他生到世界上來就為的這個,他就是這樣造福社會的?!?/p>
“總之,他有責任在芝加哥安頓下來,進亨利·馬圖林的投資公司。你認為勸說我的朋友買亨利·馬圖林感興趣的股票,我會大大造福社會嗎?”
“掮客總是要有的,這樣養家糊口完全沒有什么不體面,不光彩的地方?!?/p>
“你把巴黎有一般收入的人的生活形容得一塌糊涂。你知道,實際上并不如此。人們用不著上夏內爾服裝店,仍舊可以穿著得很好。而且所有有趣的人并不住在凱旋門附近和福煦大道上。事實上,有趣的人簡直不住在那兒,因為有趣的人一般錢都不多。我在這兒認識不少的人,畫家,作家,學生,法國人,英國人,美國人,什么樣式的人都有,我認為你會覺得這些人比艾略特的那些性情毛躁的侯爵夫人和目中無人的公爵夫人有趣多了。你腦筋動得快,而且富于幽默感。聽他們一面吃晚飯,一面針鋒相對地談話,你一定很欣賞,盡管喝的只是普通的葡萄酒,而且你用不著有個男管家和兩個手下人伺候你?!?/p>
“別胡扯,拉里。當然我會欣賞。你知道我并不勢利。我很喜歡會見有趣的人?!?/p>
“是的,穿著夏內爾服裝店的衣服。你想他們看見你這副打扮會不會認為你是來視察貧民窟的呢?他們不會舒服,你也不會舒服,而且你除了事后告訴愛米麗·德·蒙塔杜爾和格拉茜·德·夏托加亞爾,說你在拉丁區碰到一群怪里怪氣的不修邊幅的人,覺得非常好玩之外,別無收獲。”
伊莎貝兒微微聳一下肩膀。
“我敢說你講得對。他們不是和我一起長大的那種人。他們跟我沒有一點共同之處?!?/p>
“你這話指的什么?”
“還是我開頭講的話。從我記事以來,我一直就住在芝加哥。我的朋友全都在芝加哥。我的興趣全在芝加哥。我在芝加哥過得很習慣。這是我的鄉土,也是你的鄉土。媽現在有病,而且她的病永遠不會好了。我就是想離開她也不能離開她?!?/p>
“這是不是說除非我回到芝加哥去,你就不想嫁給我呢?”
伊莎貝兒踟躕了一下。她愛拉里。她要嫁給他。她的整個身心都愛著他。她知道他也要她。她不相信到了攤牌時他不會軟下來。她害怕,可是她不得不冒一下險。
“對的,拉里,我就是這個意思?!?/p>
他在壁爐板上劃了一根火柴——那種給你的鼻孔裝滿辛辣氣味的舊式法國硫磺火柴——點起他的煙斗后,掠過她,走到一扇窗子前面站著。他向窗外望,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就像永遠沒有個完似的。她仍舊站在原來面對著他站著的地方,照著壁爐板上的鏡子,但是,看不見自己。她的心乒乒乓乓地跳著,而且感到害怕,他終于轉過身來。
“我真想能夠使你懂得,我向你建議的生活要比你想象的任何生活都要充實得多。我真希望能夠使你懂得精神的生活多么令人興奮,經驗多么豐富。它是沒有止境的。它是極端幸福的生活。只有一件事同它相似,那就是當你一個人坐著飛機飛到天上,越飛越高,越飛越高,只有無限的空間包圍著你,你沉醉在無邊無際的空間里。你是那樣的歡樂,使你對世界上任何權力和榮譽都視若敝屣。前幾天,我讀了笛卡兒。那樣的痛快,文雅,流暢。天哪!”
“可是,拉里,”她急腔急調地打斷他,“你難道看不出你在要求我做一件我做不來的事情,是我不感興趣而且不想感興趣的事情嗎?我對你講過不知道多少遍了,我只是一個平常的、正常的女孩子,我現在二十歲,再過十年我就老了,我要及時行樂。唉,拉里,我的確非常愛你。所有這些全都是無聊的玩意兒。它不會使你有什么出息的。為了你自己,我求求你放棄它。拉里,做個好樣的,做一個男人應做的事情。人家都在分秒必爭地干,你卻在浪費寶貴光陰。拉里,你要是愛我的話,你就不會為了一個夢想而拋棄我。你已經荒唐過了。跟我們回美國去吧。”
“我不能。這對我說來等于自殺。這等于出賣我的靈魂?!?/p>
“唉,拉里,為什么這樣說話?那些歇斯底里的肉麻當有趣的女人就是這樣說的。這有什么意義呢?毫無意義,毫無,毫無。”
“這恰恰就是我的感受,”他答道,著眼睛。
“你怎么可以笑呢?你可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其嚴肅的問題。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我們現在的決定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我知道。請你相信我,我是在非常嚴肅地對待?!?/p>
她嘆了口氣。
“跟你講正經話你不聽,那有什么可說的?!?/p>
“可是,我不認為這是正經。我認為,你講的從頭到尾都是荒唐透頂的東西。”
“我?”如果不是因為她當時心里非常難過,她就會哈哈大笑?!翱蓱z的拉里,你就像個瘋子。”
她慢慢把手上戴的訂婚戒指褪了下來,放在掌心里,對著它瞧。那是一粒四四方方的紅寶石,用細白金嵌的戒指,她一直都很喜歡。
“你假如愛我,就不應當使我這樣不快樂。”
“我的確愛你。不幸的是,一個人想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卻免不了要使別人不快樂。”
她把放著紅寶石戒指的手伸出來,顫抖的嘴唇勉強顯出微笑。
“還你,拉里?!?/p>
“我沒有用。你留著作為我們友誼的紀念好不好?你可以把它戴在小拇指上。我們的友誼不需要中止,是不是?”
“我會永遠關心你,拉里?!?/p>
“那么就留著。我也將永遠喜歡你?!?/p>
她遲疑了一下,然后把戒指套在右手的小拇指上。
“太大了?!?/p>
“你可以改裝一下。我們上里茨酒吧間去喝杯酒。”
“好。”
她對這件事解決得這樣容易,感到有點詫異。她沒有哭。除掉她不會跟拉里結婚外,好像什么都沒有改變。她簡直相信不了什么都完結了,結束了。她對兩人沒有大吵大鬧有點不甘心。這件事就這樣平心靜氣談妥了,就仿佛他們剛才談的是租房子的事情一樣。她覺得自己上了當,但同時微微有種滿意的感覺,因為兩個人的表現都非常文明。她真想知道拉里究竟是什么一種心情??墒牵@始終沒法知道;他那張吸引人的臉,那雙深色的眼睛,她知道只是一種面具,因為盡管她認識他許多年,卻猜不透他。她本來把帽子脫掉,放在床上;現在站在鏡子前面,把帽子戴上。
“我只是問著玩,”她說,一面把頭發抹抹平,“你原來打算跟我解約嗎?”
“沒有?!?/p>
“我想也許可以使你不背包袱。”他沒有回答。她轉過身來,嘴邊露出輕松的微笑?!艾F在好走了?!?/p>
(周熙良 譯)
注釋:
魯斯布魯克(1294—1381),古佛蘭芒民族的神秘主義者。
在意大利。
是一種舊式紅頭火柴,和現在的黑頭安全火柴不同,經過磨擦,能自己燃燒。拉里用的這種火柴還浸過半截硫磺,燒起來時間比較耐久。
【賞析】
“一把刀的鋒刃很不容易越過;因此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边@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最有影響的作品《刀鋒》的卷首詞,引自印度宗教經典《奧義書》。只有當我們讀完這部小說,才可能體會到這句話暗含的寫作動機。
每個人都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去面對生命最本質意義上的問題: 我們活著為了什么?從哪里來?要到何處去?我們被拋入巨大而又變化無常的世界,活過,愛過,歡笑,流淚,最后歸于寂滅。生命的短暫與死亡的終局注定了人類要永遠面對這些亙古的問題,要永遠靠自己的力量與信念去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只是大部分人在追尋的過程中無法拋開種種誘惑,被塵網束縛,被欲望蒙蔽,忘記了自己心靈真正的故鄉,成了迷失自我的游子,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夠在自己的一生中始終不忘追尋生命的意義,始終不渝地向往救贖之道。他們之中有蘇格拉底,有孔夫子,有釋迦牟尼……當我們在現實貧瘠的沙漠中舉步維艱、灰心喪氣的時候,他們是我們頭頂閃爍的人類群星,使我們重新激發起勇氣,向遠方前行。
如同繁星千萬,這些人類的群星也有的光亮,有的暗淡,有的有名,有的無聞。毛姆通過《刀鋒》的寫作,試圖向我們展示的便是一顆小小的星星,這顆星的名字叫拉里。這也使得這位以通俗文學聞名的英國作家,在創作歷程中留下了思想的刻痕。
拉里起初只是蕓蕓眾生中普通的一員,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一是他自幼父母雙亡(不過這一點對他的精神并沒有造成太大影響);二是他由此得到了一小筆遺產,足夠他一個人自由地生活下去。他像一戰前典型的美國青年一樣: 天真、樂觀、活潑、愛笑、愛跳舞、長得好看,并且像其他美國青年一樣,懷著高尚的情懷,走進了一戰戰場,做了一名飛行員。如果不是戰爭中他一位英勇的戰友犧牲了性命來救他,讓他親眼目睹了死亡,并導致了他心中原有的世界觀,也就是支持他的精神底線崩潰,他一定會在戰后回到美國,接受好友、富家子格雷的推薦,有個很好的工作,娶青梅竹馬的伊莎貝兒為妻。正由于戰友的死在拉里的心里印下了深深的烙痕,使他覺得:“一切都不同了,我沒法做任何事情?!庇谑?,他開始了書中所謂“晃膀子”的生活。在別人看來,他游手好閑,和當時蓬勃向上的“美國精神”格格不入,可是就他自己來說,他是在追尋自己生命的終極意義,追尋這個世界的意義。
他先是終日在圖書館里讀書,然后去了巴黎,在那里一邊繼續讀書一邊學習各種語言。已經和他訂婚的伊莎貝兒等待了兩年,終因無法忍受他的“不求上進”,和他分手并很快嫁給了格雷。節選部分是小說第四章,描寫兩人分手情況,情節頗有戲劇性,但也充分展現了兩個年輕人思想理念的不可調和。我們看到,交談中,伊莎貝兒一心要拉里回國參加美國取代歐洲成為世界最強國度的建國大業,積極地盡一個美國人的責任,而拉里則只想完成自己的自我教育,實現人格完滿的修養,并以此為無上的樂趣。他勸說未婚妻:“我真想能夠使你懂得,我向你建議的生活要比你想象的任何生活都要充實得多。我真希望能夠使你懂得精神的生活多么令人興奮,經驗多么豐富。它是沒有止境的。它是極端幸福的生活。只有一件事同它相似,那就是當你一個人坐著飛機飛到天上,越飛越高,越飛越高,只有無限的空間包圍著你,你沉醉在無邊無際的空間里。你是那樣的歡樂,使你對世界上任何權力和榮譽都視若敝屣?!?/p>
這里暴露出來是兩種人生觀、價值觀和幸福觀的尖銳對立。伊莎貝兒向往的是物質富裕的上流社會生活,并且只求“及時行樂”,而拉里認為那樣做是在“出賣靈魂”,“等于自殺”。他們倆的分手是必然的,至多是時間早晚的事。
節選部分拉里一再對伊莎貝兒形容他讀書、學習和思考的快樂。他讀希臘原文的荷馬史詩、讀斯賓諾莎和笛卡爾,感覺永遠是那么飄逸,那么優美,那么明暢,那么超越,那么滿足。這些關于精神生活之極樂的描寫,使我們想起了《柏拉圖對話錄》,在那里,蘇格拉底關于最高的善和美的陳述曾經使格勞孔沉醉。這種愛智之美的沉醉,跨越千年在拉里的身上重現。
當然,拉里并沒有僅僅滿足于哲理知識的獲得。他后來走出了書齋,離開了巴黎,去做艱苦的體力勞動: 在礦井中挖煤,在農場里干活,或者在歐洲廣闊的大地上漫游,以便澄淀自我,清理思想。可是,拉里所在的西方文化背景與哲思傳統,始終沒有能夠解決他的人生困惑,回答他關于生命終極意義的探尋。他曾經到過一個修道院,在那里待了一段時間,但迷惘依舊。唯一的啟示是離開修道院時神父對他說的一番話:“你是一個不信上帝但宗教根基很深的人。上帝會把你挑選出來的。你會回來的。究竟是來這里還是去別的什么地方,只有上帝知道?!边@堅定了他繼續求索的信念。最后是東方的宗教與智慧引導拉里走出了靈魂的苦海。他去了印度,在那里遇到一位高僧,跟隨修行,終于獲得啟示而“開悟”。然后他重返美國,散盡家財,做了一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消失在茫茫人海,采取了中國古人“大隱隱于市”的生活道路。這種因西方文明的危機,轉而從東方文明尋求出路和拯救的想法和做法,進入20世紀以來在歐美各國也是相當普遍的,許多文學作品均有表現與反映。
拉里作為一個摒棄物質生活而崇尚精神生活的智者,本人并無什么論著,也不追求轟轟烈烈的效應。他更相信的是人格的示范力量,是人與人之間平凡而普通的影響所塑造出來的東西。他曾如此評論印度圣人在世人眼里看來無用的生活:“當一個人變得純潔、完美的時候,他的品格就會擴大影響,尋找真理的人們自然會被吸引到他那里去?!睂ψ约航K身努力會產生的效果,他是抱著積極而又謙遜的態度的。他自我評價說:“我的生活會對別人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可能并不比拋進池塘的一塊石頭所引起的水泡大,但是一個水泡引起另一個水泡,而另一個水泡又會引起第三個水泡?!?/p>
乍看起來,拉里對自己的期許有些低,實際上是相當清醒有度的。畢竟,蕓蕓眾生是絕大多數,先知先覺者永遠是極少數。同拉里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伊莎貝兒就坦率承認:“我還沒有開始理解他所追求的東西。”至于格雷、艾略特、蘇珊等其他人就更別提了。甚至是拉里花費了許多精力、想要加以救贖、并不惜與其結婚的風塵女子索菲,也和他十分隔膜。小說結尾處通過敘述者之口,把這一點交代得很清楚:“我是個俗人,是塵世中人;我只能對這類人中麟鳳的光輝形象表示景慕,沒法步他的后塵。”這其實也代表了大多數人的想法。然而,這并不等于拉里的勇敢的探索就毫無意義。恰恰相反,在人類跋涉前進的漫漫長夜里,是需要星光照耀的,哪怕只是一顆微弱的星辰,一點暗淡的星光,那也會給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希望和溫暖。
毛姆的小說創造了一種頗有新意的講故事方法,即有限度的第一人稱的旁觀者視角。換言之,故事敘述者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不再像在傳統小說中那樣甚至連人物的隱秘心理都能夠洞察秋毫;相反,敘述者只在適當的時機講出一些已知事情的某些方面,卻又始終有些事情游離在敘述者(也包括讀者)的視界之外?!兜朵h》采用了同樣的敘述方法。敘述者即小說中的“我”,始終和拉里保持著一定距離。這樣的敘述方法有一定的優點。首先它一直保持一種半開放的視野,總有某些部分是不可見的,從而使一個并不復雜曲折的故事能始終勾起讀者的好奇心;其次這樣做更接近我們對人與物的認知情況,事實上無人能夠通曉一切,這反而使得虛構的故事讀起來感覺真實親切。
《刀鋒》的雙重性結構,似乎是為了對比不同的人生追求。除了對于主人公拉里的敘述之外,小說另一部分內容所花的筆墨甚至超過拉里,那就是以艾略特、伊沙貝兒、格雷、蘇珊和索菲為代表的世俗生活。這幾個人物盡管來自各個社會人群,生活遭遇也相當個人化,但基本上各從其愿。所以作家在結尾處不無得意地說:“我在無意之中竟然寫成了一部不折不扣的人人如愿以償的小說……我們這些蕓蕓眾生卻都內心里喜歡人人如愿以償的故事?!被蛟S是不自覺地繼承著英國小說從菲爾丁、奧斯丁、狄更斯以來的傳統,避免帶給讀者過于尖銳激烈的東西,《刀鋒》所激起的心靈的火花,也被淡化在更頻繁的日常生活的畫卷里。然而,只要人類還需要心靈的慰藉,還需要有繁星照亮自己的前程,那么這部小說就永遠不會湮沒在平庸的滾滾紅塵之中。
(張弘、田豐)
上一篇:《凱旋門·雷馬克》原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分成兩半的子爵·卡爾維諾 》原文|讀后感|賞析